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2阅读
  • 2回复

[疾病预防]气温回升,医生叮嘱糖尿病患者:要想控制血糖,不要天天吃3主食 [1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0859
金币
27584
道行
37009
原创
2157
奖券
4449
斑龄
131
道券
902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8825(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4-16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04-05) —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天气一热,糖尿病人的血糖就像开了挂一样,一点点控制不好,就往上窜得飞快。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怎么天一热,血糖反而更容易升?看似离谱,这件事背后还真能从科学角度给出解释。

气温升高对人体生理状态产生诸多影响。一方面,基础代谢速度发生变化,皮肤血管扩张;另一方面,胰岛素在体内的 “工作时间” 缩短,胰岛素敏感性起伏明显。



再加上天热人就爱吃点凉的、甜的、软糯的,正好踩中了血糖升高的几个“陷阱”。

而偏偏这个时候,很多糖尿病人还习惯吃几样“看起来没事”的主食,觉得主食吃饱了才有劲儿,结果越吃血糖越乱,身体也就慢慢开始走下坡路。

那问题来了,气温回升后,到底哪几样主食最不适合糖尿病人天天吃?



玉米

很多糖尿病人对玉米有一种迷之信任,觉得它是粗粮,是植物,是天然的,吃了升糖不会快。

说白了,就是用“看起来健康”来给自己的嘴找借口。

但真相是,玉米这东西,并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友好,特别是煮得软糯糯、热腾腾的时候,它的升糖指数其实已经直逼白米饭。

问题就在这里,玉米的升糖特性跟它的处理方式和吃的时间息息相关。



生的玉米胚乳里含有较高比例的抗性淀粉,这种淀粉对血糖影响确实小。

但抗性淀粉很脆弱,它一旦遇上高温、高压、长时间炖煮,就会彻底“变脸”,结构解体,成分转化成易消化淀粉,也就是那种吃完十分钟血糖就上去的碳水。

之前有个退休的中学教师,喜欢早晨来根热玉米当主食,觉得香又顶饱。三个月后复查,空腹血糖比冬天还高,糖化指数也飙升。



追问饮食才发现,热玉米天天吃,升糖像坐电梯。

更坑的是,很多人吃玉米是当配菜,不减主食反增摄入量。一碗米饭加一根玉米棒,再来点小炒,嘴巴是满足了,血糖可就蹦了上去。

真正聪明的吃法,是把玉米当成蔬菜,而不是主食,更不能天天当早饭标配。

糖尿病人最怕的不是吃多,而是误以为“它没事”,这种假象比甜味更危险。



煎饼果子

很多糖友觉得早点摊上煎饼果子香又快,豆浆一配,元气满满。但你仔细看看,这东西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表面是一层烫面糊,里面裹着油条、脆饼,有人还要加点甜面酱、火腿肠,这一套组合下来,不只是高脂高热,它对血糖的打击是三连暴击。

很多人以为煎饼是“杂粮”,有点绿豆粉、玉米粉就放心了。



可你别忘了,为了让面皮成型不破,大多数店家都要掺入大量高筋小麦粉,而高筋面粉里的直链淀粉含量高,升糖速度一点都不比白馒头慢。

再配上高油脂的油条、脆饼,血糖的上升速度就被推到极限。

关键还不只是油的问题,而是“温度+油脂+高碳水”三项同时打包,在肠道里的吸收速度几乎是秒吸型。热量进得快,血糖升得更快。



而且这种餐食结构在餐后两小时内几乎不引起饱腹感,饿得快,还容易再次进食,造成全天摄入量超标。

有个跑长途运输的病人,常年早餐靠服务区煎饼果子解决,自认为比泡面健康。

两年里空腹血糖始终不稳,餐后血糖浮动极大,连带胰岛素分泌也被拖垮。在分析了他的饮食结构后,立马叫停了这类“假杂粮”主食。



临床数据指出:当一份主食含有两种以上加工油炸物时,餐后血糖波动就会增加,而血糖波动本身就是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之一。

糖尿病患者不是不能吃杂粮,是不能吃假杂粮,被高热量包裹、被酱料欺骗的主食,才是最危险的“糖衣炮弹”。



粘稠米饭

有种主食,看起来没问题,摸上去却很“黏”,这类米饭是很多南方家庭的饭桌标配。

那就是“新米粥饭”——刚收割的新米煮出来特别香、软、糯、黏,有人一碗接一碗地吃,嘴里舒服,身体却吃苦。

很多糖友认为“不是糯米就没问题”,其实错得离谱。糖尿病人吃米饭,关键不是看它是不是糯米,而是看它有没有经过冷处理、颗粒结构是否紧实。

而新米刚煮出来颗粒松散、水分多,升糖指数非常高。



之前有个银行职员病人,平时不吃零食,也没喝含糖饮料,就是习惯晚饭吃热腾腾的“新米饭”。

结果糖化一直下不来,医生一查他的饮食记录,才发现问题不是吃多了,而是吃得太“软”。

研究指出:未经冷藏处理的新米饭,其GI值比冷饭高出许多,而这部分差异,正是源于支链淀粉结构没有经过再结晶过程。

糖尿病患者吃了这类食物后,餐后血糖会快速升高,而且升幅特别大,之后很长时间都降不下来。



软饭、烫饭、新米饭,这些都不是问题的表面,而是本质结构决定的。

哪怕你只吃一碗,如果这碗饭升糖快、结构松,血糖还是会跟着走高。所以啊,不怕饭吃得多,就怕你选错了饭的“状态”。

糖尿病人最怕的,是把“平常习惯”当成理所当然。



你以为的玉米粗粮,其实煮糊了就是升糖炸弹;你嘴里的煎饼杂粮,其实掺粉掺油早已变质;你那碗软米饭,再新鲜也不能骗过身体的反应。

很多主食,表面看不出来问题,甚至有些还挂着“粗粮”“健康”的标签,但这些看似无害的选择,正是在气温回升时,把血糖推向高峰的隐形力量。



宁愿多吃几口白菜、多添点豆制品,也别天天盯着这些主食不放,因为你“嘴里香”的时候,身体正在默默“受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人的主食选择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丛媛.应用食物升糖指数为糖尿患者做饮食指导,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0-11-25



1条评分金币+20
xian209 金币 +20 - 04-05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3940
金币
83986
道行
1980
原创
2380
奖券
2604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63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1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4-04
气温升高确实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主要原因包括:

1. 基础代谢变化:气温升高时,人体为了散热,皮肤血管扩张,基础代谢速度加快,这可能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糖控制难度增加。

2. 饮食偏好改变:天热时人们更倾向于食用清凉、甜腻、软糯的食物,这些食物往往热量高、升糖快,不利于血糖控制。

3. 胰岛素作用时间缩短:高温可能影响胰岛素在体内的"工作时间",导致其作用时间缩短,进一步影响血糖控制。

针对您的问题,气温回升后,以下几种主食最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天天食用:

1. 煮得软糯的玉米:高温长时间煮制会使玉米中的抗性淀粉转化为易消化淀粉,升糖指数急剧升高。建议将玉米作为蔬菜而非主食,并减少食用频率。

2. 煎饼果子:高油脂、高热量的组合对血糖打击巨大。即使是杂粮煎饼,也往往掺入大量高筋面粉,升糖速度快。建议避免这类"假杂粮"主食。

3. 未经冷处理的新米饭:新米煮出的米饭颗粒松散、水分多,升糖指数很高。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冷饭或经过冷藏处理的米饭。

4. 粘稠软糯的米饭:这类米饭结构松散,升糖速度快。应选择颗粒紧实、经过冷处理的米饭。

总之,糖尿病患者在气温回升时更应谨慎选择主食,避免那些看似健康实则升糖快的食物。建议多吃蔬菜、豆制品等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并注意主食的结构和加工方式。同时,定期监测血糖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8307
金币
117632
道行
20019
原创
753
奖券
68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76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1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4-04
气温回升,糖尿病患者需谨慎食用的 3 种主食
精细米面制品
白米饭:白米饭由精白米煮成,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且经过精细加工,膳食纤维含量低,在进入人体后消化吸收速度快,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不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其消化吸收速度快,会引起血糖的较大波动2。
精制面条:像普通的挂面等精制面条,主要成分也是精制小麦粉,煮熟后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会使血糖迅速升高。尤其是一些经过油炸等加工的方便面,不仅升糖快,还含有较高的油脂和盐分,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更为不利2。
白面包:市面上很多白面包为了口感还会添加大量的糖和油脂,进一步增加了热量和升糖风险,同样不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2。
糯性主食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