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阅读
  • 2回复

[数码讨论]21.50秒!人形机器人史上首个百米“飞人”诞生,全程无人工遥控[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8235
金币
354580
道行
2004
原创
2413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04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2小时前

每经编辑|陈柯名

央视新闻8月17日消息,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正在国家速滑馆举行。

在刚刚结束的百米“飞人大战”决赛中,北京天工队的“具身天工Ultra”机器人以21.50秒的成绩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00米短跑项目的冠军。

今天下午4点多,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最受瞩目的“百米飞人”决赛鸣枪开跑,宇树科技和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各派出两队。两台宇树H1机器人和两台“天工Ultra”机器人都是一袭黑装,争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100米短跑金牌。

枪声一响,宇树科技北京子公司的灵翌科技队第一个冲了出来;上海子公司高羿科技紧跟其后,仅一步之遥。两队使用的H1机器人有两条纤细的长腿,助其大步流星狂奔向前。前一天的复赛中,这款机器人百米最好成绩一度接近20秒。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派出的天工队和天骁队采用“天工Ultra”,明显比1500米、400米时更有冲劲儿,凸显短跑项目的爆发力,但中途天骁突然出现跌倒,并未完赛。

此次两台天工依旧坚持舍弃遥控器,让机器人凭借自己的视觉、自动驾驶领域的车道线保持技术,实现全自主奔跑。正因为全自主,让天工队的时长可以乘以0.8的系数,最终以21.50秒夺冠。这也是今年4月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同款型号。

从最终公布的成绩来看,宇树科技的灵翌科技队和高羿获得亚军和季军。

100米短跑是本次运动会上参赛选手最多、竞争最激烈的项目,共有23组90位机器人选手参加预赛。竞争异常激烈,最终仅4支队伍进入决赛。

当人形机器人站上竞技场,会碰撞出怎样的科技火花?在建设制造强国与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人形机器人正从科幻走向现实。北京市率先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举办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竞技盛会——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这场赛事有何特殊意义?又将如何推动技术突破?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姜广智:在建设制造强国创新型国家的进程当中,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下一个闪亮登场的主角。所以我们举办这次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它是全球首次专门为人形机器人组织的综合性竞技赛事。通过举办这个运动会,我们希望能够挑战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极限,找准下一步技术创新的突破口。我们还将加速人形机器人的应用,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贡献北京的力量。

编辑|陈柯名 盖源源

校对|卢祥勇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8235
金币
354580
道行
2004
原创
2413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04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1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2小时前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意义与技术突破

背景介绍

2025年8月17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国家速滑馆举行。在这次备受瞩目的赛事中,北京天工队的“具身天工Ultra”机器人以21.50秒的成绩夺得了100米短跑项目的冠军。这一成绩不仅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运动能力上的巨大进步,也为未来的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赛事的意义

1. 技术挑战与突破
   - 技术极限挑战:此次运动会是全球首次专门为人形机器人组织的综合性竞技赛事,旨在挑战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极限。通过这些比赛,研究人员能够发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并找到改进的方向。
   - 技术创新:比赛中的各种项目(如100米短跑、4x100米接力赛等)需要机器人具备高度的自主导航、平衡控制和快速反应能力。这些需求推动了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2. 应用加速
   - 实际应用前景:通过比赛,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例如,“具身天工Ultra”机器人能够在多种地形上平稳移动,这为其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紧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 产业发展: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姜广智表示,举办这次运动会是为了加速人形机器人的应用,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贡献北京的力量。这表明政府对于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和重视,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技术亮点

1. 全自主导航系统
   - “具身天工Ultra”机器人采用了全自主导航系统,全程无需人工遥控。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环境中自主运行,大大提高了其实用性和安全性。
   - 自主导航系统的实现依赖于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算法,包括视觉识别、激光雷达和惯性测量单元等。这些技术的结合使得机器人能够实时感知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2. 高速运动能力
   - “具身天工Ultra”机器人的最高奔跑速度达到了12km/h,这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是一个显著的成就。高速运动能力的提升得益于机械结构的优化和动力系统的改进。
   - 机械结构方面,机器人采用了轻量化材料和高效的传动机构,减少了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动力系统方面,则采用了高性能电机和精确的控制系统,确保了机器人的快速响应和稳定运行。

未来展望

1. 技术发展趋势
   -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人形机器人将具备更强的自主性和适应性。它们不仅能够在平坦的地面上快速移动,还能够在复杂的地形中自如行走。
   -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未来的机器人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和行为,与人类进行更加自然的互动。

2. 社会影响
   - 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家庭生活中,它们可以作为陪伴机器人,帮助老人和孩子;在工业生产中,它们可以替代人类完成危险或重复性的工作;在紧急救援中,它们可以进入人类难以到达的地方进行搜救。
   - 同时,人形机器人的普及也将带来一系列伦理和社会问题。如何确保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何处理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总之,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不仅是对现有技术水平的一次检验,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探索。通过这样的赛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形机器人的潜力和局限,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0868
金币
328782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80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1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35分钟前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百米“飞人”诞生:技术突破与赛事里程碑
2025年8月17日,在北京国家速滑馆举行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具身天工Ultra机器人以21.50秒的成绩夺得百米短跑项目冠军,成为全球首个无需人工遥控的人形机器人“百米飞人”。这一突破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在自主导航、动态控制和环境感知等核心技术领域进入新阶段235。

赛事背景与竞争格局
赛事规模与规则设计
赛事定位: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是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主体的综合性竞技赛事,吸引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80支队伍,涵盖26个赛项,全面展示机器人技术的最高水平23。
规则创新:百米比赛采用权重系数计算法,全自主运行机器人用时乘以0.8,遥控机器人乘以1.0,以此鼓励技术突破。具身天工Ultra因全程无人工干预,最终成绩以原始用时乘以系数后夺冠245。
决赛竞争情况
参赛阵容:4支决赛队伍中,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队(具身天工Ultra)与宇树科技旗下灵翌科技队、高羿科技队(宇树H1机器人)展开激烈角逐47。
成绩对比:具身天工Ultra以21.50秒夺冠,亚军灵翌科技队(宇树H1)和季军高羿科技队(宇树H1)成绩分别为22.08秒和24.53秒23。值得注意的是,宇树H1在复赛中曾接近20秒,但因采用遥控模式未获系数优势4。
技术亮点:全自主运行的核心突破
自主导航与环境感知
多传感器融合:具身天工Ultra集成视觉识别、SLAM算法(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及OCC环视感知模块,通过车道线保持技术实现赛道稳定识别,即使面对多机器人干扰和弯道场景仍能精准控轨54。
无人工干预:作为赛事中唯一全自主选手,其依靠自身传感器完成从起跑、加速到冲刺的全流程决策,无需遥控器或预设路径68。
动态控制与机械设计
爆发力优化:相较于半程马拉松赛事(2025年4月夺冠,成绩2小时40分42秒),短跑版本强化了动力系统,凸显瞬时加速能力,但赛事中同队另一机器人因平衡失控跌倒,反映动态稳定性仍需提升24。
轻量化结构:对手宇树H1采用纤细长腿设计以提升步幅,复赛成绩接近20秒,体现不同技术路线的竞争4。
赛事意义与产业影响
技术验证与标准制定
极限挑战平台:百米项目综合考验机器人速度、平衡、决策响应能力,赛事数据为算法迭代和硬件优化提供关键参考36。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姜广智表示,赛事旨在“挑战技术极限,找准创新突破口”64。
国际合作契机:16国队伍参与推动技术交流,为未来行业标准统一奠定基础23。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
应用场景拓展:自主移动技术可迁移至工业巡检、救灾救援等复杂环境,此次突破为实用化落地提供技术背书56。
中国技术领跑: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成果彰显国内在人工智能与精密制造领域的整合能力,推动“制造强国”与“创新型国家”建设64。
未来展望:从赛场到现实的跨越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不仅创造了历史成绩,更搭建了技术竞争与合作的平台。随着第二届赛事定于2026年8月举办,人形机器人有望在速度、自主决策和场景适应性上持续突破,逐步从竞技舞台走向工业、服务等多元化领域,成为下一代智能科技的核心载体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