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镜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热度与广西的AI发展路径
在日前召开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现场,一副具有实时翻译、提词功能的AI眼镜悄然走红。这款眼镜不仅帮助嘉宾进行主旨演讲,还通过实时翻译功能实现了中外客商的无障碍沟通,使得现场交流高效准确。
AI眼镜的热度
9月18日,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参观者在体验这款AI眼镜。展位上常常围满海内外客商,询问功能细节,甚至排起长队,成为本届东博会最具人气的科技焦点之一。
为何如此受欢迎?
1. 技术与场景的完美结合:在庄重的国际会议场合,AI眼镜轻巧地将AI技术嵌入传统场景,令人耳目一新。
2. AI融入日常生活:这款眼镜展示了AI正以更贴身、更自然的方式融入工作和生活,成为新日常。
广西的AI发展路径
这款AI眼镜产自广西——一个常被贴上“经济后发”标签的省份。然而,广西在AI赛道上跑出了独特姿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重清晰脉络:
1. 转变意识“谋划AI”:
- 果断与开放:广西以果断和开放的姿态迎接AI浪潮。
- 时代大潮:尽管缺乏北上广深的科研资源禀赋和完整产业链,广西依然提出大力发展AI,顺应时代大潮。
- 提升感知:通过生动的科普和技术触摸,提升行业与公众对AI的感知。
2. 立足实际“发展AI”:
- 因地制宜:广西提出“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AI发展路径。
- 技术应用:不做前沿基础研究的开创者,而是成为技术应用的集成者和推广者。
- 现实需求:聚焦中国—东盟合作中有大量现实需求的领域,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AI解决方案。
3. 坚持开放合作“推广AI”:
- 超级接口:东博会本身就是一个“超级接口”,广西借此打造“AI样板间”。
- 互利共赢:通过一系列场景化展示,向东盟国家传递出东盟所盼、广西所能、互利共赢的开放发展道路。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
东博会期间,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迎来众多东盟国家人士参观。今年前8月,中心签约国内AI项目51个,落地项目40个,签约东盟国家企业16家,覆盖AI多个领域。从智能眼镜到智慧农业,从数字医疗到城市大脑,中心通过一系列场景化展示,展示了广西在AI领域的实际成果和开放合作的态度。
未来展望
尽管迈出发展AI的第一步固然可贵,但未来产业的长期培育仍需细心呵护,久久为功。广西在AI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不仅为自身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通过这款AI眼镜的成功展示,广西不仅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也为未来的AI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