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学校与双师教学:智慧教育的新生态
云端学校:打破教育时空壁垒
背景与概念
- 云端学校的概念源自英国学者苏伽特·米特拉的实验,后演变为一种自组织学习环境的建设。
- 深圳市云端学校成立于2021年,采用“1+N”共同体模式,以总部实体学校为核心,联动全市各区的十几所入驻校。
技术与模式
- 技术支撑: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构建“跨校组班、多师协同、直播互动+智能辅助”混合教学模式。
- 资源共享: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形成全新的学校样态。
实践案例
- 音乐大师互动直播课:2025年2月,深圳市云端学校音乐老师协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过直播加互动的方式,为15所学校1400多名学生呈现了一堂创新音乐课。
建设经验
- 需求驱动:坚持系统思维,进行顶层设计,适度定制,有利于迭代更新。
- 数字化领导力:校长需具备感知技术的敏锐度、工具创新的能力、实践迭代力等。
扩展与影响
- 模式复制: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也开始尝试云端模式。
双师教学: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定义与内涵
- 双师教学:由线上教师和线下教师的融合,发展为依托互联网多个教学场景中多类老师的协同。
- 教师角色:包括真人教师、虚拟教师、AI教师。
应用场景
- 成都数字学校:周末开设直播课程,补齐乡村薄弱学校结构性缺编的学科,实现跨学科项目学习。
- 青羊区智慧作业平台:通过AI赋能实现智能助教、智能助学,解决作业监管时效性低等问题。
效果与影响
- 数据表现:学生专注度、教师备课效率和资源复用率同步上升。
- 课堂形态:AI黑板通过3D技术将抽象数学公式转化为动态图形;全学科教材虚拟人让课本人物“活”起来。
AI走进课堂:助力个性化学习
技术应用
- 智能批阅机:10分钟完成一个班级作业的全流程批改,并分步骤解析错因。
- AI黑板:通过3D技术将抽象数学公式转化为动态图形。
- 全学科教材虚拟人:成为能对话、引导思辨的智能伙伴。
专家观点
- 郭绍青教授:未来的课堂将从师、生关系变成师、机、生关系,学习环境将转变为自主交互沉浸式的智能中心。
实际案例
- 科大讯飞英语学习系统:通过生成示范音和智能评分,帮助学生提升演讲能力,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未来展望
- 未来学习中心:建设能力驱动、泛在智能、多模态响应于一体的未来学习中心。
- 个性化设计:通过生成式AI工具与教学平台融合,实现工具个性化设计,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云端学校和双师教学模式通过技术创新,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壁垒,推动了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AI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些创新实践为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