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1阅读
  • 1回复

[猎奇]88年,台湾老兵回大陆探亲,发妻问他:你在台湾再婚了,我咋办? [1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2719
金币
88190
道行
37009
原创
2345
奖券
4785
斑龄
134
道券
1061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3459(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8-06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5-08-04) —






文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人的命,一旦被战争卷进去,不是生离就是死别。黄石益这一走,王氏等了他38年,等来一句 “我在台湾再婚了”。

她没哭,也没闹,就坐在桌边,问了这么一句: “你在台湾再婚了,我咋办?”这不是埋怨,更不是责问,是一个女人用半辈子的等待换来的答案。

38年生死未卜,他走了,王氏等了一辈子

1948年,黄石益被抓壮丁那天,正是农忙。他在芜湖老家田里干活,王氏挺着六个月的肚子在地头等他吃饭。



国民党部队强行征兵,村里男人全躲了,黄石益藏了一下,转念一想: 要是被发现,连累老婆,那才真完。

于是他站出来,双手反绑,和一批壮丁一起被押往杭州、再转福州、厦门,最后被送上船去台湾。

他的姐夫也在那批人里,几天没说话,到了船上才低声说: “这一走,不知能不能回头。”

到了台湾,黄石益被编进部队,训练、站岗,整天围着军营转。 他试着托人捎信回家,可两岸一刀切,没人能带信,信写了十几封,全部石沉大海。



每年春节,他偷偷多摆一副碗筷,对着北方磕头,叶氏问是给谁,他说是早年过世的亲人。

而另一边,王氏生下女儿后,一边种地一边缝衣裳换钱。 村里人劝她改嫁,她摇头: “他说会回来。”

她给孩子改过名,从黄改成了“王”,但每次祭祖,还是烧一张写着“黄家血脉未断”的纸。孩子三岁走路时,她还带着去田埂上等过人。可年年盼,年年空。

黄石益在军中活得不算差,1952年在师长介绍下娶了叶氏,婚礼办得简单,几张桌子,一瓶酒。



他姐夫看着他,没说一个字,婚后黄石益住进台北万华的小公寓,日子慢慢安定下来。1953年生了第一个孩子,后来又添了三个。

他办酒楼、开烧腊店,过得去。但每年清明,他都要偷偷拜北方那边一次。他知道,那个家,他亏欠得太多。

88年探亲成高峰,他回来了,却不知该怎么面对

1987年台湾开放老兵返乡,黄石益整整准备了一年。1988年,他终于拿到手续,带着两斤高丽参、两千美金,说是“回家看看”。



他站在巷子口,犹豫了几分钟才敲门。门开了,是他姐姐,一句“你回来了”,没喜没怒。

王氏在里屋坐着,背挺得笔直,双手放在膝上,头也没回,就问了一句: “你在台湾再婚了?”

那一刻,他脑子里轰的一声,站在门槛上不敢进屋。

王氏站起来,走到他面前,一边看着他一边说: “你走的时候,我怀着孩子,你回来,孩子都当妈了。你说你在台湾成家了,我咋办?”



女儿站在厨房门口,手里的青菜掉在地上,眼圈一下红了。

晚饭没吃成,王氏一把砸了茶杯: “我一个人给你爹娘送终,把闺女拉扯大,村里人骂我傻,我说他会回来。你现在倒好,带着别人的孩子回来认亲,拿两千美金就想把这事结了?”

他一句话都没回,落荒而逃地住去了姐姐家。那一夜,他翻来覆去睡不着,想着38年来写的每一封信,想着梦里无数次的家门口,想着王氏头发白了、手变粗了,心里像被刀扎一样。

第二天一早,他去祖坟上磕头,看到墓碑上刻着 “孝媳王氏敬立”六个字,终于撑不住哭了。



他想起自己当年被拉走时的承诺: “孩子出生前我一定回来。”可他没回来。不是不想,而是回不了。那一跪,他膝盖都跪破了。

回到家,王氏泡了壶茶坐下,对他说: “我不是不懂,你在那边也得活,可我等了你三十八年,你一句话都没有。”

他说: “我给你补点钱……”

女儿在一旁打断: “妈不要你的钱,她就要你一句话,你当年说要回来,怎么就没回来?”他没回话,只是点头,眼泪一滴滴掉在茶碗里。



命运错位半生,最后他们还是在一起了

1993年,叶氏在台湾因病去世,走得平静。那天夜里黄石益一个人坐在阳台,抽了一整包烟。

第二天孩子们开了个家庭会,大儿子说: “爸,要不把大陆那边的妈接来吧?”黄石益一愣,没想到孩子们会主动提。

女儿补了一句:“妈活着时常说,大陆有个姐姐在等你。”

黄石益点了头,开始办手续,花了两年才办妥。 1995年,王氏带着一个旧藤箱、一沓皱巴巴的照片、女儿小时候的奖状,踏上了飞台湾的飞机。



飞机上,她看着窗外说: “要是当年你被抓时,我也在船上多好。”

到了台北,孩子们喊她“王大妈”,她学着用煤气,学着听台湾话,也慢慢能笑了。

黄石益每天早上陪她散步,帮她改口音,帮她记公交路线。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像年轻夫妻一样过起了迟来的生活。

2004年,她在睡梦中走了,脸上带着笑。黄石益站在床边,轻轻摸了摸她的头发,说:“我终于把你带回来了。”



葬礼后,大陆女儿拉着他的手说:“爹,跟我回家吧。”他没答应,但也没拒绝。

此后每年清明,他带着两岸的孩子一起回芜湖扫墓。他站在王氏的坟前,对孙子说:“你们的根在这儿,不管去哪,别忘了。”

他把积蓄分成两份,一份在台湾,一份在安徽。他不说大道理,只说一句话: “家,不在海这边,也不在海那边,家在心里头。”



这不是一段感情纠葛,这是那个年代千万个老兵家庭的真实写照。

战争没打死他,时间也没打败她。只是他们之间,隔了一个时代,隔了一道海峡,隔了三十八年。

有人说,王氏等得太傻,可她说:“他说会回来,那我就等。”黄石益也不是负心人,他也想过家,只是那时候,“想”没用。

一辈子错位半生,最后能在一起,已经是命运最大的补偿。
1条评分金币+14
huozm32831 金币 +14 - 08-0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4974
金币
329088
道行
2004
原创
2411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49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0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8-03
这是一段跨越时代、饱含深情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个人命运的故事,更是那个时代千万个老兵家庭悲欢离合的真实写照。接下来,我将从几个角度详细解析这个故事,并探讨它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交织

黄石益的命运抉择:黄石益作为被抓壮丁的一员,他的命运在那一刻被彻底改变。他选择站出来,是为了保护家人不受牵连,却也因此踏上了远离故乡的征途。这一选择,不仅影响了他个人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王氏和他们的家庭。

王氏的坚守与等待:王氏作为黄石益的妻子,面对丈夫的突然离去,她选择了坚守和等待。在漫长的38年里,她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抚养女儿长大,面对村人的劝解和生活的艰辛,她始终坚信黄石益会回来。这种坚守和等待,体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诚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二、情感与责任的冲突与和解

情感冲突:黄石益在台湾再婚,这是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无奈选择。然而,这一选择却让他在面对王氏时充满了愧疚和自责。王氏的质问和女儿的眼泪,更是将这种情感冲突推向了高潮。

责任担当:尽管黄石益在台湾有了新的生活,但他从未忘记对王氏和女儿的责任。他试图通过寄信、偷偷祭拜等方式来弥补内心的愧疚。而王氏在得知真相后,虽然愤怒和失望,但她也理解黄石益在台湾的生存困境。最终,他们通过沟通和理解,实现了情感上的和解。

三、家庭与社会的融合与接纳

家庭融合:王氏最终决定前往台湾与黄石益团聚,这是她对家庭情感的执着追求。在台湾,她努力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与黄石益的孩子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这种家庭的融合,不仅让王氏找到了归属感,也让黄石益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社会接纳:王氏作为大陆来的“王大妈”,在台湾社会中也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从排斥到接纳的过程。她学会了使用煤气、听台湾话,逐渐融入了当地的生活。这种社会的接纳,为他们的家庭团聚提供了更好的外部环境。

四、对历史的反思与启示

历史反思:这个故事让我们深刻反思了战争对个人命运和家庭生活的巨大影响。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因为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生命的消逝,更是无数家庭的破碎和悲欢离合。

启示:面对历史和现实的困境,我们需要保持坚韧和乐观的态度。王氏的坚守和等待、黄石益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家庭和社会的和谐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

总之,这是一个关于爱情、责任、家庭和社会的故事。它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交织、情感与责任的冲突与和解、家庭与社会的融合与接纳。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光辉。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8-0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