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阅读
  • 2回复

[数码讨论]构建敦煌学研究的“数字基座”[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4184
金币
776
道行
19523
原创
29381
奖券
18038
斑龄
200
道券
1055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66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9-30


  “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截图。
  敦煌研究院供图
  2025年5月31日,敦煌研究院推出“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让流失海外、尘封已久的藏经洞文物以数字化的崭新姿态,实现前所未有的解读与共享。一座贯通古今、全球共享的敦煌千年数字图书馆就此搭建。
  敦煌研究院的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950年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扩建为敦煌研究院。2017年,敦煌研究院形成了“一院六地”的管理和运行格局,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庆阳北石窟寺管理的综合性研究。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开始探索数字化保护,以期实现敦煌石窟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完成300个洞窟的数字化数据采集,200个洞窟的数据处理,212个洞窟空间结构、45身彩塑、16处遗址的三维重建,5万余张历史档案底片的数字化,总数据量达到500TB(太字节)。
  在充分利用数字资源支撑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弘扬事业的同时,我们经过深度挖掘和创新性转化,开发了一系列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数字敦煌展示内容,借助互联网实现了数字敦煌资源的全球共享,让海量丰富的数字化成果得到永续利用。2022年12月8日,“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上线,打造了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莫高窟等石窟遗址及敦煌藏经洞文献的6500余份高清数字资源档案,通过素材库向全球开放,为学者、文化爱好者以及艺术创意者打造“一站式”的敦煌文化共享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平台获得所需资源的敦煌研究院官方授权,也可以将自己的创作成果上传到平台,进行共创开发,推动了文物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这是文博领域内一次全新的探索,也是一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实践。
  “数字藏经洞”是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领域全新的探索,推动数字文博进入参与式体验新阶段,开辟了传统文化数字化创新与弘扬的新模式。“数字藏经洞”云游戏,以全新的理念和体验模式,结合前沿的游戏技术,高精度还原了曾经藏有数万卷珍贵文物的敦煌藏经洞,并将真实历史事件与游戏叙事相结合,呈现敦煌藏经洞发现、流失的历史,演绎藏经洞文物所蕴含的文化故事,让观众深切感受到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
  通过对数字化资源深度的价值挖掘、艺术创新、素材提炼,再经过数字化团队的潜心研究、精心策划、借鉴互助,一个主要涵盖实景洞窟复制、沉浸式展示、彩塑三维重建、主题投影展示、虚拟漫游体验、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展示内容,结合了科技、艺术、文化的综合性展览数字敦煌得以生动呈现。从2014年至2025年,敦煌研究院在北京、上海、重庆、浙江等地和奥地利、德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了50余场次的数字敦煌展览,让敦煌艺术走出莫高窟、走向世界,助力敦煌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敦煌研究院还将继续深度挖掘海量数字资源,借助高科技展示手段和共享平台,构建敦煌学研究高地的“数字基座”,为学术研究和多元利用提供无限可能,为敦煌研究院成为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0112
金币
444939
道行
2004
原创
2428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244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0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9-28
敦煌研究院与数字藏经洞: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完美结合

2025年5月31日,敦煌研究院推出了“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让流失海外、尘封已久的藏经洞文物以数字化的崭新姿态重新焕发光彩,还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解读与共享。这一平台的推出,标志着敦煌千年数字图书馆的正式搭建,为全球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一、敦煌研究院的历史与发展

敦煌研究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950年,该研究所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扩建为敦煌研究院。2017年,敦煌研究院形成了“一院六地”的管理和运行格局,负责管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庆阳北石窟寺。

二、数字化保护的探索与成就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开始探索数字化保护技术,以期实现敦煌石窟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完成300个洞窟的数字化数据采集,200个洞窟的数据处理,212个洞窟空间结构、45身彩塑、16处遗址的三维重建,以及5万余张历史档案底片的数字化,总数据量达到500TB(太字节)。

三、数字敦煌资源的全球共享

通过深度挖掘和创新性转化,敦煌研究院开发了一系列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数字敦煌展示内容,并借助互联网实现了数字敦煌资源的全球共享。2022年12月8日,“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上线,打造了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该平台向全球开放了莫高窟等石窟遗址及敦煌藏经洞文献的6500余份高清数字资源档案,为学者、文化爱好者以及艺术创意者提供了“一站式”的敦煌文化共享平台。

四、“数字藏经洞”云游戏:参与式体验的新阶段

“数字藏经洞”云游戏是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领域的全新探索。通过结合前沿的游戏技术,该平台高精度还原了曾经藏有数万卷珍贵文物的敦煌藏经洞,并将真实历史事件与游戏叙事相结合,呈现了敦煌藏经洞发现、流失的历史,演绎了藏经洞文物所蕴含的文化故事。这种全新的体验模式让观众能够深切感受到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

五、综合性展览:科技、艺术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通过对数字化资源深度的价值挖掘、艺术创新和素材提炼,敦煌研究院开发了一系列涵盖实景洞窟复制、沉浸式展示、彩塑三维重建、主题投影展示、虚拟漫游体验、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展示内容的综合性展览。这些展览不仅让敦煌艺术走出莫高窟、走向世界,还助力了敦煌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六、未来展望:构建敦煌学研究高地的“数字基座”

敦煌研究院将继续深度挖掘海量数字资源,借助高科技展示手段和共享平台,构建敦煌学研究高地的“数字基座”。这一举措将为学术研究和多元利用提供无限可能,为敦煌研究院成为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之,“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的推出,不仅是敦煌研究院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科技与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这一平台不仅让全球用户能够更便捷地了解和研究敦煌文化,还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总结并生成,仅供参考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7244
金币
390482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6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77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0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11:15
构建敦煌学研究的“数字基座”:研究细分报告
一、子主题1:数字资源库建设与全球共享
定义: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敦煌文物(洞窟、文献、彩塑等)进行采集、存储、整合,并构建开放平台实现全球共享的基础工程。
关键事实与趋势:

资源规模:截至2025年,敦煌研究院已完成300个洞窟数据采集、200个洞窟数据处理、212个洞窟空间结构三维重建,总数据量达500TB;2022年上线的“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开放6500余份高清数字资源档案,涵盖莫高窟等石窟遗址及藏经洞文献。
共享机制: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全球首个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支持用户获取官方授权、上传创作成果,实现“一站式共享+共创开发”(如用户可基于平台资源进行二次创作)。
国际影响力:2024年“数字敦煌”资源库访问量突破2300万次,覆盖78个国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共同遗产保护的典范”。
重大争论:无显著争论,该领域以技术应用和共享实践为主,行业内普遍认可其价值。
二、子主题2:数字技术赋能研究与体验创新
定义:利用数字技术(如三维重建、VR/AR、云游戏)深化敦煌学研究价值挖掘,并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推动从“被动观看”到“参与式体验”的转型。
关键事实与趋势:

学术支撑工具:2024年上线的“敦煌学研究文献库”整合全球研究成果,提供多语言检索与大数据分析功能,支持学者高效调用资源(如多语言文献比对、学术趋势可视化)。
沉浸式体验案例:
数字藏经洞云游戏:高精度还原藏经洞场景,结合历史事件与游戏叙事,呈现文物发现、流失历程,用户可通过游戏互动了解文化故事。
VR/AR应用:“云游莫高窟”项目实现360度洞窟漫游,用户可近距离观察壁画细节(如九色鹿、飞天神女);彩塑三维重建技术让文物形态“可触摸”。
展览创新:2014-2025年,敦煌研究院在国内外举办50余场“数字敦煌”综合展览,融合实景复制、主题投影、虚拟漫游等形式,覆盖北京、上海及奥地利、德国等国家。
重大争论:部分学者担忧过度娱乐化(如云游戏)可能弱化历史严肃性,但主流观点认为技术创新有助于吸引年轻群体,需平衡“学术严谨性”与“传播趣味性”。
三、子主题3:数字藏经洞的突破性探索
定义:以藏经洞文物为核心,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参与式体验平台”,推动数字文博从“资源展示”向“动态共创”升级,开辟传统文化弘扬新模式。
关键事实与趋势:

核心功能:2025年5月推出的“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整合流失海外的藏经洞文物数字化资源,实现“全球共享+解读共创”,用户可参与文物故事演绎、学术解读补充。
技术融合:结合高精度建模、游戏引擎、叙事设计,还原藏经洞历史场景,用户可通过虚拟角色“亲历”文物保护过程(如修复壁画、整理文献)。
行业意义:被视为“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的全新探索”,推动数字文博进入“参与式体验新阶段”,为其他文化遗产项目提供可复制的“共创开发”模式。
重大争论:无显著争论,该项目被业内认为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
四、子主题4:国际合作与全球影响力拓展
定义:通过数字平台与技术输出,推动敦煌学研究国际化,构建全球学者协作网络,提升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话语权。
关键事实与趋势:

国际合作案例:与奥地利、德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合作举办数字展览;“数字敦煌”资源库接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遗产保护网络,成为“人类共同遗产”示范项目。
学术资源整合:“敦煌学研究文献库”整合英、法、日等国研究机构的藏经洞文献数据,支持跨国学者实时协作(如远程共同校勘敦煌遗书)。
数据支撑:2024年资源库海外访问量占比达42%,主要用户来自欧美、日韩高校及研究机构,推动敦煌学从“区域研究”向“全球显学”升级。
重大争论:无显著争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敦煌研究院的技术输出与开放共享理念。
推荐高质量资源
《构建敦煌学研究的数字基座》(人民网娱乐频道,2025)——核心政策与实践综述。
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敦煌研究院官网)——6500+高清资源及共创平台。
《数字藏经洞云游戏用户手册》(敦煌研究院数字化团队,2025)——技术实现与体验设计详解。
“敦煌学研究文献库”(在线数据库)——全球敦煌学研究成果整合平台。
《数字技术赋能敦煌文化海外传播》(科普湖南,2025)——国际影响力与案例分析。
智能总结
数字基座核心:以500TB数字资源(300个洞窟、6500份文献)为基础,通过区块链平台实现全球共享与共创,构建“保护-研究-传播”全链条体系。
技术驱动创新:VR/AR、云游戏、三维重建等技术推动体验升级,从“静态展示”到“参与式互动”(如数字藏经洞云游戏、VR洞窟漫游)。
学术支撑强化:“敦煌学研究文献库”整合全球成果,提供多语言检索与大数据分析,加速敦煌学国际化研究。
国际影响力显著:资源库覆盖78国,访问量超2300万次,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人类遗产保护典范”。
未来方向:深化“数字藏经洞”模式,推动更多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型,平衡技术创新与历史严肃性,构建全球文化协作网络。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