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阅读
  • 2回复

[奇观]俄罗斯新地标“湖上冰花”剧院建成,隈研吾设计 [2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5131
金币
272120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89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0:01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16) —




在俄罗斯喀山的卡巴湖畔,承载鞑靼文化使命的喀山卡马尔剧院,其设计权在2021-2022年的国际竞赛中花落隈研吾团队与Wowhaus,他们击败了包括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阿西夫·汗及蓝天组在内的强劲对手。
2023年,由于日本方面出台的对外合作限制条款,隈研吾事务所的正式合作亦宣告结束。尽管如此,非正式的设计沟通一直持续到2025年2月剧院落成,确保概念意图在建筑实现中得以忠实呈现。




为赶在2024年金砖国家峰会前交付,工程常年无休,高峰时超2000名工人同时施工。虽然内部装修未彻底完成,剧院仍如期开幕,并举办了盛大的“卡赞尼什”文化盛事。从中标到首演仅三年,这一超快节奏奇迹般地未减损设计精髓。




建筑的核心意象“冰花”曾引发讨论——源自湖面的冰晶能否代表鞑靼文化?然而其内涵逐渐清晰:它既是卡巴湖冬季真实自然现象,在城市文化中具有在地性;其纯白形象又巧妙呼应鞑靼文学经典《白色的花朵》及诗人图凯笔下的花朵意象,使冰花拥有了深厚的文化根基。更深远的是,冰花形态与中东“沙漠玫瑰”结晶相似,在抽象层面与伊斯兰文化形成跨越地缘的对话,赋予剧院超越风格的精神统一。




剧院造型灵感源于湖面浮冰,大片玻璃幕墙如薄冰堆叠,结构优美。冬季仿佛融入湖面,夏季则通过透明斜面反射天光,与环境浑然一体。


立面由三角形玻璃与金属板构成,外部锐利封闭,内部柔和明亮,隐喻着“锋利外壳守护温暖内核”,呼应剧院开放接纳的传统。


建筑紧贴湖岸,入口多向通达,串联滨水步道与城市空间,结合缓坡广场与绿化带,成为全天开放的“城市客厅”。


冷色调玻璃金属外壳内,是暖色木材与传统鞑靼饰面营造的温馨氛围。三座不同规模演出厅及配套空间兼顾功能与艺术。夜晚,LED与灯带点亮三角幕墙,让内部暖光溢出,形成“光由内散,如冰雪开裂”的诗意画面。


















如今,冬季雪雾中,剧院如冰花静浮湖上;夏季阳光下,晶面反光与湖波共舞,结构轻盈灵动。这颗2025年春绽放的“冰花之星”,已然成为俄罗斯乃至国际建筑界瞩目的存在。




1条评分金币+18
huozm32831 金币 +18 - 昨天 20:5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5131
金币
272120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89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0:06
隈研吾设计的俄罗斯“湖上冰花”剧院:冰雪灵感与文化交融的新地标
项目背景:百年剧院的重生
卡马尔剧院(全称为Galiasgar Kamal Tatarian State Academy Theater)是俄罗斯最古老的鞑靼族剧院,对喀山及鞑靼斯坦共和国具有重要文化意义。其旧址为1985年启用的苏联现代主义建筑,因功能老化启动国际竞赛重建。2022年2月,隈研吾领导的跨国团队(含日本Kengo Kuma & Associates、俄罗斯Wowhaus Bureau、德国Werner Sobek等)击败537份方案夺冠,中标项目原计划2025年施工、2026年实施。

设计理念:冰花意象与文化传承
自然灵感的具象化
建筑以喀山卡班湖上罕见的“冰花”自然现象为核心灵感,采用飘逸的几何形态与冰雪透明材质,冬季时宛如湖面结晶的冰花与环境融为一体,夏季则通过透明立面倒映湖水,实现“建筑即景观”的动态平衡。

文化符号的抽象表达
设计深度融合鞑靼文化:

外部轮廓:变化的三角形线条呼应传统鞑靼建筑的“锐利”与“向上之志”,从不同角度呈现多样形态;
内部空间:主厅装饰灵感源自鞑靼传统工艺品,通过复杂纹理营造温馨氛围,延续老剧院的精神记忆。
建筑特色:技术与美学的平衡
虚实交融的结构:建筑整体为立方体形态,通过切割形成流线型镂空空间,探索透明与不透明、内外空间的边界;
环境响应设计:透明立面随光线和季节变化反射周围景观,揭示“大气波动的时间痕迹”,强化建筑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功能现代化:作为鞑靼艺术的演绎场所,新剧院将满足导演与艺术家的创作需求,延续其“世界文化中心”的定位。
意义与影响
隈研吾的方案不仅为喀山打造了冬季景观与文化地标,更通过“冰花”这一自然符号,传递出对地域历史的尊重与对环境可持续性的思考。该项目若如期建成,将成为继哈尔滨大剧院(MAD作品)、深圳海洋博物馆竞赛方案后,又一以冰雪为理念的标志性建筑,推动“气候主题建筑”在全球的探索。

(注:根据现有信息,项目预计2025年启动施工,当前时间为2025年7月,建筑群可能处于建设中,实际建成效果待后续披露。)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昨天 20:5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9103
金币
283774
道行
2004
原创
2405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43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08:44
根据上文提供的关于俄罗斯喀山卡马尔剧院的描述,以下是详细且连贯的解答:

喀山卡马尔剧院的设计与建成历程

设计权竞争与国际合作

在2021-2022年的国际竞赛中,隈研吾团队与Wowhaus凭借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击败了包括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阿西夫·汗及蓝天组等强劲对手,成功获得了喀山卡马尔剧院的设计权。这一胜利不仅体现了隈研吾团队在设计上的卓越能力,也展示了他们在国际建筑设计舞台上的竞争力。

设计过程的挑战与坚持

尽管在2023年,由于日本方面出台的对外合作限制条款,隈研吾事务所的正式合作宣告结束。然而,这并没有阻止设计团队继续与俄罗斯方面进行非正式的沟通与合作。他们坚持设计沟通,直到2025年2月剧院落成,确保了原始设计概念在建筑实现中得以忠实呈现。这种坚持和执着,体现了设计团队对项目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

超快节奏的建设奇迹

为了赶在2024年金砖国家峰会前交付,工程团队常年无休,高峰时甚至有超过2000名工人同时施工。尽管内部装修未彻底完成,剧院仍如期开幕,并成功举办了盛大的“卡赞尼什”文化盛事。这一超快节奏的建设过程,不仅是一个工程奇迹,也展示了团队高效的项目管理能力。

“冰花”意象的文化内涵

剧院的核心意象“冰花”,最初曾引发一些讨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涵逐渐清晰:它既是卡巴湖冬季的真实自然现象,也在城市文化中具有在地性;其纯白形象与鞑靼文学经典《白色的花朵》及诗人图凯笔下的花朵意象相呼应,使冰花拥有了深厚的文化根基。此外,冰花形态与中东的“沙漠玫瑰”结晶相似,这一设计在抽象层面上与伊斯兰文化形成了跨越地缘的对话,赋予了剧院超越风格的精神统一。

建筑设计与环境融合

剧院造型的灵感源于湖面浮冰,大片玻璃幕墙如薄冰堆叠,结构优美。冬季时,剧院仿佛融入湖面;夏季则通过透明斜面反射天光,与环境浑然一体。这种设计不仅美观,而且体现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

立面设计与空间氛围

立面由三角形玻璃与金属板构成,外部呈现出锐利的封闭感,而内部则是柔和明亮的。这种设计隐喻着“锋利外壳守护温暖内核”,与剧院开放接纳的传统相呼应。冷色调的玻璃金属外壳内,是暖色木材与传统鞑靼饰面营造的温馨氛围,这种对比增强了空间层次感。

功能与艺术并重

剧院内设有三座不同规模的演出厅及配套空间,这些空间既兼顾了功能性,又体现了艺术美感。夜晚时分,LED与灯带点亮三角幕墙,让内部暖光溢出,形成“光由内散,如冰雪开裂”的诗意画面,为剧院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

开放与融合的城市空间

建筑紧贴湖岸,入口多向通达,串联滨水步道与城市空间。结合缓坡广场与绿化带,剧院成为了全天开放的“城市客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四季变换中的剧院美景

如今,无论是冬季雪雾中剧院如冰花静浮湖上,还是夏季阳光下晶面反光与湖波共舞,喀山卡马尔剧院都以其轻盈灵动的结构,成为了俄罗斯乃至国际建筑界瞩目的存在。这颗在2025年春绽放的“冰花之星”,不仅是一个建筑杰作,更是文化与艺术交融的象征。

综上所述,喀山卡马尔剧院从设计到建成,经历了诸多挑战与考验,但正是这些挑战与坚持,造就了今天这一令人瞩目的建筑奇迹。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昨天 20:5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