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教授为视障人士研发可穿戴AI导航系统介绍
系统研发目标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清源研究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顾磊磊介绍了这款为视障人士提供导航辅助功能的可穿戴系统,其终极目标是让视障人士从外观到行为都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以人为本”地提升视障人士的行动能力。
系统工作原理
该系统以AI算法为智能核心,通过摄像头拍照来获得图像等视觉信息,然后基于AI算法进行识别、判断和输出,为使用者选择一条无障碍路线。在导航提示中,综合提供听觉和左右手部皮肤的触觉等信号,比如骨传导耳机传递简要的声音信号,以及能戴在手腕上的可伸展人造皮肤,能将振动信号传给使用者,以指导移动方向,避开两侧的物体,从而辅助视力障碍人士穿过迷宫,避开障碍物,以及抓取某个物体。
系统组成与特点
组成部分
新系统总重约200克,由装载了RGB - D(红绿蓝和深度)摄像头的眼镜、两小块人造电子皮肤和一个微型单板计算机——树莓派组成。还集成了一个红外探测器,可以“像激光雷达一样”进行主动探测,提供距离、高低等信息。此外,该系统还提供了一双摩擦供电的智能鞋垫和VR训练平台,让使用者在正式出行前可以在虚拟系统中进行模拟、训练。
特点优势
功耗与响应:最耗电的树莓派功率大约3瓦到5瓦。从拍照到响应、输出的时间仅200 - 300毫秒,与人类的反应时间一致,从而与使用者更默契。
功能针对性:关注使用者面前一米左右范围内的区域,针对视障人士的基本需求做减法,聚焦在明暗变化、形状、运动信息等刚需功能上,而非追求过高过强但非必要的功能。
系统局限性
目前该系统属于基础研究阶段,只是进行了少量的测试,一共有20人试用的数据,其中16人是视障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