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张江:打造世界级AI应用创新集聚区的全景解析
2025年9月16日,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简称“张江AI小镇”)正式亮相,标志着上海浦东向全球人工智能新生力量抛出“橄榄枝”,并致力于打造一个“低创新成本、高智力密度”的世界级AI应用创新集聚区。这一举措不仅是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里程碑,更旨在形成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新磁场”。
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张江AI小镇如何迈向世界级AI应用创新高地:
一、战略定位与核心目标
张江AI小镇并非传统产业园区,而是一个被赋予“生命感”的AI综合体,其核心定位是实现“园区与社区融合、工作与生活交融”,目标是成为“AI梦想走进现实的全球样本”。
短期目标(至2027年):新集聚人工智能企业500家以上,完成大模型备案100个,培育全球领军企业3-5家。
长期愿景(至2030年):集聚1000家人工智能企业,实现千亿级产业规模,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转化枢纽。
二、空间布局与产业生态
小镇位于张江科学城核心区域,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以“模力双塔、模力社区、模力岛”为核心载体,总面积超70万平方米,并配套100万平方米商业会展设施及7000套人才安居房,构建“研发-生态-应用-生活”一体化生态圈。
核心功能区亮点:
区域 功能亮点 来源
模力双塔 一层设AI应用商店(外骨骼机器人、XR眼镜等沉浸式体验),二层为未来展厅,三层为AI服务中心
模力社区 聚焦具身智能、垂类模型,已吸引超100家上下游企业,“上下楼即上下游”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
模力岛 聚焦智能驾驶、AI医疗、AI安防等前沿应用场景落地
三、政策与要素支持体系
为降低创业门槛、加速技术落地,浦东新区推出“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高质量发展十条”,从空间、资本、算力、场景等多维度构建支撑体系。
关键支持措施:
空间成本:创业空间租金低至1元/平方米/天,提供7-14天免费创业住宿,青年公寓月租不超2000元(最长3年)。
要素补贴:发放“算力券、模型券、语料券”,最高各补贴100万元(100%覆盖);公共服务平台最高支持2000万元。
金融赋能:设立20亿元“张江AI小镇链接基金”,联动高瓴创投等20余家机构,构建“种子-天使-成长-并购”全周期资本服务体系;另设20亿元AI种子基金专注早期项目。
场景激励:标杆示范场景最高补贴1000万元,推动AI+城市治理、医疗、交通等落地。
四、技术方向与产业优势
小镇聚焦具身智能、垂类模型、智能体、科学智能等前沿领域,依托浦东现有产业基础(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金融科技等),推动AI技术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
具身智能:智元机器人2025年预计量产4000台人形机器人;傲意科技灵巧手、步科关节模组突破技术极限。
垂类模型:羚数智能发布上海首个备案工业大模型“百工”,已服务振华重工、中船集团等百家制造企业。
产业规模:截至2024年,张江已集聚600+AI企业,从业者超3万人,产业规模达1140亿元,形成全栈式产业链。
五、应用场景与未来体验
小镇强调“能体验、能触摸、能感受”的AI生活化场景,打造“AI不夜城”概念,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街头巷尾。
十大重点示范场景(部分):
人形机器人餐饮工坊:机器人提供餐饮服务,展现未来生活图景。
AI医生伙伴:基于仁济医院数据构建多模态专科大模型,辅助医生诊断与疗效评估。
智能安防伙伴:部署无人机、机器狗、人形机器人,实现日间巡游、夜间巡逻。
全域智行环道:推动智能驾驶技术落地测试与应用。
六、企业入驻与生态协同
首批入驻企业包括云天励飞、加速纪元、隐拓智安等20家,涵盖芯片、算法、应用等环节。极豆科技CEO表示,小镇内“楼上是算力供应商PPIO,楼下是客户小鹏汽车”,极大提升协同效率与产品迭代速度。
自2025年7月概念发布以来,已有40余家企业落地,预计2027年将突破500家。
总结:张江AI小镇的全球竞争力
张江AI小镇通过“政策+空间+资本+场景+生态”五位一体的创新模式,正在构建一个全球罕见的AI产业“热带雨林”系统。它不仅降低创业成本、加速技术商业化,更通过真实场景反哺技术研发,形成“技术研发—产业应用—资本反哺”的正向循环。
正如官方所言,这里将成为“全球AI逐梦者的家园” —— 一个让科幻走进现实、让创新自由生长的世界级AI应用创新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