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东北高温引发空调需求激增现象分析
2025年夏季,我国北方地区遭遇极端高温天气,其中东北地区表现尤为显著,导致空调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据多方数据显示,东北三省空调销售额、安装量等指标同比增幅普遍超过300%,部分地区甚至达到800%以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跻身京东平台近7日空调成交区域TOP10,首次购买空调用户数增长超60%。
东北空调需求暴涨的核心驱动因素
极端高温天气强度与范围突破历史纪录
截至2025年7月13日,我国已有15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当地7月纪录,山东东部、江苏中北部等核心高温区有15个站点打破建站以来历史纪录。东北地区受“热穹顶”效应影响,漠河等北方城市连续多日气温突破35℃,地表温度高达65℃,高温持续时间较往年提前半个月。
东北地区空调普及基础薄弱
2023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全国城镇居民每百户空调拥有量为171.7台,而东北传统上因夏季均温较低(22-25℃)、森林湿地调节气候等因素,空调普及率远低于南方。黑龙江、吉林等地因墙体加厚、空气流通差,高温下室内闷热问题凸显,推动大量存量家庭首次安装空调。
政策与市场促销叠加效应
以旧换新政策、电商大促(如618)进一步刺激需求释放,海尔、海信、小米等品牌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加速市场渗透。例如,小米凭借高性价比(1.5匹新一级能效空调售价1999元)和智能家居生态优势,在东北、内蒙地区销量峰值达去年同期20倍。
需求爆发背后的产业供需矛盾与挑战
供给端响应能力不足
问题类型 具体表现
产能与库存短缺 东北地区本地空调产能有限(仅辽宁保有百万台级年产量),短期需求激增导致多次断货,跨区域调货推高物流成本
安装服务瓶颈 当地安装人员储备不足,全国紧急调派工程师仍无法满足需求,部分用户反映空调到货后等待数日无人安装
产业链配套滞后 北方地区长期处于空调产业布局洼地,售后、维修等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订单激增导致服务响应效率下降
长期气候趋势下的市场机遇
全球变暖推动需求常态化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5)》指出,2024年为1850年以来全球最热年份,极端高温事件将更频繁。东北夏季高温常态化可能使该地区成为空调市场新增长极,中信建投预测Q3空调内、外销量有望显著提升26。
行业技术升级加速
消费者对能效、健康功能需求提升,新一级能效产品占比超95%,智能化(如美的T6空调的AI环境感知)、场景化功能渗透加快,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
未来市场趋势与企业应对方向
区域供给布局优化
空调企业需加强北方产能与库存建设,例如在东北增设生产基地或区域仓,缩短物流周期,提升本地服务团队规模。
政策与市场协同发力
新一轮国补资金到位将接力刺激需求,企业可结合地方以旧换新政策,针对性推出适配北方气候的产品(如宽温域运行、空气循环优化机型)2。
产业链韧性提升
通过数字化调度系统实现跨区域资源联动,平衡安装服务供需;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完善“线上下单+本地配送+极速安装”闭环。
本次东北空调需求爆发既是极端天气引发的短期现象,也折射出全球变暖背景下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对企业而言,能否抓住北方市场增量机遇,关键在于快速响应能力与长期技术积累的双重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