切换到宽版
  • 11阅读
  • 1回复

[智能应用]AI芯片:两种赌注,一个棋局[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4621
金币
8894
道行
19523
原创
29405
奖券
18047
斑龄
200
道券
1055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902(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10-1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0:27

算力棋局的落子声,正穿透 2025 年 AI 产业的喧嚣。
近日,两大芯片巨头相继与头部 AI 企业敲定亿级算力订单,一个以技术霸权抢占增量赛道,一个凭股权绑定撕开突破缺口,两种截然不同的赌注,正将全球 AI 芯片的核心棋局,下得愈发清晰且激烈。
AI芯片龙头,两种赌注
9月,英伟达与OpenAI宣布双方达成一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OpenAI将部署至少10GW(10吉瓦,即1000万千瓦)的英伟达系统,包含数百万颗GPU,而英伟达将在这些算力逐步上线时,向OpenAI持续投资,投资总额最高达1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14.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10吉瓦算力相当于400-500万块GPU,相当于吃掉英伟达 2025 年全年 AI 芯片产能,并且是英伟达去年出货量的两倍。
同时,双方也宣布将于2026年下半年,部署首个基于英伟达Vera Rubin平台的GW级别数据中心。
这场合作对于英伟达与OpenAI来说均至关重要。黄仁勋直接将上述合作称为“史上最大算力项目”和“史上最大AI基础设施项目”。
Sam Altman则表示,没有它,OpenAI无法向用户交付他们想要的服务,也无法持续打造更好的模型。这些基础设施就是推动OpenAI改进模型、增加营收的“燃料”。
10月初,OpenAI与AMD再度达成重磅协议。OpenAI将在未来数年部署高达6GW(千兆瓦)的AMD Instinct GPU。根据协议,首批1GW设备将于2026年投入使用。核心产品是AMD Instinct MI450系列,将延伸至MI350X及后续代际。
根据协议,首批1GW设备将于2026年投入使用。
AMD已向OpenAI发行最高1.6亿股认股权证,行权条件与芯片部署进度及股价里程碑挂钩。如果OpenAI全额行权,基于AMD当前流通股总数计算,它可能获得AMD约10%的股权。股权绑定也使 OpenAI 与AMD成为“利益共同体”。
那么与OpenAI的合作,给英伟达和AMD各自带来哪些影响呢?
英伟达和AMD,各自带来哪些影响?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给上述两者带来的直接收益。
黄仁勋曾在财报电话中透露,建设1GW算力的成本大约为500-600亿美元,而英伟达的芯片与系统占其中约350亿美元。据此推算,最新的10GW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大约为5000-6000亿美元——与此前公布的星际之门项目规模基本一致,而英伟达在其中能收获大约3500亿美元的营收。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则预计,该协议将在未来四年为公司带来每年数百亿美元的新增营收,并带动其他客户跟进,使AMD整体新增收入突破千亿美元。
除直接收益外,OpenAI 与这两家头部 AI 芯片公司的合作,也为整个 AI 市场带来诸多潜在影响。有业内人士表示:
首先在价格层面,英伟达的议价能力或许会受到稀释。OpenAI 通过 AMD 合作获得比价权,可能迫使英伟达在后续订单中降低溢价。
其次在技术层面,后续OpenAI将直接参与AMD从Instinct MI300X到MI450、MI350X等多代产品的设计反馈阶段。OpenAI与AMD的合作已不止于供需交换,而是建立了软硬件联合研发的框架。双方将共享产品路线图,共同优化GPU架构、内存带宽、AI加速器,以及AMD的ROCm软件生态。如此一来或许会直接削弱英伟达“硬件 - 软件” 协同优势。
最后在市场方面,来自OpenAI每年数百亿美元新增营收的核心价值在于“客户背书杠杆”,目前已有戴尔、联想等 OEM 厂商加速量产 MI300X 系统,微软、Oracle 等云厂商跟进采购,OpenAI的加入印证“龙头客户带动效应”。苏姿丰近日表示,AI 的繁荣预计将持续十年,今年才是这一浪潮的第二年。面对未来八年集中的算力需求,AMD 与 OpenAI 的紧密合作恰恰换取了关键的市场切入点 。
市场地震:谁在狂欢?
在芯片设计与计算方面,OpenAI与博通的定制芯片项目可能因此受到影响,但博通的交换芯片业务仍可能受益于AI数据中心建设。
不过,这场赌注早已超出芯片设计领域。

在芯片制造与封装方面,AMD和英伟达均由台积电代工并采用CoWoS等先进封装。此次大单将持续推高对台积电先进制程和先进封装产能的需求。此外,日月光、安靠等封测公司也将因AI芯片需求高涨而受益。据悉,日月光作为全球最大的独立 OSAT(外包封测)厂商,正加快在高雄的先进封装布局,全面提升 CoWoS、SoIC、FOPLP 等高阶产能。
还有这样一家公司,或许不是最耀眼的明星,但却是AMD等巨头背后不可或缺的“幕后英雄”。即:通富微电。据悉,通富微电已与AMD形成合资+合作的联合模式,建立紧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订长期业务协议,提供AMD AI PC芯片及工作训练推理用AI加速器封测服务,现为AMD最大封装测试供应商,AMD也成为通富微电大客户。
此外,AMD均持有通富微电槟城及苏州厂15%的股份,通富微电每年来自AMD的订单收入占比超过六成(2025年上半年占比64%)。
OpenAI与AMD宣布合作,通富微电将直接受益。
在存储(HBM)方面,SK海力士、美光、三星均是HBM的主要参与者,而HBM又是英伟达和AMD GPU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因此该系列公司将一同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市场消息称,英伟达已基本确认旗下最新 AI 加速芯片GB300 将采用三星的第五代高带宽 HBM3E 技术,意味着三星在历经多次波折后,终于能进入英伟达供应链。目前双方正就供货数量、价格及交付时间等小细节进行最后协调。
在服务器与数据中心方面,戴尔、超微等服务器厂商需要提供整机解决方案,合作将拉动这些厂商的订单。 数据中心内部的高速网络需求随之增长,Arista Networks等网络设备商将受益于AI数据中心向400/800G以太网的升级。
在供电、散热等方面,1GW级别的算力集群对电力和制冷提出极致要求。这将直接利好供配电、液冷散热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供应商,比如Vertiv、施耐德电气 (Schneider Electric)、伊顿 (Eaton)等。
OpenAI,第三条路
在选择与国际 GPU 芯片龙头公司合作的同时,OpenAI 亦在谋求第三条路,即自研芯片。
OpenAI 去年就已开始与博通(Broadcom)合作开发其首款定制 AI 推理芯片,旨在处理其大规模的 AI 工作负载,特别是推理任务。
据悉,博通将会帮助 OpenAI 进行芯片设计,并确保由台积电进行制造,预计 2026 年开始生产。台积电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拥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大规模生产能力。根据此前信息,OpenAI开发的芯片将陆续利用台积电3nm与后续1.6nm制程投片生产。
为了实现芯片供应的多元化,OpenAI 此前还计划建立芯片制作代工厂。但由于成本高昂,并且构建代工厂网络需要大量时间,OpenAI 已经搁置了这一计划,转而专注于内部芯片设计。
OpenAI自研芯片的策略主要有两方面意义:
其一,OpenAI 是英伟达GPU的最大买家之一,并且此前几乎完全依赖英伟达GPU 进行训练。2020 年以来,OpenAI 在微软建造的大型超级计算机上开发了其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这台计算机使用了超过 10000 个英伟达 GPU。但由于芯片短缺和供应延迟,以及训练成本高昂的问题,OpenAI 不得不开始探索替代方案。
早在2024年,OpenAI CEO萨姆·奥尔特曼曾在社交媒体上表达出英伟达GPU供应不足的问题,导致其AI开发进程受到制约。这一次自研芯片的决定,正是希望通过内部的技术迭代,逐步摆脱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从而获得更高的自主性。
其二,不止是OpenAI,如今的AI市场已经迎来诸多竞争者包括Meta和微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均有自研高性能AI芯片产品推出,比如Meta的MTIA系列及微软的Azure Maia 100等。据悉,亚马逊自研Trainium系列芯片,性价比目前其他GPU(图形处理器,如英伟达)供应商高出30%-40%。
不过,无论是自研 AI 芯片,还是 AMD 加速推进,短期内都难以冲击英伟达的市场份额。
根据行业分析师Susquehanna的最新报告显示,当英伟达在AI显卡领域的占有率已接近80%,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其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布局上的显著竞争力。
尽管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但Susquehanna预测,到2030年英伟达仍将占据67%的市场份额。这一比例虽然较当前有所下降,但依然远超其他竞争对手,显示出其难以撼动的行业地位。
该数据显示,在英伟达主导的市场格局下,其他厂商也在积极寻求突破。AMD作为第二大受益者,预计到2030年将获得约4%的市场份额。虽然这一比例相对较低,但其年营收有望从目前的63亿美元增长至200亿美元,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与此同时,博通公司通过专注于定制ASIC芯片的开发,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分析师预测,到2030年博通将拿下14%的市场份额,营收规模可达600亿美元,较今年的145亿美元实现显著增长。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3897
金币
474955
道行
2004
原创
2431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17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1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2:36
2025年AI算力棋局:英伟达与AMD的巨头博弈及产业影响

引言:算力争夺战升级,OpenAI成核心变量

2025年10月,AI产业的算力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OpenAI作为全球AI领域的领头羊,先后与英伟达、AMD达成巨额算力合作协议,不仅重塑了AI芯片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引发了从芯片设计、制造到数据中心全产业链的连锁反应。英伟达以技术霸权巩固领先地位,AMD则通过股权绑定和差异化合作撕开市场缺口,两种截然不同的战略赌注,正将全球AI芯片棋局推向高潮。

一、英伟达与OpenAI:千亿投资构建算力帝国

1. 合作核心内容
9月22日,英伟达宣布向OpenAI投资最多1000亿美元,助力其构建至少10吉瓦(GW)的AI数据中心。这包括数百万块英伟达GPU,首个吉瓦级系统将于2026年下半年在Vera Rubin平台上部署。首笔100亿美元投资将在首个吉瓦数据中心建成时投入,按当时估值进行。

2. 对英伟达的影响
- 巨额营收预期:建设1GW算力成本约500-600亿美元,英伟达芯片与系统占350亿美元。10GW项目总投资约5000-6000亿美元,英伟达可收获约3500亿美元营收。
- 巩固市场主导地位:英伟达目前占据AI训练市场超过90%的份额。此次合作进一步绑定OpenAI这一核心客户,强化其在高端GPU领域的技术壁垒和生态优势。
- 长期战略投资:通过逐步注资,英伟达将OpenAI转化为亲密盟友,而非单纯的客户关系,确保未来算力需求的优先满足。

3. 对OpenAI的意义
- 解决算力瓶颈:10GW算力相当于400-500万块GPU,远超英伟达2025年全年产能。这将彻底解决OpenAI因算力不足导致的新功能延迟上线问题。
- 技术迭代支撑:强大的算力是OpenAI推进AGI(通用人工智能)乃至ASI(超级人工智能)目标的基础,使其能持续训练更大规模、更复杂的模型。

二、AMD与OpenAI:6GW合作与股权绑定的破局之路

1. 合作核心内容
10月6日,AMD与OpenAI达成协议,OpenAI将在未来数年部署6GW的AMD Instinct GPU算力。首批1GW基于MI450系列芯片的部署将于2026年下半年启动,并延伸至未来产品世代。作为深度绑定,AMD向OpenAI发行最多1.6亿股认股权证,若全部行权,OpenAI可持有AMD约10%股权。

2. 对AMD的影响
- 营收爆发式增长:苏姿丰预计该协议将在未来四年为AMD带来每年数百亿美元新增营收,整体新增收入突破千亿美元。当前AMD AIGPU收入预计为65.5亿美元,此项合作将使其收入呈指数级增长。
- 市场份额跃升:当前AMD AI GPU份额不足10%,通过与OpenAI的合作,有望提升至20-30%,直接挑战英伟达的垄断地位。
- 生态与技术反哺:OpenAI将参与AMD多代产品的设计反馈,双方共建软硬件联合研发框架,优化GPU架构、内存带宽及ROCm软件生态,削弱英伟达的“硬件-软件”协同优势。

3. 对OpenAI的战略价值
- 供应链多元化:通过引入AMD作为第二供应商,OpenAI有效降低了对单一厂商的依赖,获得更强的议价权和供应链韧性。
- 成本优势:AMD MI300X GPU价格约为英伟达H100的一半,大规模采购可显著降低算力成本。据估算,采购100万颗AMD GPU较英伟达可节省150亿美元。

三、市场连锁反应:从芯片到数据中心的全面共振

1. 芯片制造与封装
- 台积电受益显著:英伟达和AMD均采用台积电先进制程(如3nm、4nm)和CoWoS先进封装。巨额订单将持续推高台积电产能需求。
- 封测厂商繁荣:日月光、安靠等封测公司因AI芯片需求高涨而受益。通富微电作为AMD最大封装测试供应商(订单占比超64%),直接受益于AMD与OpenAI的合作。

2. 存储(HBM)领域
SK海力士、美光、三星等HBM供应商迎来增长机遇。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最新GB300芯片将采用三星HBM3E技术,三星终于进入英伟达供应链,进一步加剧HBM市场竞争。

3. 服务器与数据中心
戴尔、超微等服务器厂商需提供整机解决方案,订单量激增。同时,数据中心向400/800G以太网升级,Arista Networks等网络设备商受益。Vertiv、施耐德电气等供配电和液冷散热供应商也因1GW级算力集群的需求而迎来增长。

四、OpenAI的第三条路:自研芯片与多元化战略

在与英伟达、AMD合作的同时,OpenAI并未放弃自研芯片路径:
- 与博通合作定制ASIC:OpenAI正与博通合作开发首款定制AI推理芯片,计划2026年开始生产,采用台积电3nm及后续1.6nm制程。
- 摆脱单一依赖:自研芯片旨在解决英伟达GPU供应不足、成本高昂及训练延迟等问题。此举也符合行业趋势,Meta(MTIA系列)、微软(Azure Maia 100)、亚马逊(Trainium系列)等均在自研AI芯片。

五、市场格局展望:英伟达霸权依旧,AMD与博通加速追赶

1. 英伟达的地位
尽管面临挑战,Susquehanna预测英伟达到2030年仍将占据67%的AI显卡市场份额。其CUDA生态、技术领先性和客户粘性短期内难以撼动。

2. AMD的增长潜力
AMD预计到2030年将获得约4%的市场份额,年营收从目前的63亿美元增长至200亿美元。与OpenAI的合作是其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3. 博通的崛起
博通通过定制ASIC开辟新市场空间,预计到2030年将拿下14%的市场份额,营收规模可达600亿美元,较今年的145亿美元显著增长。

结论:算力竞赛远未结束,多方博弈塑造未来

2025年的AI算力棋局中,英伟达以千亿投资巩固霸权,AMD通过股权绑定和差异化合作撕开缺口,OpenAI则通过多供应商策略和自研芯片追求自主可控。这场博弈不仅关乎芯片厂商的市场份额,更将深刻影响AI技术的发展速度和普及程度。

从产业链角度看,台积电、通富微电、三星HBM等上下游企业均从中受益,形成“资本-股权-算力”的闭环经济模式。未来几年,随着各大数据中心项目的落地和技术迭代加速,AI芯片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但也必将催生更多创新成果。对于投资者和从业者而言,密切关注OpenAI与各大厂商的合作进展及技术突破,将是把握下一波AI浪潮的关键。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