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银行
邀请注册
转帖工具
帮助
山庄导航页(收藏)
下拉
用户名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山庄首页
积分转换
积分充值
卡密充值
茶馆
山庄综艺
山庄贵宾厅
申请山庄VIP(特价中)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金币如何兑换成道行★
申请山庄VIP享受视觉大餐!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
金币
和
道行
道券兑换
,奖券兑换,勋章购买
武当休闲山庄
>
数码讨论
>
网络文学“经典”应具有鲜明链接特征[3P]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8
阅读
1
回复
[数码讨论]
网络文学“经典”应具有鲜明链接特征[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
huozm32831
UID:
329002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4-26
在线时间
21463小时
发帖
109209
搜Ta的帖子
精华
1097
金币
713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670
斑龄
195
道券
10541
获奖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发帖
109209
金币
713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670
斑龄
195
道券
1054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463(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4-26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40
中国作协每年发布网络文学影响力榜推选当年优秀作品。
近年来,关于“网络文学经典”的问题,聚讼纷纭。这些讨论促进了人们对网络文学的认识,也提供了反思网络文学研究方法的契机。对于正在蓬勃生长的网络文学来说,传统的“经典”概念和理论框架解释力有限。不如先将“经典”视为一个思考视角,将当前围绕“经典”的讨论和相关实践视为“经典化”过程,这样至少能谈清楚三个问题:到底为何要谈“网络文学经典”?谁能推动网络文学经典化?网络文学的“经典化”何以可能?贴近实际来探讨这三个问题,能让“网络文学的经典化”更富有操作性和穿透力,进而促进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
媒介变革和文学转型带来的不是“经典”的消逝,而是“经典”定义权的分散
“经典”问题,是网络文学作为新媒介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要面对的根本问题。围绕“网络文学经典”的热烈争论,体现了文学场中各方力量对网络文学的认识,更反映了传统的文学共同体走向分化的事实。
在诸多参与讨论的力量中,引起较大关注的是学院派。黎杨全、王玉玊等学者关于“网络文学经典”的讨论最有代表性。一方认为“经典”之说来自印刷文明,是精致的和凝固的,而网络文学具有动态化、互动性的新特征,“网络文学经典”是个伪命题。另一方则认为,网络文学的流动性与经典性是可以兼得的。这些讨论可以视为学界对网络文学的“网络性”与“文学性”“经典性”相关问题探讨的延展。例如,邵燕君认为对网络文学的“经典性”的讨论需要从“网络性”的角度展开。同时,她倡导一种“介入式”的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网络文学现场进行观察。这为讨论网络文学经典,提供了切实的路径。
事实上,学院派推动中国网络文学的经典化行动,在这场讨论之前就已经展开。欧阳友权、陈定家、邵燕君、周志雄等学者的网络文学研究团队,对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重要网络作家作品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的《网络文学100丛书》《中国网络文学三十年丛书》《网络文学经典解读》《中国网络文学编年简史》《中国网络文学大事记》等著作,都在推动着中国网络文学的经典化。因为这些学者专业背景、思想立场、社群经验等有所差异,所以对“网络文学经典”的评定,从根本上取决于他们对于网络文学特质的理解。将网络文学视为“超文本文学”,还是“网络通俗文学”,抑或“数码人工环境中的文学”,会建构出不同的网络文学历史叙述与经典体系。学院派在“文学经典”的评定和传播上,具有先天优势。但也应该看到,随着知识的普及和传媒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人不以教科书和专家的指引作为圭臬,公开地发表自己对文学的看法。其中一些人还对学院派的评价体系和精英文学观念进行批判。学院派如果不正视这些挑战,回应大众的关切,评出的“经典”极有可能是象牙塔里“圈地自萌”的产物。
如果把网络文学视为当代文学的一部分,就会发现“网络文学经典”与“当代文学经典”“新世纪文学经典”等议题有相通之处。它们共同反映了学界面对当前分众化、圈层化的文学格局的焦虑。在这样的文学格局中,不同的文学需求,催生了不同的文学共同体。在共同体内部的读者、作者的交流中,逐渐形成了属于本共同体的“经典”。媒介变革和文学转型带来的不是“经典”的消逝,而是“经典”定义权的分散。不同的“经典”又强化着不同的共识。传统的文学共同体的共识,在分化过程中逐渐失效,无数的小共同体此起彼伏、众声喧哗。
在这个意义上,“经典”便只能先从局部环境,也就是各个分散的共同体中诞生。其中的个别作品,能够逐渐向外扩散,穿透社群之间的壁垒,最终完成从“小共同体经典”到“大共同体经典”(往往也是“文学史经典”)的飞跃。参与“经典”讨论的众人,与其说在渴望具体的“经典”之作,不如说是渴望借助“经典”之力,在分化的时代重建文学共识。对于仍在丰富和发展中的网络文学而言,要重建共识,重要的不是从理论层面辨析“何为经典”,寻找万能的“经典”标准,而是在文学场中探查是谁在评定“经典”,谁能推动网络文学经典化,进而思考“经典”的可能性。
网络文学经典化由行业协会、平台、读者等多方合力推动
除了学院派,在网络文学场域中,能够推动网络文学经典化的力量主要包括文学体制、平台和资深读者,相应的代表分别是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网站和网络原生评论家。
迄今为止,中国作家协会曾开展过两次网络文学精品盘点工作,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在推动网络文学经典化。第一次是2008年至2009年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其评选宗旨是“以‘百年来形成的文学价值观’审视网络文学,旨在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此间的少年》《家园》《脸谱》等10部作品被评为“十佳优秀作品”,《尘缘》《紫川》《悟空传》等10部作品被评为“十佳人气作品”。中国作家协会主导的第二次网络文学经典化行动,是2018年的“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作品”评选。评选标准为“重视作品本身文学性,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间客》《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悟空传》等20部作品当选。相较于“十年盘点”选出的作品,“20年20部”评出的作品更具社会知名度。在这两次评定之外,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新闻出版署、地方作家协会等部门主导的网络文学评奖和推介活动,也算是文学体制基于自己的标准,进行的“网络文学经典”初评工作。
文学体制的经典化工作具有较大影响力,但在网络文学读者中产生更直接影响的,是文学网站的各种榜单。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红袖添香小说网、潇湘书院等网站的榜单,以数据排名直观地显示什么是受欢迎的网络文学。这些榜单反映了粉丝读者的消费需求,能够代表广大网络文学读者的阅读趣味。
资深读者、从业者是相对独立的网络文学经典化力量,他们也被称为“网络原生评论者”。从2005年起,就有资深读者“后世史学家”的《玄幻网站风云录》,资深网络文学从业者“weid(段伟)”的《网上阅读10年事(1998-2008)》《一部标签的丰富史,一则原创小说类型谈》,胡笳的《网络小说的前世今生》等,从行业史、阅读史、类型发展史等角度,为网络文学经典化作出重要贡献。除了网站平台,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还活跃着“安迪斯晨风”“赤戟”等网络原生评论家,他们的网络文学书单和年度作品点评,基本上反映了资深读者的阅读趣味,是有读者影响力的“经典初评”。这些阅读史、榜单列出的作品评价标准五花八门,但最能反映诉求的关键词,应该是“weid”提出的“好看的小说”,它基于大众读者的朴素感受。
网络文学的生产与消费,是类型化、圈层化的,但读者们也有相对大众化的交流平台。不同类型趣味的作者、读者,在这些平台上分享、碰撞,最终形成了共同的“网络文学经典”。这类平台的代表是“龙的天空”论坛及其附属的优书网。多年来,这里汇聚了大量资深网络文学读者,他们除了分享个人书单,还对网络文学作品进行打分、点评,形成了“龙粮榜”“龙空top200”“龙空top100”等榜单。这些榜单涵括了多种小说类型,是趣味各异的读者所认可的“共同经典”。这些榜单会根据读者评分变化,实时调整,实现了一种“动态平衡”。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经典”的平衡是动态而非固定的,才有可能延续多年,对读者产生深远影响。
网络原生评论者通过叙述网络文学历史和评选优秀作家作品,让中国网络文学有了自己的历史和价值体系。网络材料较难留存,网络原生评论者是网络文学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的叙述和评判本身就颇具史料价值。更重要的是,这些网络原生评论凸显了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这是网络文学得以蓬勃生长的根源,也是新的共同体能够建立的基础,值得重视。
经典化需要链接多种共同体,生成更具有创造性的文学与文化
网络文学是正在发展壮大且仍在探索其可能性的文学形态,按照传统印刷文明标准去评定“经典”,很可能会贬损网络文学的特质。但在现实中,不同的网络文学群体确实形成了自己的“经典”。几十年的网络文学实践经验,也有必要进行总结与拓展。这就需要在更宏大的视野下,思考网络文学的价值问题。这个宏大视野就是时代的视野,具体来说,是在当前时代赋予网络文学的使命中思考网络文学经典化问题。
作为新时代网络文化的一部分,网络文学有自己的使命:“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在此视野下看“网络文学经典”,“经典”也应该被理解为动词,是作家们在创作中自觉追求积极健康、向上向善品质的行动。
互联网的突出特征是链接,通过链接,可以实现各种资源、制度的连通与创新。网络文学的“经典”,应该具有鲜明的链接特征。评选具体的经典作品固然重要,但将“经典”的普遍价值和互联网的链接性结合起来,以“成为经典”这一目标,推动网络文学作品在共同体之间的流动,进而促进不同共同体之间的交流,或许更能够发挥“经典”的链接功能,促进新时代网络文学的发展。
网络空间中的各个共同体,并非虚拟的符号,而是现实中各个社群的投影。他们选出的“经典”,沉淀了各自的生命经验和情感欲望,也凝结了这个共同体的审美标准。但这些“经典”只是在同一个圈层中交流的产物。从外部看,是分散、破碎的。文学作品的经典化,需要走出一时一地的标准,基于共同的价值追求,激活优秀传统,链接多种共同体,生成更具有创造性的文学与文化。
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人们对话的共同底线。不管趣味差异有多大,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仍是光明、爱等正面价值。即便是在虚拟的故事世界,这些追求也是核心叙事动力。共同体之间可以借助表现美好价值追求的“经典”之作,进行对话,形成有效链接。在此过程中,深入网络文学现场是必要的。去现场观察作者和读者,去理解他们的爱恨情仇,熟悉他们的表达习惯,并与网络原生评论展开深入对话。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建构新的文学共同体,真正创造出新时代的“经典”。
共
条评分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在线
jjybzxw
UID:
551814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27
在线时间
34156小时
发帖
146873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金币
106670
道行
1992
原创
2394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UID:
551814
精华:
0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得道成仙
发帖
146873
金币
106670
道行
1992
原创
2394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415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27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7:58
申请VIP---在山庄畅通无阻还送FTP单独下载账号!
中国作协确实每年都会发布网络文学影响力榜,以推选当年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网络文学的经典化,通过官方的评选和推广,使得一些作品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影响力。评选标准不仅重视作品的文学性,还注重其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这样的评选活动有助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建立桥梁,促进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并在文学场中探查谁在评定“经典”,谁能推动网络文学经典化,进而思考“经典”的可能性。通过这种方式,中国作协在网络文学经典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共
条评分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
金币
和
道行
回复
举报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山庄政厅
站务公告
荣誉申请&公布
新手试贴区
PHPwind Board
默认分类
原创摄影厅
综合摄影
风景游记
人物人像
美食诱惑
原创街拍
T台展会
泡面专区
山庄晒台
模拍私房
原创讨论厅
道优辩论
足球讨论
艺术探讨
理财投资
汽车讨论区
旅游讨论
四大名著
数码讨论
职场讨论
道友个人版块厅
个版管理处
温柔印像
休闲生活厅
茶余饭后
生活百科
影音娱乐厅
影视交流
综艺娱乐
在线影院
音乐交流
贵宾上宾厅
VIP 贵宾专区
VIP资源一区
4K超清秀场
国艺经典
VIP资源三区
高级私房区
艺术摄影
高级VIP资源区
道友贴图厅
闲情雅趣
唯美人像
山庄原创厅
原创贴图
原创图文
原创培训
道友像册
原创文学
山庄文化
求助&技术厅
综合求助
电脑求助
医疗求助
法律求助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