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6阅读
  • 0回复

[红楼梦]难怪王扶林说陈晓旭不够漂亮,看看他选的原黛玉候选人,那才叫美[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8806
金币
9468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600
斑龄
194
道券
1053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294(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4-07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6:30

1985年,北京大观园门口,一辆上海牌轿车停稳,车门一开,米色风衣的女孩从车里走了出来。她手里捏着牛皮纸档案袋,指尖泛白,高跟鞋踩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正在试镜的姑娘们纷纷回头——董智芝来了。

这件事得从三年前说起。当时王扶林导演正在全国挑选演员,上海舞蹈团的台柱子董智芝早就被他列为重点关注对象。那时候没有PS,她的一张证件照摆在选角组桌上,简直就是从古典仕女画里走出来的美人。但当剧组派人去上海接洽时,才发现她正忙着在西施剧组拍戏,化妆一站在镜头前,连资深摄影师也忍不住倒吸一口气。

陈晓旭能脱颖而出,真是天时地利人和俱全。当时,剧组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主要演员不能超过23岁,而董智芝进组时已经25岁了,尽管只有两岁之差,镜头却并不留情。化妆师杨树云私下里曾念叨:“董姑娘美是美,可是眼角的笑纹得用三层粉才能盖住。”这话传到王扶林耳朵里,他一整夜都在看陈晓旭18岁的素颜照。

陈晓旭的杀手锏藏在信封的背面。那张黑白照片里,她穿着高领毛衣,麻花辫垂在胸前,最打动人的是那抹眉间难以化解的忧愁。选角副导演后来回忆:“别人寄来的全是艺术照,只有她敢用证件照,还在照片背后用钢笔写了一首《柳絮》。”这一下直接让王扶林愣住了,诗里那句“愿春风把我送到天涯海角”,就像是黛玉葬花时的自怜自伤。

定妆那天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造型师为陈晓旭梳好黛玉发髻时,她忽然眼泪啪嗒掉下来。场面瞬间安静下来,王扶林一拍大腿:“成了!这就是我要的,随时能哭的本事。”后来才知道,陈晓旭那天戴着隐形眼镜过敏,眼泪根本止不住。这一误会反而成了她“入戏”的铁证。

董智芝那边也没闲着,听说黛玉角色飞了,她的经纪人急得直跳脚。西施剧组趁机增加戏份,给她安排了个“浣纱女怒斥吴王”的戏。没想到,这场临时加的戏反倒成为了经典镜头——她转身时眼中的泪光,后来被影评人称为“史上最有骨气的西施”。

时光已过三十多年,现在回看当年定妆照,陈晓旭的黛玉像是一幅水墨画,而董智芝的试镜照则像工笔画。要说输在哪,可能就是那股“未谙世事”的懵懂劲儿。陈晓旭进组时连男朋友都没有谈过,而董智芝那时正和海归男友甜蜜热恋。王扶林有一次喝多了无意间说漏嘴:“黛玉得是那种没有被生活磋磨过的样子,眼里要带着清高的孤傲。”

如今看这两位美人的命运轨迹,真应了红楼梦的判词。陈晓旭演完黛玉后经商学佛,41岁香消玉殒;董智芝则远赴美国教芭蕾,去年晒出的晨练照还能劈一字马。有老剧迷在贴吧发帖:“要是她俩换角色,西施会不会成病秧子?黛玉会不会变成御姐?”底下跟着八百多条评论,吵得热火朝天。

当年定角会议上最激烈的争论,正是关于黛玉“病态美”应该怎么呈现。陈晓旭1米64的个子,体重大多不到80斤,穿上束腰戏服,简直像柳条一样随着风摆动。医务组每天盯着她喝中药,有一场葬花戏拍到一半,她手里的花锄都拿不稳。这些细节加在一起,才形成了观众心中那个“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经典形象。

要说最妙的,还是王扶林的选角眼光。当年被他拒绝的“黛玉组”姑娘,后来都成了经典——张蕾演了秦可卿,安雯成了晴雯,甚至陪跑的沈璐也靠秋桐一角成名。现在想想,要是董智芝演了黛玉,恐怕再也没人能演出秦可卿那种“风流袅娜”的韵味。

最近听说有剧组要翻拍《红楼梦》,00后的小花们挤破头争着要演黛玉。看着面试现场满是锥子脸和美瞳妆,老剧迷们纷纷叹气。要我说,现在的姑娘们缺的不是美貌,而是陈晓旭当年带着自荐信孤身闯北京的勇气,还有董智芝错失主角后依然能活得精彩的豁达。
各位看官,您觉得如果现在选角,应该选满脸胶原蛋白的新面孔,还是找演技过硬的老戏骨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我们将挑选点赞最多的三位送出《红楼梦》三十周年纪念画册。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