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开跑详情
赛事基本信息
时间地点:2025年4月19日7时30分,在北京亦庄南海子公园南门开跑,终点为通明湖信息城。
参赛队伍: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的20支人形机器人赛队参赛,与跑步爱好者一同在21.0975公里长的赛道上挑战极限。参赛机器人有天工Ultra、松延动力N2、夸父、行者二号、宇树G1、精灵2、北职大0306小巨人、Orco.1等。
赛道情况:全程路线包含平地与坡道,共设有6个左转道与8个右转道,转弯角度≥90°,最大坡度≤9°,还需爬坡过坎,转14次弯,终点前设置了1.5公里的直道供机器人全力冲刺。
比赛模式与挑战
本次比赛采用人机共跑赛道的模式,人类选手赛道与机器人选手赛道共用,但分属不同赛区。这种模式在环境适应、地面应对以及通信等方面都给机器人选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首次。
部分参赛机器人情况
冠军:天工Ultra
基本参数:身高约1.8米、重约55公斤,稳定奔跑时速10公里、最快可达12公里,能在斜坡、楼梯、草地、碎石、沙地等多种地形平稳移动,可轻松应对沟壑、大高度差等复杂地形。
技术突破:研发团队对其进行了轻量化设计,并采用关节导热、风冷散热等技术,使关节能支撑更长时间奔跑。在二次开发时,提出全新算法,让机器人在参考少量轨迹数据中高效学习,实现稳定奔跑。还攻克了本体的稳定性、关节长时间运动易发热等硬件难题,通过优化运动控制算法进一步增强了关节协调运动能力、步态协调能力和复杂地形通过能力等,参赛过程中配速为7 - 8千米/时。该机器人曾在去年的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上作为配速员,当时奔跑速度是6公里/小时。
亚军:松延动力N2
基本参数:由常州天宁经开区企业松延动力研发生产,参赛机器人身高120厘米,体重30公斤,理论最高配速3.5米/秒。
技术特点:技术团队专注于模仿人类自然步态的柔韧性与协调性,赋予机器人更接近人类的奔跑姿态。在训练中,机器人越跑越快,备战期间,20天跑废了4双鞋,将跑步速度提升到了2.3米/秒。
赛事奖项设置
赛事除设置冠亚季军之外,还设置完赛奖、最优耐力奖等系列奖项,并准备了科技创新研发奖励,激励机器人研发团队的创新突破。
赛事意义
对技术的推动
开放路跑中的复杂路况和自然环境,对人形机器人的续航、运动控制、环境适应综合能力提出极高要求,促使研发团队突破技术瓶颈,加速产品设计改进,推进供应链成熟,降低量产成本。
比赛中“跑”出来的问题和数据,正被研发团队一一记录,成为推动完善人形机器人技术的重要参考。经过马拉松赛事的锤炼,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整机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对产业的影响
这场比赛将加速技术迭代升级,让机器人在更多场景大显身手,推动人形机器人加快进入特种危险作业、智能制造、商业服务甚至家庭场景,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