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7阅读
  • 2回复

[猎奇]陪妈妈打工,他意外拍下这群底层:温暖,庄重,令人落泪 [2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7769
金币
21449
道行
20019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47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20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2-16) —


2020年到2023年,
90后摄影师牛童用大画幅相机
拍摄下400多张快递员和站点的照片。
这是一种严肃的摄影方式,
一张底片成本60块,拍摄时间半小时起步。
2024年,《快递》这组作品入围了国际大奖:
徕卡摄影奖的主竞赛单元,
牛童成为自1979年来第四位提名的中国摄影师。


春节前的分拣厂


快递员与她的孩子


春节时回到老家的快递员
《快递》的起源是牛童的母亲,
她在2020年成为了一名快递员。
随着拍摄深入,牛童与更多快递员有了交流,
“快递员同样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父亲、母亲、孩子,
从农村来到城市的这样的一个群体。”


牛童曾利用假期进入快递工厂工作,同时进行拍摄
1月,一条在南京见到了牛童,
和他聊了聊用4年拍摄快递员的故事,
以及他对快递产业的观察。
“我在呈现快递员这个群体的时候,
并非想让大家觉得他们有多么可怜,
这些照片有一种温暖的底色。”
编辑:马诗韵
责编:陈子文




母亲穿着快递制服的背影
《快递》拍摄于2020年到2023年,主要围绕着江苏的快递产业展开。一开始是在南京,后来慢慢扩大范围,我跟着快递员们去了苏北和皖北地区。在此期间,我用大画幅相机一共拍摄了400多张照片。
拍摄《快递》的起源是我的母亲。2020年,我刚本科毕业,我母亲也在那个时候成为了一名快递员,她在2011年下岗,之后一直是零工状态。
为此我们产生了争执,我觉得她没有必要再如此辛苦,快递员这种工作是以繁重劳动为代价去换取报酬的,母亲最后只说等我研究生毕业就好。


等待母亲下班时看到的夜景
第二天,我决定接母亲下班,我想知道她的工作是什么样的。等她下班的时候,我注视着工厂的景象,地上有一个水滩,倒映着远处新建的商品房。后来,我骑着母亲的电瓶车载她回家,就像我小时候,她载着我一样。那时,我想到拍摄这样一个项目去重新了解我的母亲。


早期用小型相机拍摄的作品


在工厂时,每天牛童要扫描1500件快递
2021年寒假,我跟母亲提议去他们厂里打零工。进了厂我也做分拣工作,每天就重复一个很简单的动作,拿手机扫件,再把货物从这边搬到那边——我大概一天会处理1500件快递。
我每天带一个卡片机放在口袋里,合适的时候就拿出来按一下快门。但是小型相机猎奇的、偷 拍的属性,让我觉得自己始终是一个局外人,后来我强迫自己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


使用大画幅拍摄的牛童
你可能在影视剧或童年的照相馆里见过大画幅相机。它算是摄影史上最早的一种摄影类型,一张底片的成本在60块钱左右,拍摄时间半小时起步,因此照片的细节很丰富。
用大画幅拍摄的时候,首先我会征询快递员的同意。在半个多小时摆弄的时间里,我们会进行沟通。他们看到大机器会紧张,需要不断地通过善意去消解他们的焦虑。在交流中,我可以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对方也会了解我是谁。
最后我站在相机旁边,注视对方,在他们最好的状态按下快门,记录下每一个细节、姿势、神态、服饰。






大画幅镜头下的快递员
拍摄期间最大的困难来自于不信任。即使和快递员沟通好了,有时领班考虑到舆论,也会不同意拍摄。粗暴一些的管理者会砸我的设备,拍我的身份证,或者驱赶我。
我会把冲洗出来的照片给他们看,我想表达的是,我并非想拍脏乱差,制造网络噱头。我希望拍摄的是,一个人就像一座雕塑,伫立在属于他的工作空间里。
给到叔叔阿姨看照片的时候,一些人会觉得自己脸上褶皱多,工作服也不太干净,也有一些人觉得,自己这辈子有一张非常正式的照片了,挺感动的。其实我们是合作完成了一组照片。




为快递员拍摄的肖像
刚开始拍摄快递员这个群体的时候,我脑海里也有一些固有印象,但是随着拍摄推进,我渐渐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快递员同样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有自己的身份——父亲、母亲、孩子,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群体。


从外卖员转行做快递员的阿姨
有一个阿姨之前从事外卖工作。2019年一个冬夜,她去老小区配送,保安不允许她骑电瓶车进入,她只好拎着所有外卖在小区里跑。因为积雪路滑,她不小心跌到景观池里,棉袄湿透了,但又无法停止配送,不然就要超时罚款。外卖全部送完之后,她才回家换衣服。
她告诉我,那天晚上她哭了很久。后来她进入快递厂做分拣工作,不需要风吹雨晒,还能交上社保。从这方面来看,快递公司并非像大众固有印象里那么负面,它为这些群体提供了工作保障,特别是大龄务工人群,他们能找到的工作真的不多。


牛童陪快递员回到家乡拍摄


一位快递员重新回到童年玩耍的山坡
和快递员交流时,很多人会描述他的家乡,诉说他的成长。他会说得非常具体,具体到某个县、某个湾。2023年过年,我陪了十几个快递员回乡,看看他们的生活环境,也想知道他们为什么离开。
有一个快递小哥穿着快递制服,爬上小山坡,我给他拍了张照。在他小时候,几个村的小孩都喜欢爬上这座山大喊。他高中辍学去城市打工后,再也没回到这里,再也没爬上这座山。


从农村去城市做快递员的老夫妇
有一对老夫妇一辈子没有出过农村,因为孩子失业,又有房贷压力,走投无路只好进城做快递分拣。由于口音太重,他们无法跟别人沟通,每天工作完就回门卫室大小的宿舍。
我跟他们回到农村,看到他们熟练地打理农田、撒化肥、整理猪圈时,我意识到他们本应该属于这里。


分拣员每日工作的传送带
相对于快递配送员,分拣员是一个被隐藏的群体。这些人只是网络订单上一个简单的数字,正在发往下一站的缩写。我们常常以为快递分拣这些流程现在都是由机器操作的,实则不然。分拣员们每天守着一条走得很快的流水线,对快递进行分拣。
根据我自己的经历,人在重复每天一两千次机械动作的时候,脑子里只会想“要扫下一件了”,慢慢地被这样重复性的劳动驯服。


一天晚上,我和一个正在分拣的叔叔聊天。他说,他用手摸过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快递,他的指纹就替他去过了那些地方。我觉得他是一个挺有诗意的人,能给自己找到一种解脱和身份认同。




夜晚的快递工厂
中国的物流和快递行业应该说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不过在黄金十年后也在走向下坡。
如今大家经常吐槽普快,但是快递员们也没有办法。很多普快配送一单的价格是6毛到9毛钱,配送到驿站的话,驿站会再抽成3毛到5毛钱。如果他们拉了100件快递卸到驿站里,到手可能只有二三十块钱,这个价格实在无法让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沙发上午休


快递员宿舍
由于近些年各种罚款条例以及快递单价的降低,我接触到的快递员收入水平大多在5000元左右。
有些快递员会强烈要求把医保和社保这笔钱直接给他,从来没想过最后自己要使用的问题。他们还是农村的那种观念,自己的健康和体力劳动并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保障下一代的生存。


牛童为母亲拍摄的肖像
2022年,母亲跟我说她患癌,我休学回到南京陪她。这件事对我打击比较大,只能通过拍摄去消解这种情绪。
我给母亲拍摄过一张背影。那时她已经不做快递员了,但是快递制服保暖,她有时候还会穿着。她的头发因为用药白了很多,为了不让人看出来,她给自己涂染发膏,但是手艺不好,白一块、黄一块、黑一块。


夜晚仍灯火通明的快递集散中心
我母亲也抱怨过这份工作辛苦,疫情期间经常倒班,她作为领班需要沟通各个环节,处理问题件,精神持续处于紧绷状态。
但是她更多是为这份工作自豪。下岗之后,她经营过小超市、彩票店,也做过小摊小贩的营生。后来经历了p2p爆雷,开始打两份工。进入快递厂后,因为工作认真,她被提拔为领班,可以多赚1000块钱,交上社保和医保,还可以安排同乡进来工作,给大家提供庇护。
我母亲是一个特别要强的人,一定要努力做到最好。她想追寻的是一种社会给的身份,或者说,一种尊严。


牛童的作品入围国际摄影大奖: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的主竞赛单元
2024年,我的作品《快递》入围了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的主竞赛单元。当我把这组作品发在网上时,会有一些人留言,“你为什么要拍中国底层?”
我的回复很简单。第一,这组作品是献给我母亲的。第二,我来自这样的家庭和阶层,而且我学习摄影专业,我有权利和义务去诉说他们的故事。
我在呈现快递员这个群体的时候,并非想让大家觉得他们有多么可怜,这些照片有一种温暖的底色。


樱花树下的快递车,快递员在车内休息


工作间隙的快递员
每次拍摄,我都尝试把我们的视线控制在同一水平线上,我们的交流是平等的。当尊重他们也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时,能够发掘TA很多的故事。
我听他们聊目标理想,为留在城市所做的努力,以及对生活的追求,这跟我在成长时的感受一样,只是他们要经历更多困难。他们想留在城市,最后却无法留下来,这样的困境是我所关注的。


夜间仍在工作的快递员
徕卡刊登我的作品时,德国的编辑写了一篇评论,引用了一首英国的诗歌,“有些人就会在黑暗里,有些人就会在光明里。”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身处快递产业的阴影里,但至少可以尝试看到他们的处境。
1条评分金币+18
huozm32831 金币 +18 - 02-1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7769
金币
21449
道行
20019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47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2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2-15
底层人群的生活现状
上海底层人群的生活现状
在上海,底层人群的生活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他们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力。以下是对上海底层人群生活现状的详细描述:

居住条件
旧小区或群租房:许多底层家庭选择住在比较旧的小区或者群租房里,虽然空间不大,但胜在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
铁皮房现象:在一些城市中,铁皮房成为底层人群的常见居住形式,这些房屋通常没有供暖设施,夏季极其炎热,且存在卫生和安全问题。
经济状况
收入来源:底层家庭的收入主要依靠稳定的工作,如服务业、制造业或是当外卖员、快递员等。
经济负担:教育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而努力打拼。
社会支持
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帮助: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廉租房、就业培训和创业支持等政策,旨在改善底层人群的生活条件。
社区活动中心的免费娱乐活动:社区活动中心经常会组织免费的文化娱乐活动,让居民们在忙碌之余放松一下。
全国范围内底层人群的生活现状
居住环境的挑战
铁皮房的普遍性:在中国的许多城市中,铁皮房因其租金低廉而成为底层人群的常见居住形式。这些房屋通常没有供暖设施,夏季极其炎热,且存在卫生和安全问题。
群租房的风险:部分城市因外来人口较多,导致租房价格一路上涨,滋生了以租房牟利的二房东现象,增加了底层人群的安全风险。
经济与社会资源的不足
经济上的困难:底层人群的经济条件通常较差,难以承担高昂的生活成本,尤其是教育和住房费用。
社会资源的缺乏:他们可能缺乏足够的社会资源和机会,导致在生活中无处容身,缺乏社会支持和关注。
社会的关注与支持需求
媒体和社会的责任:媒体需要将光芒照亮到光照不到的地方,关注底层生活的真实情况,呼吁社会的关注和改变。
改善生活条件的措施: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包括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加强社会救助体系等,以改善底层人群的生活条件3。
总之,底层人群的生活现状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经济上的困难,也包括居住环境的挑战和社会资源的缺乏。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居住环境、增加社会支持等措施,帮助底层人群改善生活条件,实现社会公平和发展。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2-1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8291
金币
1323715
道行
1966
原创
2281
奖券
2397
斑龄
31
道券
8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47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2-2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2-15
  牛童是一位90后摄影师,他在2020年到2023年期间,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了400多张关于快递员和站点的照片,这组作品名为《快递》。这种摄影方式非常严肃,因为一张底片的成本就高达60元,且每张照片的拍摄时间至少需要半小时。牛童选择这种摄影方式是为了捕捉快递员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姿势、神态和服饰,以展现他们作为个体的丰富性和真实性。

  《快递》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牛童的母亲,她在2020年成为了一名快递员。牛童通过跟随快递员们去苏北和皖北地区,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他发现快递员不仅是工作者,还是父亲、母亲、孩子,是从农村来到城市的一个群体。牛童曾利用假期进入快递工厂工作,同时进行拍摄,亲身体验快递员的日常工作。

  在拍摄过程中,牛童面临了来自不信任和管理者阻挠的困难。但他通过展示冲洗出来的照片,传达了自己并非想拍摄脏乱差的场景,而是想展现快递员作为个体的形象。他的作品最终得到了快递员们的认可,有些人甚至因为有了一张非常正式的照片而感到感动。

  2024年,《快递》这组作品入围了国际大奖——徕卡摄影奖的主竞赛单元,牛童成为自1979年来第四位提名的中国摄影师。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艺术成就的认可,也是对中国快递员群体生活状态的关注和呈现。通过这组作品,牛童希望人们能够看到快递员作为个体的存在,理解他们的困境和追求,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贡献。

1条评分金币+4
huozm32831 金币 +4 - 02-1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