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阅读
  • 1回复

[转帖]独“闯”梅关古道 [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2201
金币
341226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99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3:43






  梅关古道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原沟通岭南的唯一一条“国道”,如今为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驿道。我一直有一个想法:走走梅关古道。

  梅关古道在江西省大余与广东省南雄的交界处,因此也分为广东南雄的梅关古道景区和江西大余的梅关古道景区。可能是天意,本来我打算是从广东南雄上梅关古道的,因这天在珠玑巷游览晚了,于是就乘车先到江西大余过夜。次日早上再坐中巴去梅关古道,却不料到的是江西大余的梅关古道景区。一段宽约4.5米、长约2.5公里的古驿道残存,已铺就整齐的青石和鹅卵石,弯弯曲曲伸向梅关——梅岭隘口。
  梅岭是大庾岭一段。大庾岭是南岭“五岭”之首。大庾岭得名是为了纪念西汉武帝时期大将军庾胜。他把守梅关。因排行老大,所以称大庾,并把他驻守的地方叫大庾岭。现古道右边有庾将军祠原址,就是当年庾将军修建兵营的地方 。
  梅岭之所以称“梅岭”,是自西汉初年以来,遍植梅树。梅花怒放时,满山遍野,花开飘香,古道两旁,梅树拥簇,红梅白梅交织。梅岭向来有“中国四大探梅胜地”之一的美誉。不知有多少游人流连忘返,历代文人骚客挥毫泼墨,题词赋诗,留下众多的咏梅佳句。登山不久,见道旁有块诗碑,刻的是陈毅元帅《登大庾岭》诗。
  约十一点半,我到了梅关。夹在两峰之间的关楼,砖石构筑,是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重修的。原为两层,如今仅存下层关门。北门上书写“南粤雄关”,而南门上是“岭南第一关”。西侧竖立一块赭红色大石碑,上刻“梅岭”两个大字,有很多人拥挤着留影“打卡”。
  虽然梅关所处海拔仅520米左右高,却地势险要,不仅“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且逶迤数百里的山峰连绵不断,硬是把南方的天空一分为二。关上有座两江亭,也就是说这里是长江、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在古代,这还不单单是地理上的分界线,也是两个民族、两种不同文化区域的分界线。梅岭北面是中原汉民族居住地区,比较发达;梅岭南面则是古代的蛮夷烟瘴之地,为官宦贬谪之所。
  因天气寒冷,关口路面上结有薄冰,我小心翼翼走到梅关中点,一脚踏着江西一脚踏上广东,瞬时我明白了什么是“一步之遥,天各一方”的道理。
  过梅关,左侧有一株“东坡树”,树龄千年,苍老遒劲。苏东坡当年被贬谪岭南和获赦北归,两次过梅关古道。梅岭南北景象,也正如唐朝白居易所描绘“南枝花落,北枝始开”般的天壤之别。岭南的梅花没有岭北那么轰轰烈烈,于是我下山快了不少。
  大约南下200米,见一小庙——六祖寺。寺中有卓锡泉,又称锡杖泉。正好有寺里居士前来拎水,让我搭把手帮忙打水,我有幸进去看了卓锡泉,是口很大的水井。一旁是衣钵亭,亭中有大石块,也就是衣钵石。
  过了六祖寺,很快到了山下。见路旁竖有“北伐军出师处”的石碑,原来两次北伐皆是由这里挥师北上的,不到半年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我忽然想到,北伐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了中国的独立和统一;而慧能南下,创立了中国禅宗理论体系。
  下午两点,我走出南雄市梅关古道景区大门,坐上过路车回江西大余,到宾馆取了行李,再乘班车,约两个半小时到达江西赣州。虽然梅关古道我是从江西走到广东,但大的方向我还是从南往北——从广东到江西。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0356
金币
371178
道行
2004
原创
2417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44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7小时前
走访梅关古道:历史与自然的交融

梅关古道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原沟通岭南的唯一一条“国道”,如今为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驿道。我一直有一个想法:走走梅关古道。

梅关古道位于江西省大余与广东省南雄的交界处,因此也分为广东南雄的梅关古道景区和江西大余的梅关古道景区。可能是天意,本来我打算是从广东南雄上梅关古道的,因这天在珠玑巷游览晚了,于是就乘车先到江西大余过夜。次日早上再坐中巴去梅关古道,却不料到的是江西大余的梅关古道景区。

梅关古道的历史与文化

梅岭与大庾岭

梅岭是大庾岭的一部分。大庾岭是南岭“五岭”之首。大庾岭得名是为了纪念西汉武帝时期的大将军庾胜。他把守梅关,因排行老大,所以称大庾,并把他驻守的地方叫大庾岭。现古道右边有庾将军祠原址,就是当年庾将军修建兵营的地方。

梅岭的梅花

梅岭之所以称“梅岭”,是自西汉初年以来,遍植梅树。梅花怒放时,满山遍野,花开飘香,古道两旁,梅树拥簇,红梅白梅交织。梅岭向来有“中国四大探梅胜地”之一的美誉。不知有多少游人流连忘返,历代文人骚客挥毫泼墨,题词赋诗,留下众多的咏梅佳句。登山不久,见道旁有块诗碑,刻的是陈毅元帅《登大庾岭》诗。

梅关关楼

约十一点半,我到了梅关。夹在两峰之间的关楼,砖石构筑,是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重修的。原为两层,如今仅存下层关门。北门上书写“南粤雄关”,而南门上是“岭南第一关”。西侧竖立一块赭红色大石碑,上刻“梅岭”两个大字,有很多人拥挤着留影“打卡”。

虽然梅关所处海拔仅520米左右高,却地势险要,不仅“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且逶迤数百里的山峰连绵不断,硬是把南方的天空一分为二。关上有座两江亭,也就是说这里是长江、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在古代,这还不单单是地理上的分界线,也是两个民族、两种不同文化区域的分界线。梅岭北面是中原汉民族居住地区,比较发达;梅岭南面则是古代的蛮夷烟瘴之地,为官宦贬谪之所。

梅关古道的自然景观

因天气寒冷,关口路面上结有薄冰,我小心翼翼走到梅关中点,一脚踏着江西一脚踏上广东,瞬时我明白了什么是“一步之遥,天各一方”的道理。

过梅关,左侧有一株“东坡树”,树龄千年,苍老遒劲。苏东坡当年被贬谪岭南和获赦北归,两次过梅关古道。梅岭南北景象,也正如唐朝白居易所描绘“南枝花落,北枝始开”般的天壤之别。岭南的梅花没有岭北那么轰轰烈烈,于是我下山快了不少。

梅关古道的人文遗迹

大约南下200米,见一小庙——六祖寺。寺中有卓锡泉,又称锡杖泉。正好有寺里居士前来拎水,让我搭把手帮忙打水,我有幸进去看了卓锡泉,是口很大的水井。一旁是衣钵亭,亭中有大石块,也就是衣钵石。

过了六祖寺,很快到了山下。见路旁竖有“北伐军出师处”的石碑,原来两次北伐皆是由这里挥师北上的,不到半年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我忽然想到,北伐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了中国的独立和统一;而慧能南下,创立了中国禅宗理论体系。

结束旅程

下午两点,我走出南雄市梅关古道景区大门,坐上过路车回江西大余,到宾馆取了行李,再乘班车,约两个半小时到达江西赣州。虽然梅关古道我是从江西走到广东,但大的方向我还是从南往北——从广东到江西。

这次走访梅关古道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与自然的交融。梅关古道不仅是一条古老的驿道,更是一段承载着丰富文化和历史记忆的道路。无论是梅花盛开的美景还是历代文人的诗词歌赋,都让人流连忘返。希望未来有机会再次探访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