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1阅读
  • 0回复

[三国]三国演义:初期曹操为什么比刘备成功?做人的差距,刘备输得太多 [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1059
金币
33600
道行
37009
原创
2175
奖券
4449
斑龄
131
道券
902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9166(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4-25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2小时前



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不得不开始他的流亡生涯。曹操一路从洛阳逃回老家谯县。为了自保,也为了抗拒董卓,曹操走上了招兵买马,竖起旗帜的道路。

在这一点上,刘备和曹操的做法是一致的。

然而,两人对待资助者的态度上却完全不同。



招兵买马除了需要源源不断的兵员之外,更需要钱。

为了第一桶金,曹操找到了谯县同为孝廉出身的卫弘的帮助。

【卫弘尽出家财,置办衣甲旗幡。四方送粮食者,不计其数。】(节选第五回)

有了卫弘的资助,曹操终于竖起大旗,公然讨伐董卓。

注意一下,这个卫弘在《三国演义》仅出现这一次,然而在《三国志》中,卫弘(卫兹)出现过两次,一次是资助曹操起兵,招募兵勇五千余人,一次是在讨伐董卓的荥阳之战中,卫弘战死,至此卫弘的人生也就结束了。

但曹操从来没有忘记过卫弘。

根据《三国志·卫臻传》中记载: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也就是说曹操每次途经谯县的时候都会祭拜卫弘。

卫弘作为一闪而过的小人物,几乎没有读者记得他的存在,然而曹操却从没有忘记。

危难之时,生死存亡之秋,卫弘的援手给了曹操莫大的帮助,作为读者的我们可以忽视,但曹操却不能。



同样的,刘备自行招募乡勇抵御黄巾贼子的时候,他也受到资助。除了张飞捐献了全部家私之外,在《三国演义》中还有中山大商:一名张世平,一名苏双。

他们也给刘备留下了马匹和钱财。

(张世平、苏双)愿将良马五十匹相送;又赠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以资器用。

同样作为工具人,张世平和苏双也仅出现过一回。

但不管刘备是寄人篱下还是称王汉中,刘备从来没有怀念过他们的资助。

正史中没有,《三国演义》中也没有,甚至包括张飞的资助之情,刘备也完全没有表达过怀念之情。

在刘备的眼中,只有功名利禄,其他的事情,完全不在考虑之内。甚至一度包括刘关张的结义之情。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刘备如何能和有情有义的曹操相比呢。

或许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初期的曹操比刘备更容易成功,也更加成功。

为什么说刘备无情无义呢?

盘点一下并不难。

当刘备帮助陶谦守护徐州的时候,刘备以【仁义】之名而来,等到刘备入住徐州之后,他忙于结交徐州权贵,糜竺等徐州权贵很快被刘备收买,等到陶谦病故后,刘备不菲吹飞之力占领了徐州。对于陶谦的收留之恩,刘备早忘记了,在他心中徐州。

徐州被曹操攻陷后,刘备只身一人逃亡袁绍处栖身。美其名曰投靠袁绍,不过是假借袁绍之手再次寻求发展,当袁绍给予刘备一支人马的时候,刘备连辞行都没有,立马脱离袁绍另谋发展去了。他对袁绍的收留之恩,何曾有过。

委身曹操的时候,刘备也是一样。天天种菜不过是迷惑曹操。结交汉献帝不过是名正言顺他皇叔的身份,对于曹操他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对于汉献帝,他何尝顾及过汉献帝的死活。



有了逃跑的机会,刘备立马依附荆州刘表,刘表的结局呢?是不是和陶谦几乎一样。刘表何尝有半点恩情。

占领蜀汉后,得到了谋士法正。刘备一度疏远了诸葛亮,因为法正代表的是益州势力,刘表不得不巴结,不得不重用。或许刘备自己都忘记了,当只有刘关张的时候,诸葛亮是唯一愿意跟着他的知名谋士,三顾茅庐之情早以忘记干净。感恩不是临终不得已的托付罢了。



?

如果说刘备是懂得感恩之人,真的是可笑之极。

关羽死后,刘备本有机会赏赐关羽谥号,结果知道刘备死了,关羽都没有谥号。

这样的刘备何谈恩情。

至少在知恩图报方面,曹老板比刘小贩,强太多了。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