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阅读
  • 2回复

[奇观]伦敦摄政广场城市更新 / Farrells[2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4903
金币
328560
道行
2004
原创
2411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49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0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6小时前

奖项: 英国皇家规划师协会(RTPI)划奖2010 可持续发展社区奖Farrells始终相信,城市更新不仅是空间的重塑,更是社区活力的再造。我们很荣幸带大家回顾我们在伦敦摄政广场(Regent’s Place)的规划与设计实践,一个将“连接”作为核心理念的城市更新典范。

摄政广场 ©Regent's Place

摄政广场位于伦敦西区,毗邻尤斯顿路(Euston Road)和摄政公园(Regents Park),原先是一片封闭、缺乏活力的孤岛街区。改造目标是将它转变为一个融合居住、工作与休闲的多元化社区。

政广场区位 ©Farrells

重构城市脉络:提升公共性与可达性

Farrells在设计摄政广场之前,率先完成了具有前瞻性的玛丽勒本-尤斯顿路(Marylebone-Euston Road)街道提升总体研究。作为伦敦中心区串联多个交通枢纽的东西向主干道,该研究聚焦交通基础设施、换乘枢纽、人流、商业、办公及景观改善,为后续具体城市建设提供指引。通过提升步行连接性与体验的策略,将社区与不同场所紧密连接,助力其成为高品质街道与宜居区域。

玛丽勒本-尤斯顿路街道提升总体研究 ©Farrells

尤斯顿路口改造前后对比 ©Farrells

基于此,针对毗邻尤斯顿路的摄政广场,设计的核心任务同样是重构片区公共性与可达性——打造全新东西向步行街道Triton Street,不仅连接摄政公园与新增连接尤斯顿路路口的人行通道,显著提升步行友好性,更成为激活社区活力的“脊柱”,推动片区从“封闭园区”转型为“开放社区”。

改造前后对比 ©Farrells

新增东西向步行通道 串联起各尺度广场空间 ©Farrells

Triton Street入口处 ©Farrells

在公共空间设计上,Farrells创造了多层次的社交场所多样化的口袋公园与广场可供举办市集、艺术展览或社区活动,成为城市生活的“舞台”;建筑首层灰空间设置商业外摆区延伸至街道,模糊室内外界限,营造热闹的街头氛围;潮流艺术装置点缀街道,结合灯光与绿化设计,吸引人群驻足互动,激活全天候街道生活。

丰富的多样的活动空间 ©Farrells、Regent’s Place

中央主广场 ©Farrells

建筑首层灰空间 ©FarrellsRegent’s Place

对话城市记忆:建筑风貌与历史风貌相容

在建筑风貌塑造上,Farrells以“谦逊增量”为原则,确保新建筑与周边历史环境和谐共生。办公楼面向圣三一教堂一侧的顶部退台设计不仅保留了教堂的视觉主导地位,更通过开阔的视野将历史景观引入现代公共空间。建筑立面采用低调的石材与细腻的细节处理,与维多利亚时期的街区风格形成微妙呼应。Triton Street的弧形转角设计与教堂的弧线形成几何对话,而住宅塔楼在高度与体量上的克制,则确保历史地标始终是片区的视觉核心。这种对历史文脉的尊重,使摄政广场成为历史与当代共生的典范。

设计手稿 ©Farrells

新建办公楼与圣三一教堂的对话 ©Farrells

新建住宅楼 ©Farrells

面向未来需求:灵活可变的办公空间

摄政广场的新建甲级写字楼是为创新企业量身定制的“成长型空间”。3.4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采用模块化设计,可自由分割组合,适应从初创团队到跨国企业的多元需求。自然采光中庭贯穿建筑核心,搭配高性能玻璃幕墙与绿色屋顶,兼顾节能与舒适性。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多样的公共场所以及灵活可变的办公空间,即使在疫情时期也保持着极高的出租率。如今摄政广场已成为伦敦“知识区”(Knowledge Quarter)的重要节点——一个集办公、实验室、零售、艺术文化与公共空间于一体的“生活实验室”,吸引了多家全球顶尖研究机构与科技企业入驻

办公楼中庭与屋顶露台 ©Farrells

可灵活布局的办公/实验空间 ©Regent’s Place

实验性剧场 ©Farrells、Regent’s Place

伦敦摄政广场城市更新的成功,不仅在于建筑与空间的设计,更在于如何通过设计“连接人、连接社区、连接未来”。

项目名称:伦敦摄政广场城市更新

项目状态:已建成

业主:British Land

项目规模:总建筑面积61,500 m²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4903
金币
328560
道行
2004
原创
2411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49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0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6小时前
Re:伦敦摄政广场城市更新 / Farrells[25P]
伦敦摄政广场城市更新的多维度解析

伦敦摄政广场(Regent’s Place)的城市更新项目,由Farrells设计团队主导,不仅是一个空间重塑的典范,更是社区活力再造的杰出案例。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该项目进行深入解析:

一、项目背景与定位

- 区位分析:摄政广场位于伦敦西区,毗邻尤斯顿路和摄政公园,地理位置优越,但原先却是一片封闭、缺乏活力的孤岛街区。
- 改造目标:项目旨在将其转变为一个融合居住、工作与休闲的多元化社区,提升片区的公共性与可达性。

二、城市脉络的重构

- 街道提升研究:Farrells率先完成了玛丽勒本-尤斯顿路街道提升总体研究,为后续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前瞻性的指引。
- 核心设计任务:打造全新东西向步行街道Triton Street,不仅连接了摄政公园与尤斯顿路路口,还成为了激活社区活力的“脊柱”。
- 步行友好性:通过提升步行连接性与体验,将社区与不同场所紧密连接,助力其成为高品质街道与宜居区域。

三、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创新

- 多层次社交场所:创造了多样化的口袋公园与广场,为市集、艺术展览或社区活动提供了空间,成为城市生活的“舞台”。
- 建筑首层灰空间:商业外摆区延伸至街道,模糊了室内外界限,营造了热闹的街头氛围。
- 艺术装置与绿化:潮流艺术装置点缀街道,结合灯光与绿化设计,吸引了人群驻足互动,激活了全天候街道生活。

四、建筑风貌与历史文脉的融合

- “谦逊增量”原则:新建筑与周边历史环境和谐共生,如办公楼面向圣三一教堂一侧的顶部退台设计,保留了教堂的视觉主导地位。
- 细节处理:建筑立面采用低调的石材与细腻的细节处理,与维多利亚时期的街区风格形成微妙呼应。
- 历史与当代的对话:Triton Street的弧形转角设计与教堂的弧线形成几何对话,住宅塔楼在高度与体量上的克制,确保了历史地标始终是片区的视觉核心。

五、面向未来的办公空间设计

- “成长型空间”:新建甲级写字楼采用模块化设计,可自由分割组合,适应从初创团队到跨国企业的多元需求。
- 节能与舒适性:自然采光中庭贯穿建筑核心,搭配高性能玻璃幕墙与绿色屋顶,实现了节能与舒适性的兼顾。
- 出租率与吸引力: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多样的公共场所以及灵活可变的办公空间,摄政广场保持了极高的出租率,并吸引了多家全球顶尖研究机构与科技企业入驻。

六、项目影响与启示

- 社区活力再造:摄政广场的城市更新不仅改变了物理空间,更通过设计“连接人、连接社区、连接未来”,成功激活了社区活力。
- 可持续发展:项目注重可持续性与环保理念,如绿色屋顶、高性能玻璃幕墙等设计,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 历史与现代的融合:在尊重历史文脉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实现了历史与当代的共生。

综上所述,伦敦摄政广场的城市更新项目是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成功案例。它不仅提升了片区的公共性与可达性,还通过创新的设计手法激活了社区活力,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同时,项目还注重可持续性与环保理念,为未来的城市更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8761
金币
308201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19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4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0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4小时前
伦敦摄政相关区域城市更新案例解析
卡姆登市场更新:从工业衰退到亚文化地标
卡姆登镇依托摄政运河兴起,曾因船运繁荣成为金酒产地和仓储中心,但随着交通方式变革陷入衰落。1973年,废旧仓库被改造为以现场音乐表演为特色的舞厅,吸引大量乐迷聚集,逐步带动时尚文化发展,形成设计师聚集区。如今,卡姆登市场已成为伦敦亚文化代表和知名旅游景点,商业定位偏中低端,涵盖小商品商贸、商务办公及餐饮集市,显著带动本地就业。该项目是英国二战后第一阶段城市更新(物质更新)的典型案例,侧重物理空间改造但未充分挖掘土地价值。

摄政街:百年商业街的持续活力升级
摄政街始建于1811年,由建筑师约翰·纳什设计,以宽阔流畅的大弧度街道连接重要城市节点,历史上是皇亲国戚及上流社会的购物街。其更新历程体现为品牌迭代与商业活力的持续提升,2004年苹果专营店开张奠定其伦敦著名商业街地位,过去三年间卡尔文·克莱恩、汤米·希尔菲格、H&M等众多世界知名品牌相继落户,包括Gap旗下Banana Republic欧洲首店等大型门店,形成集时尚零售、传统百货(如Liberty)于一体的商业集群,成为伦敦城市文化象征与购物天堂。

伦敦西区功能区更新:文化驱动的存量发展
伦敦西区以1.1平方公里范围(东起德鲁里巷、西至摄政街、北起牛津街、南至河岸街)为核心,其更新本质是产业更新,空间改造为文化产业复兴提供物质基础。在剧院产业因电视普及等因素萧条时期,政府通过取消戏剧审查制度、提供经济补贴(如使《狮子王》等剧目票价仅为百老汇40%)等措施,结合区域深厚的剧院文化底蕴、毗邻新闻媒体集中的舰队街等优势,吸引中产阶级消费与投资,推动戏剧产业复苏,成为文化驱动城市存量更新的典范。

伦敦城市更新的核心特征与策略
以改建改造为主的更新方式
与国内大拆大建不同,英国城市更新更倾向于在原有建筑基础上修复改造,如巴特西发电站在保留外观前提下改造为城市综合体,卡姆登市场、红砖巷均通过废旧建筑再利用实现复兴,此方式有利于降低成本、减轻投融资压力,符合伦敦“建设用地零增长”规划要求,新建住宅利用存量用地开发比例达96%,通过提高开发强度满足增长需求。

文化与功能融合的更新路径
文化特色塑造:红砖巷因法国胡格诺、犹太、孟加拉等移民相继居住,形成独特涂鸦、咖喱餐厅文化,更新后成为潮流文创与商业结合的打卡地;伦敦西区以戏剧文化为核心,通过政策支持与产业培育实现功能区复兴。
多元功能复合:巴特西发电站更新分三期将其改造为集商业、住宅、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卡姆登市场涵盖小商品商贸、商务办公、餐饮集市等多元业态,提升空间利用效率与活力。

分阶段实施与精准投融资
红砖巷更新分为可行性阶段(2016.10 - 2017.10,投资98.53万英镑,含可行性研究、空置单元招商等)与实施阶段(2018.1 - 2019.4,投资130.04万英镑,含公共设施改善、交通运力提升等),通过分阶段推进降低风险,精准分配资金用于关键环节,保障更新项目有序落地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