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群。尽管现代生产技术的进步减少了体力劳动的需求,但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并未相应减少。这主要是因为患病人群发生了改变,久坐一族逐渐成为易患人群。他们发病的原因不再是单纯的重体力劳动,而是更多样化的因素,如肥胖、膝关节周围肌肉退变、年龄增大等。
骨关节炎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找不到明确的病因,而继发性则是在原有疾病基础上发展而成。常见的发病部位包括手、膝、髋、足和脊柱。每个部位的症状和表现有所不同,但通常都会出现疼痛、肿胀、僵硬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在治疗和预防骨关节炎方面,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例如,认为加强锻炼对治疗有益,但实际上过度运动可能会加速关节的磨损和老化。另一个误区是认为补钙可以解决骨关节炎的问题,但实际上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状态,补钙并不能解决骨关节炎的问题。此外,治疗骨关节炎需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不能急于求成。
准确诊断骨关节炎需要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也非常重要,因为两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有所不同。
治疗骨关节炎的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包括急性疼痛时避免运动、功能锻炼和控制饮食等。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和硫酸软骨素和硫酸氨基葡萄糖等。手术治疗包括早期的关节镜手术和晚期的关节置换手术。
总之,一旦出现关节方面的问题,建议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