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红楼》无愧为千古奇书,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主角活动的精彩纷呈。事实上,书中无半句空话废话,甚至无意间一句言语,一个细微的动作,都隐隐埋着不动声色的深机呢。

例如在第五十六章回里,那江南甄家的主母奉圣谕进京,提前派了四位女眷来贾府参见贾母。到访的时候便和贾母有了一番对话。既然贾母非重要主角,我们都习惯性地把这段不起眼的小对话忽视掉,然而这可不是一番无用的客套,里面隐藏的内涵,远远超乎常人意料。
且看对话如下:贾母先笑着询问,多年未进京城,想不到今年却来了。四个女人回应说是奉旨才北上的。贾母接着又询问了来京家眷都有哪几位。回应便是,只有太太带了三小姐前来。
这段话可以推测出何信息呢?首先,甄家进京正是老太妃逝世之时,此等日薄西山的时刻,甄家母女自然可有机会进宫慰问乃至告别。于是乎,这老太妃的身份就极其明显了,就是江南甄家人。

其次,从书里前文可知,老太妃同荣宁二老算得上太上皇长辈,在宫中地位自是不言而喻,是见证贾府先辈功业者。老太妃撒手走了,对于四王八公后人可不是幸事,因为少了这位尊贵的过往荣耀见证者,相当于少了一个可以肆意行事的后盾。对于现任皇帝而言,他们已经隐隐成为眼中钉了。
更何况,还得时刻顾虑有谋逆之心的北静王。北静王违反规定在秦可卿丧礼露面等行为充分说明了他对皇帝并没多少敬重之意。而且,像北静王这般风头上的人物,他的妻子却显得尤为沉默。再向下探究,这北静王之妃应该就是甄家的二小姐。

再回到贾母和甄家女眷的问答上,贾母在后面几句里还提起了甄家里的二小姐。夸了她无妄自尊大的倨傲做派,也暗示了她和贾家里的关系也相当亲近。贾母都言及她非倨傲者,难不成这二姑娘面子大?或者地位确实高,比贾母还更甚一层?那若如此,品级再往上,只有王妃了。可看看那时的人物境况与年岁差异,唯独做北静王妃才说得过去了。
既然如此,甄家有老太妃坐镇,贾家又有元春撑腰,北静王与两家更是友好亲切,其实三家均是一条船的人,互相扶持着,维持着所谓的尊荣华贵。

那也难怪,灾难大概就是从老太妃的离世开始的,贾妃也在宫里遭难,继而离世。如此这般,再无束缚妨碍,皇上立刻把甄府贾家抄了个底儿翻天,北静王的势力也就顺势倒台。于是红楼落得荒凉结局,白茫茫一片,好不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