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阅读
  • 1回复

[红楼梦]贾宝玉暴走摔玉后,林黛玉处理危机的手段,演活了心似比干多一窍 [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8315
金币
26584
道行
20019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5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2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5小时前
《红楼梦语言话术》045
且说贾宝玉摔了玉,闹腾够了,便倒头呼呼大睡,全然不顾林黛玉初来乍到被他吓了一场的心情。
书中至此话锋一转,提到贾母“赐”了贾宝玉的丫头名叫袭人。这与之前赐鹦哥给林黛玉之举相对应,避免读者误解老太太厚此薄彼,对亲孙子不如对外孙女。
这袭人并非贾家家生子,而是买来的丫头,本姓花。跟着贾母时叫珍珠,等服侍贾宝玉后就改名为袭人。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此处需注意两点:其一,袭人改名,预示着鹦哥日后会改名。即便林黛玉不想改,贾宝玉也会怂恿她改名。甚至不排除贾宝玉会越俎代庖赠名,一如他给林黛玉取“颦颦”之名。其二,袭人原名珍珠,具有金玉属性,改叫袭人后,“花袭人”就成了草木属性。她身兼金玉、草木两种属性,是一个极为特别的人物,要格外注意。
更特别的是袭人作为贾府的外来人,能崭露头角,靠的就是努力和忠诚。“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今跟了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宝玉不听,心中着实忧郁。”袭人的表现,最容易引起主人的注意并获得认可,她的成功也证明这丫头心中有算计,并不甘于人下。


是晚宝玉李嬷嬷已睡了,他见里面黛玉鹦哥犹未安歇,他自卸了妆,悄悄的进来,笑问:“姑娘怎么还不安歇?”黛玉忙笑让:“姐姐请坐。”袭人在床沿上坐了,鹦哥笑道:“林姑娘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说:‘今儿才来了,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所以伤心,我好容易劝好了。”袭人道:“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状,你多心伤感,只怕你还伤感不了呢,快别多心!”黛玉道:“姐姐们说的,我记着就是了。”又叙了一回,方才安歇。(引程甲本第三回)

袭人一“问”,鹦哥一“笑”,林黛玉一“接”,袭人一“答”,林黛玉一“收”,都是围绕着贾宝玉展开,但其实是在为林黛玉日后的生活作铺垫。
她来贾府跟着外祖母生活,有了之前的一系列安排,谁也不敢为难她。林黛玉自己也足够谨慎小心,更不可能出问题。唯一的变数就在贾宝玉身上。

如今听了袭人与鹦哥的话,林黛玉就知道贾宝玉这个“意外”因素不再是个问题。日后的生活中类似情况只会层出不穷,也就无需赘述了。曹雪芹行文至此,便有转笔的意思,读者就知道很快就会放下林黛玉,去写其他人物了。
不过,三人的这段对话里,其实也含有一些人情世故的细节,值得品味一二。
比如鹦哥转述林黛玉的话,说“今儿才来了,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就突出了林黛玉的处世之道,绝不将问题隔夜。

她因“说错话”导致贾宝玉摔玉,贾母等人当时慌得不行,说明这是个大事。如果林黛玉毫无表示就去睡觉,势必会让贾家下人觉得她不通世故。
林黛玉对紫鹃(此处原文前面是鹦哥,这里突然说紫鹃,疑似错误,若以原文为准可不改,若纠正应为鹦哥)表明了自己的歉意和内疚,也就消除了可能遗留的问题隐患。今日事今日毕,凸显出林黛玉的行事风格。俗话说“三岁看老”,她有如此行动力,越大则越出色。

所以,等她听了袭人的说法后,立即答应,既体现了乖巧,实际也是解决了“摔玉”的后患,自可安然睡下了。
只不过,我们还是不要忽略林黛玉、贾宝玉等人的年纪,他们再懂事也是小孩子,有时候难免会有天真任性、考虑不周全之处。此时行事周到,日后也可能行事毛躁。
读者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一个“林黛玉”会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只因这才是真实的人,不是脸谱化的刻板形象。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8315
金币
26584
道行
20019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5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5小时前
林黛玉在贾宝玉初次见面摔玉事件中的危机处理,展现了其细腻敏感的性格特质和"心较比干多一窍"的玲珑心智,具体可从四个层面解析:

一、情绪克制与情感共鸣
面对宝玉突如其来的摔玉行为,黛玉虽"吓得花容失色",但并未当场失态,而是通过"默默垂泪"的方式将惊惧转化为自责。这种表面隐忍、内心翻涌的应对,既符合寄人篱下的谨慎姿态,又以柔弱的姿态引发宝玉的愧疚心理。正如贾宝玉事后解释:"妹妹本是有玉的,因姑母去世殉葬了",黛玉的缄默恰好给予贾母编造善意谎言的空间,形成双向的情感共振。

二、人际关系的精准判断
黛玉初入贾府即察觉"通灵宝玉"的特殊地位,当众拆穿宝玉"须眉浊物不配戴玉"的真实心理4可能引发更大风波,因此选择以退为进。其夜间独处时的哭泣,既是宣泄初到陌生环境的惶恐,更暗含对复杂人际网络的洞察——她意识到宝玉行为背后"重女轻男"的价值观冲突,以及自身处境与贾府权力结构的微妙关联。

三、语言艺术的精妙运用
在宝玉质问"妹妹可也有玉"时,黛玉以"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作答3。这番回应既维护了宝玉自尊,又巧妙化解了现场尴尬:前半句用否定句式消解冲突,后半句通过价值抬升转移焦点,将宝玉的"异常行为"重构为对珍贵之物的敬畏,堪称语言博弈的典范。

四、后续关系的策略铺垫
事件后黛玉采取"加倍谨慎"的相处策略:白天与宝玉"仍说笑如常"维持表面和谐,夜晚则通过"暗自垂泪"激发宝玉的保护欲。这种外松内紧的应对模式,既避免被贴上"多事"标签,又以情感共鸣建立特殊羁绊,为后续"还泪"主题埋下伏笔。正如癞头和尚预言,黛玉的眼泪本就是宿命纠葛的具象化。

这场危机处理中,黛玉展现了超越年龄的世情洞察力:她将突发冲突转化为情感联结契机,用"柔弱"包裹"机敏",以"退让"实现"进取",完美诠释了"心较比干多一窍"的生存智慧。这种在封建礼教夹缝中平衡自我与他者的能力,正是其人物魅力的核心所在。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