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 49709
UID: 551814
zjjwjiang:炎黄子孙40。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16):魏晋至清末时期1:虽然炎黄二帝备受尊崇,但“炎黄子孙”、“黄帝子孙”等词语却隐而不显,很少使用。究其原因,大概与古代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较淡,对炎黄二帝的尊崇文化性大于血缘性,“炎黄子孙”一词的指代范围较小等因素有关。 .. (2025-08-06 17:17)
zjjwjiang:炎黄子孙41。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17):魏晋至清末时期2:古代中国是“王朝国家”,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王朝国家更需要的是本朝本宗之祖,正如杜佑在《通典》中所说:“远祖非一,不可遍追,故亲尽而止。 .. (2025-08-06 17:17)
zjjwjiang:炎黄子孙42。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18):甲午战争以后1:列强侵华加剧,清廷治国无方,中华民族危机,民族主义传入,长期蛰伏不显的“炎黄子孙”等称谓好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频频见诸于书刊报纸,成为广泛使用的流行词语。 (2025-08-06 17:17)
zjjwjiang:炎黄子孙43。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19):甲午战争以后2:改良派是这一现象的提倡者,而革命派则是真正的主导者。二者虽然同样使用“炎黄子孙”,但含义却明显不同,改良派认为“中国皆黄帝子孙”,革命派却认为“炎黄之裔,厥惟汉族”。 &n .. (2025-08-06 17:58)
zjjwjiang:炎黄子孙44。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20):甲午战争以后3:以“发明国学,保存国粹”为己任的国粹学派,视黄帝为国粹、国魂。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诗云:“人生亦有祖,谁非黄炎孙?归鸟思故林,落叶恋本根。”满族贵族盛昱大声疾呼:“起我黄帝胄,驱彼白种贱,大破旗汉界,谋生皆自 .. (2025-08-06 17:58)
zjjwjiang:炎黄子孙45。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21):甲午战争以后4:清末“炎黄子孙”称谓的勃兴,一方面促进了反清革命的兴起与胜利,另一方面在促使“炎黄子孙”真正成为国人广泛使用的自我称谓的同时,又缩小了“炎黄子孙”一词的指代范围,不利于民族国家的构建。 (2025-08-06 17:59)
zjjwjiang:炎黄子孙46。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22):甲午战争以后5:辛亥革命后,“五族共和”取代了“驱除鞑虏”,“炎黄子孙”亦由汉人的同义语转变为中国人的代名词。经过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的洗礼,国人进一步形成了“中华民族之全体,均皆黄帝之子孙”的共识。 &nbs .. (2025-08-06 18:32)
zjjwjiang:炎黄子孙47。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23):抗日战争及其以后时期1:抗日战争及其以后时期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空前觉醒、浴火重生的时候。“炎黄子孙”称谓终于在抗战的烽火中定型为中华民族的指代符号,成为号召与激励海内外华人共同抗战的一面旗帜。 .. (2025-08-06 18:32)
zjjwjiang:炎黄子孙48。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24):抗日战争及其以后时期2:中共中央在给中国国民党的电报中称:“我辈同为黄帝子孙,同为中华民族儿女,国难当前,惟有抛弃一切成见,亲密合作,共同奔赴中华民族最后解放之伟大前程。” (2025-08-06 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