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3阅读
  • 2回复

[猎奇]北宋灭亡时,号称无敌的杨家将去了哪里?为什么没出来救国?[1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9083
金币
549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670
斑龄
195
道券
1054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41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4-22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1:23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4-20) —

杨家将是怎么兴起的?
北宋被灭国,经历了史上最大的耻辱,然而令人们疑惑的是:
这个时候曾经号称天下无敌的杨家将却没了动静,一直到北宋灭亡,都没有一个人出来救国。
他们究竟去了哪里呢?
在这背后难道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吗?
影视剧中的杨家将个个都是战神,杨门女将更是巾帼英雄,但是在北宋遭受耻辱的时候,却始终没有出现过杨家人的身影。
早在五代时期,杨家将的第一代掌门人
杨继业
就以骁勇善战著称了,当时国人还给他起了一个“杨无敌”的外号。
不过在第一代杨家将的身上,
还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地方。
杨继业原先就担任指挥使,因为战功卓著被升任节度使,后来他还成为了抗辽的名将。

杨继业一生有三十多年的战绩,但是奇怪的是,在正史上有关于他的记载却寥寥无几,甚至在《宋史》中为数不多的记载,
竟然全都是说杨继业的战绩都是以失败告终。
比如当时杨继业指挥的一场在太原城的战役,被敌方以少胜多,杨继业为了活命,
只能忍辱躲进了壕沟,随后从城墙上顺着绳索悄悄逃走,要多屈辱有多屈辱。
难道杨家将一直以来在历史上都是高估了吗?

其实不然,最起码杨家对待君王与朝廷的问题上,绝对是忠贞不二的,
当时北汉主投降大宋的时候,杨继业还在坚持苦战。
后来他得知了他尽忠的君王竟然已经投降,这才大哭着卸甲。
虽然历史上对这段历史的描述只有寥寥几句话,但是却不难看出,
杨继业为人尽忠职守,忠君爱国,即使打过败仗,但也是值得人们尊敬的将军。
宋太宗赵光义是一代明君,他久仰杨继业的大名,所以在北汉归宋以后,就决定重用杨继业,封他为左领军大将军。

因为宋太宗知道杨继业对抗辽很有经验,所以还是派他去抵抗辽军,那时候的辽国可是历经好几朝都是皇帝的心腹大患。
虽然杨继业在对抗辽军的时候输多赢少,
但是能数次出兵仍有抵抗的能力,纵观整个大宋都找不出几人。
以至于后来就连辽军看到杨继业的旗帜心里都发憷,每每都不战而走,朝中别的将领嫉妒杨继业,还曾上书诽谤,
但是宋太宗却直接将奏表拿给他看,这份信任绝对是绝无仅有的。
在杨继业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都是因为败于辽军之手,因誓死不屈,最终绝食而亡。

杨继业的夫人是山西豪强的折(shé)家之女,也就是佘太君的原型,夫妻二人一共生下了7个儿子,
杨家将的第二代掌门人就是老大杨延朗。
杨延朗就是在正史中记载的名字,他遗传了杨继业的作风,从很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军事,当时杨继业还曾自豪地说道:
“此儿类我。”
杨家将能够名震大宋,跟杨家良好的作风、掌门人正直骁勇的性格脱不开干系。

让契丹望风而逃的杨家
真正的杨家将只有三代掌门人,后来宋真宗与契丹签订了盟约,从此以后朝廷就再也没有战事了,
杨家将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毕竟宋代重文轻武可不是说说而已的,那么杨家将不用再打仗后,他们去了哪里呢?
杨延昭当家时,依旧继承了父亲的事业,继续在战场上为国争光,杨延昭比他父亲还要勇猛,
当时的辽人还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做“六朗”

因为他是战场上的战神,镇守边关20年间,辽人看见他就闻风丧胆,所以认为他是天上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转世。
辽人相信这颗星就是专门克他们的,所以对杨延昭十分敬畏,于是就有了这个外号,后来经过人们的口口相传,就传成了杨六郎。
杨家将的最后一代掌门人叫做杨文广
,不过杨文广比起他的父亲跟爷爷来要差了不少。
曾经范仲淹在陕西遇到杨文广,因为欣赏他的才能,就将他收到了自己的账下,那时候他还籍籍无名,就跟着范仲淹南征北战。
后来虽然宋英宗将杨文广提拔成了都指挥使,
但是也是看在他是名将之后的面子上
,毕竟那个时候原本就没有什么仗要打。
杨文广空有一腔热血,却无处施展,
一生也就没有他父亲跟爷爷那样的作为了。
后来辽国与大宋因为幽燕之地产生分歧,杨文广曾献上了夺回幽燕的策略,毕竟这一直都是杨家先辈的遗愿。
他的理想就是完成先辈的遗憾,收复幽燕,平定北方,只可惜他还没等来朝廷的回复就卒于任上,一生就这么抱憾而终。
在杨家将的故事中,杨文广是杨宗保与穆桂英之子,但是在正史记载中,
根本就没有这两个人,他就是杨延昭的儿子。

宋史记载中的确有杨家将,除了这三代掌门人之外,也清晰地记载了杨家的子女们,但是却没有一个字提及过“杨门女将”。
杨家将的故事也是在杨文广这里终止了,那时候已经是北宋中后期,
杨家三代都是为国牺牲,一生都血战报国,早已经闻名天下。
靖康之耻发生后,金国大举南侵,北宋的皇帝被金人俘虏,成为了历史上最为耻辱的灭国。

宋朝重文轻武的局面就是没有能够抵抗外敌之人,频频被入侵,导致土地大量流失,
皇帝的不作为也让朝中大乱,灭亡已经是迟早的事。
杨家虽然不像戏曲中说的那样个个都天下无敌,但是也的确是满门忠烈,是乱世中为数不多的清流。
那么在北宋遭遇这么耻辱的灭国时,杨家将去了哪里呢?
为什么此刻没有一个人出手救国大宋呢?
其实现实远远比戏曲中残酷百倍!

后来杨家将去了哪里?
杨家将在大宋的地位有多高呢?
竟然连金人都对杨家尊敬有加
,所以在北宋灭亡后,杨家打算撤离开封,金兵原本想将他们也一起杀了的。
但是最终却被金兵的首领给阻止了,他感佩于杨家将的精神,允许他们撤走,甚至还护送杨家的人安全离开。
自从杨文广之后,杨家将就再也没有什么记载了,杨家逐渐没落,
也没有了能领兵打仗之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寒门”。

更重要的是,没有了历代精忠报国的家风支撑,其实没落下去的杨家后人,
对北宋朝廷的忠诚度并没有那么高了。
眼看着北宋大势已去,聪明人早已看透了一切,没有谁还愿意为了几个窝囊皇帝去做无谓的抵抗。
原来杨家能征战沙场尚且是因为养着不少私兵,不过自从杨文广之后,他在朝中地位有限,他的后人更是一代不如一代。

别说没有养私兵的资格,就算是有,他们也没钱去养,
这样的环境怎么可能在培养出战神呢?
其实真实的原因并不是杨家将不愿意救,
而是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救
,就连杨家自己都自顾不暇,四散逃命去了。
在正史的记载中,自从杨文广三代后就再也没有了踪迹,唯一能够追查的是,
杨家的后人在灭国之后,曾经去了山东、陕西、浙江等地生存。
随着时代的发展,杨家的后人已经遍布全国,只不过具体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已经无从分辨了。

如今在中国很多地区都曾经出现过杨家的后人,已经形成了村落,他们有杨家的族谱为证,每年还会按时向祖先祭祀。
其实杨家将的故事大多是在后人编纂的一些戏曲、小说中流传,
在杨家三代忠烈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杨家女将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有被民间添油加醋的成分,人们也将杨家将当成了是救世主,认为他们理应战无不胜,无所不能。
实际上杨家将的故事能够流传,
更多的是人们对于和平的渴望,对于精忠报国的敬仰
,更希望能成为人们抗击辽军的精神支柱。

而现实中的杨家将去了这些被“神化”的故事后,也就没有这么神奇了,他们也只是普通人,三代战神过后,也不可避免地开始了衰败。
北宋灭国的时候,杨家早已没有了救国的能力,加上宋朝重文轻武,最终导致政权被灭,
武官一个接一个的没落,这才迎来了灭国之灾。
纵观南北两宋的历史,赫赫有名的战将不多,除了杨家将就是岳飞了,然而岳飞的结局至今让人们为之惋惜。
宋朝作为人们心中的第一窝囊朝代,除了靖康之耻的发生之外,人们恨的更多的是岳飞的遭遇。

所以杨家将没落是必然结果
,宋朝灭亡也是必然结果,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家族生错了朝代,被白白淹没在历史中,实在让人心酸。
1条评分金币+16
wowoni 金币 +16 - 前天 16:39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5525
金币
96423
道行
1988
原创
2393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90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2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16:45
杨家将的兴起与消逝

杨家将的兴起

杨继业的英勇与忠诚

- 早期经历:杨家将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的杨继业,他以骁勇善战著称,被国人誉为“杨无敌”。杨继业原先担任指挥使,因战功卓著被升任节度使,并成为抗辽名将。
- 忠诚不渝:在北汉主投降大宋时,杨继业仍在坚持苦战,直至得知君王投降才大哭卸甲。这一行为展现了他对君王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
- 宋太宗的重用:宋太宗赵光义深知杨继业的抗辽经验,因此在北汉归宋后重用他,封其为左领军大将军,并对他充满信任。

杨家将的传承

- 第二代掌门人:杨延朗(杨延昭),作为杨继业的长子,继承了父亲的英勇和忠诚。他在战场上同样表现出色,被辽人称为“六朗”,镇守边关20年,辽人闻风丧胆。
- 第三代掌门人:杨文广,虽然比起父亲和爷爷稍显逊色,但也曾跟随范仲淹南征北战,并试图完成先辈遗愿,收复幽燕。然而,他的一生并未能如愿,抱憾而终。

杨家将的消逝

历史背景

- 宋朝重文轻武: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武官地位下降,杨家将等武将家族逐渐失去往日风采。随着战事的减少,杨家将的武勇也无处施展。
- 北宋灭亡:靖康之耻发生后,金国大举南侵,北宋皇帝被俘,国家灭亡。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杨家将所依托的朝代已经走到尽头。

杨家将的去向

- 金人的尊敬:在北宋灭亡后,金兵原本想将杨家将一并杀死,但金兵首领感佩于杨家将的精神,允许他们撤走,并护送他们安全离开。
- 家族没落:自从杨文广之后,杨家将逐渐没落,没有了能领兵打仗之人。家族后代对北宋朝廷的忠诚度也逐渐降低,聪明人看透时局,不愿再做无谓抵抗。
- 后人四散:在正史的记载中,杨家将的后代在灭国后四散逃命,去了山东、陕西、浙江等地生存。随着时代的发展,杨家的后人已经遍布全国。

杨家将的传说与现实

- 传说与戏曲:杨家将的故事在后人编纂的戏曲、小说中流传广泛,被赋予了更多的神话色彩和英雄事迹。这些故事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精忠报国的敬仰。
- 现实与无奈:然而,现实中的杨家将并非如传说般战无不胜、无所不能。他们也是普通人,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无奈。在朝代更迭和历史变迁中,他们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败。

综上所述,杨家将的兴起与消逝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他们作为北宋时期的一支重要武将家族,为国家的安宁和边疆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朝代的更迭,他们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忠诚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后人学习和敬仰的楷模。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9409
金币
127579
道行
20023
原创
757
奖券
68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96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1:46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的去向与未出救国的原因
北宋灭亡时,号称无敌的杨家将并没有出现救国,这引发了人们的疑问。以下是关于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

杨家将的历史背景
杨家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门家族,以其英勇善战、机智勇毅而著称。杨家不仅男性成员擅长军事,杨门女将同样以作战豪杰闻名。例如,妻子佘赛花在丈夫去世后仍亲自挂帅抵抗侵略,后辈如杨延琪、孟金榜、马塞英、柴美容等也从小习武,成年后投身战场。

杨家将未出救国的原因
文化与政治环境的影响
北宋时期,文化繁荣,文人地位崇高,形成了文人治天下的局面。科举制度的推崇和儒家思想的大力推广,使得文人在社会和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军事力量的作用逐渐减弱。在这种背景下,杨家将这样的军事家族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

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王安石变法旨在解决北宋的社会问题,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削弱了地方豪强的势力,包括军事家族如杨家将的影响力。变法推行的均输法、青苗法等措施限制了军队和地方财产的私人占有,削弱了军事家族的经济和军事资源。此外,变法强调科举制度的重要性,进一步削弱了军事家族的政治优势。

外敌入侵与内部动荡
金国的入侵对杨家将的兴衰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抗金战争的前期,杨家将取得了一些胜利,但随着金国逐步占领北方城池,杨家将的势力逐渐受到冲击,部下逃散,领地被侵占,财富被掠夺,实力大幅削弱。

宋朝政府的政策
为了筹集战争资金,宋朝政府实行了加重赋税的政策,导致大量农民逃亡,杨家将的领地人口锐减,对其经济和社会地位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许多士族和富豪逃离中原地区,包括杨家将的后代,无法集结足够力量对抗金军。

结论
综上所述,北宋灭亡时杨家将未能出面救国并非因为他们不愿意,而是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包括文化与政治环境的变化、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外敌入侵与内部动荡以及宋朝政府的政策等。这些因素导致杨家将的势力和影响力在北宋末期显著减弱,难以在政治上发挥重要作用,更难以对国家局势进行有效干预和救援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前天 16:3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