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模式:如何给吃饭加点花样
在当前餐饮行业竞争激烈、成本高企的背景下,许多餐厅老板开始探索“餐厅+”模式,希望通过增加新的元素来吸引顾客、提升收入。但如何选择合适的“加法”呢?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和策略。
一、别乱加,先想清楚
1. 别跟风
- 不要盲目模仿别人的成功案例。比如,看到别人加奶茶火了,你就跟着加,如果自己根本不擅长,东西没人买,那不仅浪费钱,还可能影响餐厅的整体形象。
2. 看顾客是谁
- 了解你的目标顾客群体。比如,餐厅开在写字楼边,上班族多,那加快速早餐、商务简餐就合适。如果开在社区,老人孩子多,加家常卤味、手工包子肯定更好卖。
3. 看自己有啥
- 利用自己的优势。比如,厨房地方大,设备好,可以加中央厨房做半成品外卖。服务员热情会聊天,可以搞点互动小活动。
二、加“体验”:让吃饭变好玩
1. 加氛围
- 通过小物件、音乐等营造独特的氛围。比如,放点老物件勾起回忆,搞面墙让客人贴照片留言,放些舒服的音乐。
2. 加互动
- 增加顾客的参与感。比如,火锅店让客人自己调蘸料,烧烤店让客人动手烤几串,现场表演拉面、做点心。
3. 加活动
- 定期举办各种活动。比如,周末搞个小市集,卖手工艺品。晚上九点后,灯光调暗,变成小酒吧。定期办个主题夜,比如怀旧金曲夜、地方戏曲夜。
三、加“品类”:填满空闲时段
1. 加早餐
- 增加早餐品类。比如,简单增加粥、包子、面条、豆浆油条。吸引附近上班的、送完孩子的。
2. 加下午茶
- 推出下午茶套餐。比如,推出几款便宜小点心、特色饮料、咖啡奶茶。
3. 加宵夜小食
- 增加宵夜小食。比如,晚上九点后,加些下酒小菜、特色小吃、砂锅粥。
四、加“零售”:卖点能带走的东西
1. 卖招牌味道
- 将餐厅的招牌菜做成零售产品。比如,红烧肉做成瓶装肉酱,辣椒做成辣椒油。
2. 卖食材原料
- 卖餐厅用的优质食材。比如,用的大米好、茶叶香、菌菇鲜,摆出来卖。
3. 卖周边产品
- 设计一些周边产品。比如,好看的杯子、帆布袋、围裙,印上餐厅名字或标志。
五、加“活动”:把人聚起来
1. 加小型聚会
- 提供小型聚会场地。比如,店里隔出个安静角落,能坐十来人。提供简单布置、投影设备、定制菜单。
2. 加兴趣课堂
- 开设兴趣课堂。比如,周末下午,老板或厨师教几道简单菜,教做点心,教泡茶。
3. 加社区服务
- 提供社区服务。比如,给附近老人提供送餐,给加班的人做工作餐配送。
六、加什么才能火?关键看三点
1. 能不能吸引新客人?
- 新增项目要能吸引新顾客。比如,特色下午茶够美够好吃,有人会约朋友来打卡。
2. 能不能让老客多花钱?
- 新增项目要能增加老顾客的消费。比如,熟客来吃饭,看到新出的卤味不错,加一碟。
3. 能不能摊薄成本?
- 新增项目要能摊薄成本。比如,加了早餐,房租人工分摊到更多时段,单小时成本就低了。
七、小心别踩坑
1. 别搞得太复杂
- 新增项目不要太多太复杂。聚焦一两样,做精做好更重要。
2. 品质不能掉
- 新增项目的品质要保证。比如,下午茶点心难吃,卖的辣椒酱味道不对,都会影响餐厅的整体形象。
3. 算清成本和回报
- 新增项目要投入:买设备、请人、备货、打广告。仔细算算,多赚的钱能不能盖住这些成本?多久能回本?
“餐厅+”不是万能药。乱加不如不加。看清你的店,看清你的客人,利用好你的长处,加真正能带来客流、提升消费、摊薄成本的东西。加对了,餐厅才有新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