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发展推动行业进入技术突破与应用拓展新阶段
近期,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迎来重要发展契机,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筹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众多企业、高校战队已进驻场景赛训练场开启测试,标志着该领域技术成熟度与产业关注度显著提升1235。华西证券指出,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架构可概括为“大脑+小脑+身体”协同模式,其中感知决策依赖大模型提供的“大脑”,肢体控制则依托运动控制系统构成的“小脑”,而先进的运动控制技术是实现高速、高精度、高实时响应作业性能的关键235。
运动控制系统成核心壁垒,多环节需求迎爆发机遇
运动控制系统的技术构成与产业价值
完整的运动控制系统涵盖人机交互界面、控制器、驱动器、电机等核心部件,其中控制器、驱动器、电机三者构成系统主干,集成计算机控制、微电子等多学科技术,需通过长期工业场景验证实现迭代优化,形成高竞争壁垒2345。机构分析认为,该领域需求短期受益于制造业顺周期复苏,中长期则将深度绑定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市场空间有望持续扩容235。
产业链企业加速技术布局与商业化落地
长盈精密:聚焦具身智能系统的“小脑和身体”部分,产品接入客户大模型“大脑”后形成完整系统,已与国内外头部人形机器人品牌建立合作并实现量产订单2。
智微智能:推出基于Nvidia Jetson、Intel Ultra等芯片平台的大小脑控制器产品线,覆盖工业、服务类及人形机器人等多场景2。
新时达:计划2025年底前推出具身智能通用控制器,同步研发轮式类人形构型整机,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单臂/双臂、末端执行器等定制化配置,未来可实现轮式与足式切换2。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与未来趋势展望
技术迭代与政策支持双向赋能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不仅依赖运动控制、人工智能等技术突破,还需政策与产业生态协同推动。当前,全球范围内对具身智能的探索已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落地,2025年被视为AI Agent能力平台化元年,大模型技术正从“内容生成”向“流程代理”跃迁,为机器人自主决策与环境交互提供更强算力支撑
应用场景从工业向多元领域延伸
随着技术成熟,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边界持续拓展:工业场景中,轮式类人形构型机器人可满足定制化作业需求;服务领域则需适配复杂动态环境,催生对高精度运动控制与环境感知技术的更高要求2。华西证券强调,人形机器人的普及将重构制造业生产模式,并为家庭服务、医疗护理等领域带来颠覆性变革,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25。
综上,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的关键期,运动控制系统作为核心瓶颈的突破将加速行业发展,而头部企业在控制器、整机研发等环节的领先布局,有望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