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4阅读
  • 2回复

[攻略]沿宋元?海上之路发源地一路向南——泉州、南靖、潮汕(3-2) [11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0266
金币
82315
道行
36009
原创
2051
奖券
4131
斑龄
128
道券
746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7257(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2-18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5-02-18) —





洛伽寺内现有观音殿、法堂、僧舍、钟鼓楼、天王殿、藏经阁等建筑。

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特有的海天佛国胜景。









沿着黄金海岸步行,瞭望大海,海风拂面,美好又治愈。



海滩边可以看到一尊高大的观音像,身姿飘逸,慈情善眉,整个雕像庄严肃穆。



住宿

泉州华侨大厦酒店(西街古城店)地处泉州市区中心,古城西街近在咫尺,闻名海内外的清净寺、府文庙、关岳庙步行约5分钟内可达,到开元寺步行约15分钟。



从窗外看到的泉州市貌。



石狮柏莱酒店交通便利,方便去梧林村和洛伽寺。





美食

在泉州影剧院正对面这家(雅贺?泉州菜馆)是我们吃的第一家餐馆,姜母鸭、醋肉都是油炸的,太油腻,四果汤也不咋地。



东兴牛肉店(庄府巷店),虽然店面不大,但人气很旺。牛排、牛肉汤,牛筋、肉粽、干拌面味道??????价廉物美。



秉正堂(西街店)石花糕膏很赞。有大碗和小碗,小碗可选三个配料+石花。



刺桐别院(鲤城府文庙店)就在我们住的酒店附近,永春老醋烧鳗鱼、姜母鸭、安海土笋冻、惠安鸭蛋炕都是他们的招牌菜。



绿岛海鲜酒楼,紫菜鳗鱼卷、招牌萝卜饭、侨乡葱茸包还不错,蟹佬羹不咋地,吃不到蟹肉,还小贵。



在泉州吃的最满意的就是这家,店不算大,但食材非常新鲜,人气爆棚。要了通风锅、生蚝,、鲍鱼、黑猪梅花肉。



第二站—南靖???

“南”者即“地处福建之南”,“靖”者取“安靖”之义,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南靖县拥有各类土楼一万五千多座,其中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等是土楼建筑的典范。土楼在传承和创新传统生土建筑工艺的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聚族而居文化传统的见证。

南靖云水谣风景区民宿居多,考虑山里吃的东西很少,选择住凌波格兰云天国际酒店( 南靖云水谣店)。





餐厅外的庭院



夜晚的凌波格兰云天国际酒店外景



云水谣风景区

云水谣古镇原名长教镇,已有600多年历史,因电影《云水谣》的拍摄地而得名。沿着河道有长10余公里用鹅卵石铺成的栈道,栈道旁有8棵古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树龄最长的672年。河道旁水车缓动,溪水缓流,一幅悠闲的画面。

云水谣风景区沿着长教镇的一条小河展开,中间是云水谣古村,北头是怀远楼,南头是和贵楼。



来到云水谣古道,站在古道上,就能看到溪水中的大水车,吊脚楼、竹竿楼、府第式土楼错落有致,这些都是古镇的原住民的居所。



这棵老榕树榕672年,粗壮的树干、繁茂的枝叶,见证着古镇的历史。在古榕树下坐一坐,耳畔潺潺溪流声,这片刻所有的纷扰繁杂都离你远去。



溪水潺潺,和风徐徐,古树参天,太心旷神怡了。



怀远楼位于云水谣坎下村内,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为内通廊式圆楼。土楼坐北朝南,共四层,每层34个开间,楼梯均匀分布于圆楼内。在环楼围合的内院中央,是环形的“诗礼庭”,其核心为兼做私塾的祖堂“斯是室”,建筑形式采用“四架三间”上下堂五凤楼。



怀远楼采用“倾壁造”技术修建的鼓形土楼,夯土墙以弧线收分,墙体形成柔美的曲线;外墙卵石墙脚高2.5米,二层以上设有枪眼,顶层设有四个瞭望台,楼门顶部又设有防火灌水道。



 怀远楼最大特点就是它是一座双环圆楼,大环和其他土楼一样为住宅,小环为怀远楼特有的学堂,平时是简氏子孙读书的地方,也是祭祀祖先的祠堂和族人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取名为“斯是室”。



怀远楼建筑工艺精美、是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



这块“助我义师”的匾额,是当年国民党的军政要人、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题写的。能保存到今天,也算是正宗的文物了。



钟兴楼,是一座长方形土楼,高四层。钟兴楼楼名取自于大门边的对联“钟灵定得乾坤助,兴物勿忘雨露恩”,既表明了钟兴楼的兴建原因,同时也告诫子孙不忘重建家园的恩情。





古榕树、石桥、古栈道,组成了一幅山水画卷,美的词穷了。



广居楼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是云水谣简氏十三代孙简次水所建。“广居楼在建成后38年(1758年、戊寅年)才给予命上广居楼,1943年,广居楼简氏裔孙简宗尧从缅甸经商回乡,出资维修广居楼,并请附近璞山村知名人士简炯山重新题写楼名。简炯山题写“怀德楼”在内楼大门上,外楼的大门仍然保留“广居”二字。土楼(南靖)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海内外游客参观云水谣景区络绎不绝,许多游客认为广居楼构筑犹如“武汉黄鹤楼”,广居楼被誉为了“云水黄鹤楼”。



远眺广居楼



一步一景一土楼



到了南靖,空气异常清新,气候宜人,还有田间的味道,舒服极了!远远的看到了翠美楼(圆楼)

翠美楼位于云水谣璞山村内,和贵楼北侧,建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为内通廊式圆楼。土楼坐北朝南,共四层,每层34间房,部楼梯均匀分布于圆楼内。其特点在于与“东倒西歪”裕昌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何贵楼顾名思义就是劝人以和为贵,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为内通廊式方楼。占地面积1947.3㎡。楼高17.95m,是福建土楼中最高的方楼。该楼建筑艺术高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座酷似城堡的方形土楼是建在3000㎡的沼泽地上,犹似陆上方舟如今已安然度过了200多个春秋。

土楼坐西朝东,共五层,每层24间房沿圆周对称布置,四角分布楼梯,围合一个长方形的内院,院中又有一座私塾。同时,楼外有十五间户厝。

和贵楼作为闽西南方形土楼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楼”,是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的典范。



和贵楼有三奇:第一奇是,楼高五层,是南靖最高的方土楼。



第二奇是,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如果在天井的鹅卵石地面上跺跺脚,天井整片的卵石便会涟漪般震动。



第三奇是,楼内分别有清浊两口井,两井相距18米,清水井是可饮用的,浊水井是完全不能饮用的。

浊井



清井



每棵古榕树都有自己的风姿,有的苍劲,有的婀娜,伸展着枝干迎接八方来客。





树干苍老粗大,诉说着历史沧桑。



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古栈道上闲庭信步,悠然自得。





小镇在榕树点缀下,如诗如画。



田螺坑土楼群

去田螺坑土楼群只能自驾或叫车,早上我们在酒店叫车去田螺坑土楼群,这里的车都要包来回。200元一个来回,三个景点:田螺坑土楼群、裕昌楼、塔下村,约3~4个小时。山区网约车叫不到,看到住的酒店路口竖直着一个牌子,上面有土楼旅游景点线路图,在线路图的下面有联系电话及联系人姓名,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打了联系电话,要求200元在田螺坑土楼群、裕昌楼、塔下村三个景点上另加石桥村,时间4小时。最后我们用250元走了一个圆。从酒店—田螺坑土楼群—裕昌楼—塔下村—河坑土楼群——石桥村—云水谣景区,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去河坑土楼群观景台。



田螺坑土楼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从附近山岗上的观景台俯瞰,仿佛“四菜一汤”。2008年作为福建土楼的典型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田螺坑土楼群座落在海拔787.8米的湖岽山半坡上,田螺坑土楼群是典型的客家土楼,从建筑结构上就与闽南土楼的单元式结构相区别。中间的方土楼,名为“步云楼”,建于清康熙年间 (1662-1672年),楼高三层,每层26间房,全楼分布4道楼梯。环绕步云楼周边先后建的是三个圆土楼,名为“和昌楼”(建于明初,原是方楼,1953年在原址重建,改为圆楼)、“振昌楼”(建于1930年)、“瑞云楼”(建于1936年);和一个椭圆土楼,名为“文昌楼”(建于1966年)。 田螺坑土楼群主要为黄姓族人居住。五座土楼之间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3、3:5、5:8建造;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进行,是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合。



文昌楼,椭圆形三层土楼,外长径41.4米,外短径30.5米,土墙厚1米。各层走马廊以出跳代替出檐。





由山岗下的观景台仰望,依地形而建高低错落壮观别致。



裕昌楼

裕昌楼建于元末明初(约1368年),是已知最古老又最大的圆楼。高5层18.2米,每层54间,共有房270间,占地2289平方米,建筑面积6358.2平方米,土木结构,通廊式圆楼;第一层墙厚1.8米,往上逐层减缩10厘米。楼内墙体均以杉木筑建。坐西朝东,为观音坐莲穴位。



裕昌楼由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出资建造,全楼有五部楼梯,分为五大卦,底层厨房内设有水井,共22口,是福建土楼中水井最多的土楼。楼内天井中心建有单层的圆形祖堂,堂前用鹅卵石铺成的一个阴阳八卦,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裕昌楼最大的特点,三楼四楼回廊支柱朝一个方向(顺时针)倾斜,五楼回廊支柱又朝另一个方向(逆时针)倾斜,最大的倾角达到15度,似乎只要一阵风吹过来,它们就会轰隆一声倒下。但是裕昌楼建成600多年来,经历多次地震,经历无数风雨,有惊无险,安如泰山。因此,被称作“东歪西斜楼”,裕昌楼有东歪西斜700年之说。







塔下村

塔下村,这里有着“太极水乡”的美誉。村中的溪流呈“S”形,这里的土楼群以蛇形布局,错落有致地沿山溪展开,有的甚至巧妙地依附在溪流两岸,营造出一幅如诗如画般的“小桥流水人家”景致。这些建筑多建成于明朝,保留着那份纯朴与古韵。漫步在塔下村的古道间,你会不时发现诸如德远堂等文物古迹,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德远堂是中国现存的较完整的古代姓氏祠堂建筑之一,最初修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经过历次修缮,现建筑形制基本保留清代风格。

德远堂前是一口半月形的池塘,池塘前边两侧石坪上耸立24支高过10米的石龙旗杆,第一座石旗杆竖立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石龙旗杆是客家人特有的建筑形式,若是族中有人取得了科举功名,村中都会在家庙的半月池周围竖立石质的旗杆以示庆祝。塔下村曾经先后出过十四位举人、进士。旗杆顶峰像笔锋的为文官,小狮子则为武官,很有特点。这24根石龙旗杆,是中国现存最多的石龙旗,是罕见的石龙旗杆。





河坑土楼群

河坑土楼群由方形的朝水楼、阳照楼、永盛楼、绳庆楼、永荣楼、永贵楼,圆形的裕昌楼、春贵楼、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裕兴楼,以及五角形的南薰楼等14座组成。 河坑土楼群14座土楼呈现出了形似双北斗七星阵的奇观,两阵相辅相成,方圆相配阴阳相合, 有“仙山楼阁”、“北斗七星”之称, 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建筑风格和规划思想的体现。从最早的朝水楼(1549—1553年)到最晚的永庆楼(1967—1972年)的落成,建造时间足足跨越了423年,反映了不同年代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



绳庆楼在河坑土楼群的最东端,建于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年)。方形土楼,坐东朝西,占地2310平方米,建筑面积4578平方米。高3层(12米),面宽26.1米,进深24.5米,每层24间。内通廊式。设4部楼梯,1个大门。楼后高前低,天井后面连接后厅建有“庭槐”上下厅式砖木结构的祖堂,祖堂上悬挂着清乾隆癸末年制的“德式乡闾”牌匾,堂内有木雕“狮子夯梁”,墙上有梅兰等花草彩绘。

楼外又建有25间二层土房护着土楼,形成楼包厝、厝包楼的景观。











河坑土楼群的裕昌楼与下版寮村的裕昌楼(又名东倒西歪)同名,河坑裕昌楼建于1955年—1957年,座西北朝东南。内通廊式,高三层,每层36间,占地1838㎡,建筑面积3609㎡。

紧邻裕昌楼的圆土楼是裕兴楼,建于文革期间的1967年—1970年,有村民集资筹建,是座年轻的土楼。坐西朝东,内通廊式,高三层11米,每层20间,占地907㎡,建筑面积1959㎡。



朝水楼作为河坑土楼群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建筑,自1553年建成以来,便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晓春楼土木结构,内通廊式,建于1967~1970年,坐东朝西,为村民集资筹建,楼高三层11m。每层32间,占地面积1808㎡,建筑面积2458㎡。



东升楼土木结构,内通廊式,建于1967~1970年,坐东朝西,为村民集资筹建,楼高三层11m。每层36间,占地面积2238㎡,建筑面积2727㎡。



石桥村

石桥村其宁静祥和的景致令人心旷神怡。村落依傍山水,清澈的三团溪将村庄一分为二,仅以一座古朴的石桥相连。传说这座石桥曾遭受雷神击断,却又神奇地重修,成为了村庄的精神象征。漫步其间,你会发现这里土楼形态各异,层次丰富,别有一番动人韵味。站在高处远眺,这片融合了石桥、溪水与土楼的景致,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山水画卷。

顺裕楼——最大的土楼 ,建于1927年。楼外径73.9米,楼内径70.84米,每层72间,4层计288间,楼中又有81间,共369间。背山面水,气势恢宏,有“王中之王”的盛誉。于2016年9月评选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为世界上房间数最多(单圈)的通廊式圆型土楼。





永安楼建于元代中期(1530年),是南靖境内唯一一座没有地基的方土楼。建筑坐南朝北,大门正对三团溪、背靠笔架山,地理位置极佳。晚清名臣张之洞曾在此居住讲学3个多月,如今,大门楹联上还依稀可以分辨出其留下的笔迹。





长源楼建于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建筑依陡峭的河岸坡地而建,临河一侧以河中卵石垒砌成墙,只建1层;中央主楼建3层,两翼则分别为2层和3层,形成一座前低后高的方形土楼。整体如一把交椅,因此也称“交椅楼”。长源楼依山而建,土墙前低后高,因而采光充足、冬暖夏凉。



逢源楼(下图右边)与长源楼只有几步之遥,为长源楼的“姐妹版”,建筑风格极其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逢源楼无前排,为两层楼建筑,白墙黑瓦,显得古色古香。





振德楼(远处中间白色窗框楼)于清代康熙年间建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建筑临溪而建,共有前后两个院落,建筑布局也随坡地上下,形成高低错落的丰富造型,历经百年风霜仍坚如磐石。



石桥村满山翠绿、清澈的溪流、古朴的土楼营造出一派清新幽静、淳朴自然的村野景象,犹如世外桃源。



最后我们回到了云水谣,在德克士楼上找了个靠窗的座位,要了咖啡和汉堡,坐下来喝着咖啡,看着窗外的美景,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大自然的馈赠。



傍晚榕树、小溪、古村落,绘成了一幅美丽的油画,在这里忘掉所有的烦恼。









福谦楼



第三站—潮汕???

潮汕?包括汕头、潮州和揭阳三市,汕潮揭地域一体,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同,经济相融,有深刻的历史、人文渊源,在地理、人缘、文化、产业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诸多类似,共同构成了潮汕文化核心区。 潮汕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和对台的主要通道,历史上曾是唐朝和宋朝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牌坊街

牌坊街是潮州市的文化地标之一,全长1948米(其中太平路1742米,东门街206米),23座石牌坊鳞次栉比、巍然耸立,连接起51条古街巷。唐宋以来,潮州人才辈出,为表彰科名、宦绩、忠义等方面的突出人物而建造石牌坊,明清时期最为兴盛。一条牌坊街,千年府城史。行走在一座座石牌坊间,感人至深的人文故事品读不尽,崇文重教的城市精神绵延千年。

少司马坊北镌“大总制”。为明兵部侍郎、三边总制翁万达而建。翁万达,字仁夫、号东涯,揭阳鮀江都举登村(今属汕头市金平区)人。明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偏、保军务,升兵部尚书。







府城古井—东门大井

东门大井始建于宋熙宁八年(1075年)之前,宋至清有重修。进栏内园外八角,东北面刻“熙宁八年(1075年)乙卯年重修”,其他各面另有历代碑刻六幅。是古城区主要的公用水井之一。





三世尚书坊南镌“四朝大老”。为明户部侍郎赠尚书林熙春及赠太常卿祖林瓒、父林乔樌建。林熙春,潮安庵埠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官至大理寺卿、户部左侍郎。卒赠三代尚书。其立朝大节,《明史》有记载。

“四朝”,指林熙春历官于明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个皇帝。“大老”,对资深望重的大官之称呼,亦指德高望重的老人。





宗伯学士坊北镌“三世宫端”,为明南京礼部尚书黄锦建。黄锦,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历任礼部右侍郎、吏部左、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南京礼部尚书。南明隆武时,任礼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

“宗伯”,周代六卿之一,掌宗庙祭祀等事,即后世礼部之职。因亦称礼部尚书为宗伯。“学士”,指翰林院学士。“宫端”,官名太子詹事的别称。黄锦祖允德、父夙盛因其而受朝廷诰赠詹事府詹事(三品)、侍读学士之衔。



盛世元凯坊南镌“戊辰八贤”,为明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潮州府同榜进士辜朝荐、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禴、李士淳、梁应龙、杨任斯、陈所献而建。辜朝荐,潮安金石人;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禴,揭阳人;李士淳,梅县人;梁应龙、杨任斯,饶平人;陈所献,普宁人,落籍潮安庵埠。被后世尊称为“潮州后八贤”。



七俊坊坊字两面同。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潮州府同榜进士林光祖、章熙、黄国卿、郭维藩、陈昌言、苏志仁、成子学而建。林光祖、章熙、郭维藩、苏志仁、成子学,海阳人。黄国卿、陈昌言,揭阳人。被后世称为“明代潮州前七贤”。坊额题署为原构件。



秋台坊南镌“榜眼”,为宋尚书王大宝而建。王大宝,海阳归湖人。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廷试进士第二,是宋代岭南唯一的榜眼。累官至礼部尚书,赐爵开国男。理学家朱熹称“其人刚正,忠实有余”,名列《宋史》。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反对议和。弟大鼎、大圭、大纲,分授承奉郎、承务郎、东莞令。坊为四柱三间的砖石结构,这在牌坊街石坊林立中独具一格。



广济楼

广济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潮州古城七城门楼之首,为历代潮州城之城防、交通要隘。广济门城楼共三层,为仿宫殿式建筑。楼内重檐歇山顶、四阔五开间,进深三开间。高24.5m,建筑面积866㎡。古朴大方,雄伟壮观。



一楼有书法家刘炳森题写的匾额“岭东首邑”,以及陈景舒书写的柱联“城抱江如带,天垂嶂列屏”;二楼有国学大师饶宗颐书写的匾额“东为万春”,以及柱联“万峰当户立,一水接天来”;三楼有萧娴题写的匾额“广济楼”,以及卢瑞华书写的柱联“得山水清气,极古桥秀风”



潮州古城墙始建于唐代,现存部分主要集中在广济门城楼两侧,约2000多米长。城门仅存广济门及上水门、竹木门、下水门四门及其城楼。潮州古城墙不仅具有军事防御功能,还兼具防洪作用。

下水门城楼是潮州四大城门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经过历代的维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2条评分原创+2金币+38
huozm32831 原创 +2 - 02-16
huozm32831 金币 +38 - 02-1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7976
金币
1321055
道行
1966
原创
2275
奖券
2311
斑龄
30
道券
83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39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2-1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2-16
  泉州与南靖的旅行回顾

  在之前的对话中,我们详细探讨了您在泉州和南靖的旅行经历,包括洛伽寺的宁静、泉州的美食、南靖的土楼以及云水谣的风情。接下来,我将根据这些信息,为您提供一个更加深入和连贯的旅行回顾。

  泉州:海天佛国与美食天堂

  洛伽寺:您的旅行从洛伽寺开始,这座寺庙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天佛国的胜景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寺内建筑如观音殿、法堂、僧舍等,都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而海滩边高大的观音像,更是以其庄严肃穆的姿态,让人感受到佛教的慈悲与智慧。

  美食探索:在泉州,您尝试了多家餐馆,从雅贺泉州菜馆的姜母鸭、醋肉,到东兴牛肉店的牛排、牛肉汤,再到秉正堂的石花糕膏和刺桐别院的招牌菜,您品尝了泉州的多种特色美食。其中,东兴牛肉店因其价廉物美而受到您的特别推荐,而秉正堂的石花糕膏也让您赞不绝口。

  住宿体验:您选择了泉州华侨大厦酒店(西街古城店)作为住宿地点,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便于游览古城西街及周边的清净寺、府文庙等景点。从酒店窗外俯瞰泉州市貌,无疑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南靖:土楼奇观与云水谣的悠闲

  南靖土楼:离开泉州,您来到了南靖,这里拥有众多土楼建筑,如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等。这些土楼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您特别提到了怀远楼的双环圆形设计和精美的建筑工艺,以及和贵楼建在沼泽地上的奇迹,这些都让您对南靖的土楼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云水谣风景区:在云水谣,您感受到了古镇的宁静与悠闲。沿着鹅卵石铺成的栈道漫步,欣赏古榕树、石桥和古栈道组成的山水画卷,您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油画中。云水谣的古道、大水车、吊脚楼等,都让您感受到了古镇的原始风貌和居民的生活方式。

  住宿与美食:在南靖,您选择了凌波格兰云天国际酒店(南靖云水谣店),这里交通便利,且环境优美。在餐饮方面,您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虽然未详细提及具体菜品,但相信南靖的美食也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总结

  您的泉州与南靖之旅,既是一次文化的探索,也是一次美食的盛宴。在泉州,您领略了海天佛国的壮丽与美食的诱人;在南靖,您则被土楼的奇特与云水谣的悠闲所吸引。这次旅行不仅让您收获了美景与美食,更让您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希望这次回顾能够让您再次回味那段美好的旅行时光。

3条评分原创+1金币+16
527801728 原创 +1 - 昨天 09:26
527801728 金币 +12 - 昨天 09:26
huozm32831 金币 +4 - 02-1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7513
金币
19657
道行
20019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40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1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2-16
历史与更名
云水谣古镇原名长教村,始建于元末明初,已有600多年历史,因多姓氏族群杂居而形成客家村落。2005年电影《云水谣》在此取景后,当地政府将古镇更名为“云水谣”,并依托电影影响力将其打造为知名旅游景区。古镇曾是闽台交流的重要驿站,也是闽南生态文化保护区的展示点。123

古栈道与自然景观
古镇沿长教溪延伸的幽长古道由鹅卵石铺就,全长约10余公里,被称为“云水谣古栈道”,曾是古代书生进京赶考和商旅往来的必经之路。栈道旁分布着百年榕树群,其中树龄最长的超过600年,枝叶繁茂、盘根错节,与溪水、石坎共同构成古镇标志性景观。溪畔的水车为电影拍摄时搭建,后经修复成为游客打卡地。123

土楼建筑与文化特色
作为福建土楼文化的重要代表,云水谣保存有53座形态各异的土楼,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和贵楼与怀远楼。这些土楼以生土夯筑,兼具防御功能与艺术价值,楼内装饰木雕、石雕,中庭多设祠堂,体现“宅祠合一”的客家文化。和贵楼建在沼泽地上,怀远楼则以双圆环形结构和精湛夯土技术闻名,展现了中原传统建筑智慧的传承。123

影视与侨乡文化
古镇因《云水谣》《沧海百年》等影视作品取景而声名鹊起,成为闽台影视基地。其侨乡背景也颇具特色,明清以来简氏等家族迁徙至东南亚及台港地区,为古镇注入多元文化元素。如今,游客可体验传统节日、品尝闽南美食,感受客家文化与自然风光的深度交融
1条评分金币+16
527801728 金币 +16 - 昨天 09:2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