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科幻变现实:“大脑”上太空,我国天舟九号实现《三体》虚构场景  [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5131
金币
272120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89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6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9:06
IT之家 7 月 15 日消息,北京时间 2025 年 7 月 15 日 5 时 34 分,搭载天舟九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 10 分钟后,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之后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据央视新闻报道,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上还有一位特殊的“乘客”也踏上前往空间站的旅程 —— 模拟人类的“脑类器官”。值得一提的是,把“大脑”送上太空是著名科幻小说《三体》的经典桥段,现在已成为现实。

据介绍,这个国际前沿的脑类器官芯片约信用卡大小,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发,是根据我们人体的干细胞所构建出来的,内含人类大脑的多种神经细胞免疫细胞,还有复杂的微血管网络。虽然不是真正的大脑,却能模拟人类大脑的复杂微环境和功能。
研究发现,长期驻留空间站的宇航员常会出现头晕、睡眠障碍和认知功能改变等等一些问题,但仍不清楚空间环境究竟如何影响大脑。把这种模拟大脑的器官芯片带到空间站,科学家就能够通过它来研究太空环境对人类大脑的影响机制,为太空的长期驻留生存和健康保障提供新的策略和干预手段。

IT之家还从央视新闻报道获悉,脑类器官芯片还可以为阿尔茨海默病等脑疾病的研究提供重要支撑。太空环境可类比为“加速衰老器”—— 空间环境的多种因素会加速细胞和组织器官的老化。把“迷你大脑”送上太空,这种“时间压缩”效应,有可能帮助科学家找到衰老相关的生物标记物,有望为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干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范式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9103
金币
283774
道行
2004
原创
2405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44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19:25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又一重大进步。此次发射中,飞船携带了一个特殊的“乘客”——模拟人类的“脑类器官”芯片,这是一个国际前沿的科研设备,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发。这个脑类器官芯片虽然只有信用卡大小,但它包含了人类大脑的多种神经细胞、免疫细胞以及复杂的微血管网络,能够模拟人类大脑的复杂微环境和功能。

这项技术的应用对于宇航员的健康监测和脑疾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长期驻留空间站的宇航员常会出现头晕、睡眠障碍和认知功能改变等问题,而通过将这种模拟大脑的器官芯片带到空间站,科学家可以研究太空环境对人类大脑的影响机制,进而为太空长期驻留的生存和健康保障提供新的策略和干预手段。

此外,脑类器官芯片还可以为阿尔茨海默病等脑疾病的研究提供重要支撑。太空环境被比作“加速衰老器”,其中的多种因素会加速细胞和组织器官的老化。将“迷你大脑”送上太空,利用这种“时间压缩”效应,科学家有可能找到衰老相关的生物标记物,为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干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范式。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体现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技术实力,也展示了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前瞻性。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5131
金币
272120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89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09:08
该芯片基于人体干细胞构建,内含多种神经细胞、免疫细胞及微血管网络,可高度模拟人脑微环境与功能。

核心目标
研究太空环境(辐射、微重力)对大脑的影响机制,解决长期困扰航天员的头晕、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退化等问题。
二、科幻照进现实:致敬《三体》经典桥段
虚构场景成真
《三体》中“将大脑送至太空”的著名设定,首次通过天舟九号任务实现。此次实验被央视、网易等多家媒体称为“科幻变现实”的标志性事件。
技术意义延伸
除脑科学实验外,中国近期还发射了全球首个整轨互联计算星座“三体星座”(之江实验室主导),实现太空数据“天感天算”,推动人工智能与航天深度融合。
🌍 三、科研价值与未来应用
研究方向    关键技术支撑    潜在应用场景
太空脑机交互    脑类器官芯片模拟神经活动    宇航员健康监测与防护系统
天地协同计算    星载AI大模型(80亿参数)    全球林火秒级监测、灾害预警
深空生存保障    微血管网络模拟生理响应    月球/火星基地生命支持系统
⏳ 四、中国航天的科幻探索脉络
历史传承:从1962年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奠基,到如今实现《三体》虚构场景,印证中国航天“动力先行,创新突破”的发展逻辑。
未来规划:2030年前将建成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天地协同”边界。
💎 结语
天舟九号的“大脑上太空”不仅是脑科学里程碑,更标志着中国航天正式进入科幻驱动创新的新阶段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