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电影市场,只能用“惨淡”二字来形容。
票房就是最直观的证明。
这一年电影总票房只有420亿左右,比2023年的549亿,足足少了130亿。
抛开大环境影响下的那三年,这个成绩甚至比不上2015年,说一夜回到十年前,一点儿都不为过。
整体萎缩的同时,单片超级爆款,势头也不复以往。
回顾这一年,跻身“10亿票房俱乐部”的电影,只有8部,超过30亿的仅剩3部,35亿+则全年空白。

对比2019年,10亿+的有15部,30亿+的4部,40亿+的3部。
其实不必谈这些冰冷的数字,大家的体感是最真实的。
有时候挑个周末去看电影,一到影院发现冷冷清清,一落座发现只有自己包场。
不过萧条的大环境下,有一点却让人无比欣慰——
现在的电影市场更加理性了。
跨界投机者远去,巨星效应减弱,流量明星退散。
电影的口碑效应,也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

按照以往我们年底总结的惯例,皮哥以豆瓣分数为参考,票房影响力为辅助,加上大多数观众的看法,从今年国内院线上映的近百部电影中,挑选出了评分口碑最好的前十部,形成了这份“十佳电影”名单。
下面,我们就从第十部说起:
NO.10
《抓娃娃》
7.1分丨33.27亿
抛开口碑不说,《抓娃娃》至少让喜剧电影重新回到正轨。
这几年,太多人打着喜剧的旗号,拍一些与喜剧无关的事。
没法让观众笑就算了,还总想着让观众哭。
强行硬蹭后,观众对国产喜剧也越来越失望,几乎一看到就默认是烂片。
这部《抓娃娃》,算是终于为喜剧电影正了名。

闫非+彭大魔+沈腾+马丽,这就是当下喜剧界的最强阵容。
片名又是双关语,故事讲述富爸爸穷养儿子,还是靠身份反差来制造笑料。
但是它又足够好笑,票房也一路冲破了33亿。

看着这一成绩,不知道市场上其他喜剧电影,是会羡慕,还是会汗颜。
《抓娃娃》也成了整个暑期档的遮羞布。
前后大片你来我往,但几乎都没能支棱起来,只有《抓娃娃》一枝独秀。
要不是它的火爆,整个大盘不知道会有多惨。

当然,电影本身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传统的喜剧电影,主角人物大多是社会底层。
围绕他们的身份,易于设计笑点,小人物的成长史,也能带给观众共情。
《抓娃娃》反其道而行之。
故事的喜剧核心,其实是“富豪装穷”,并且所有普通人都在围绕一个富人引吭高歌。

而最终的目的,又是为了培养一个“资本接班人”。
这样的设定,能够靠着身份落差制造笑点,但普通观众也只能一笑了之。
特别是片中的故事风格偏向荒诞,但子女教育话题,又有着极强的现实性,偏偏故事里教育子女的方式又是弄虚作假。

这些加在一起,必然会引发批评。
不过如果不考虑这么多,只是当成一部喜剧电影看,还是值得一看的。
NO.9
《焚城》
7.2分丨2.58亿
刘德华的首部灾难片,香港评分高达9.9分,位居影史第一。
这么多title加在一起,本以为《焚城》能在内地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没想到反响平平。
豆瓣7.2分,票房2.58亿,实在难言满意。

这是一部完全被低估的电影。
论演员阵容,香港有刘德华、莫文蔚、谢君豪等大咖,内地有白宇这样的新锐,还有吴彦姝这样的老戏骨。
论题材,它就是一部《寒战》+《拆弹专家2》的升级版。

刘德华和莫文蔚的官场文戏,火花四溅,张力十足;
特效镜头下的灾难大场面,沉浸感满满。

论尺度,也创造了近几年港片之最。
皮肤溃烂、伤口感染、血浆喷溅、截肢呕吐等画面,让人喘不过气。

论情感,最后白宇的牺牲戏也足够动人。
简言之,《焚城》就是我们能想到的香港商业片的最佳范本了。

缺点虽然也有,但整体瑕不掩瑜。
只可惜这样的片子,依然在内地卖不动。
由此看来,内地观众对火爆的老港片已经是叶公好龙,只剩一点点情怀,不愿意去影院支持。

不是《焚城》不够好,而是属于老港片的时代已经过去。
现在港片再想出彩,只能多拍人文类影片,诸如《年少日记》《破·地狱》《毒舌律师》这样的走心作品。
NO.8
《热辣滚烫》
7.5分丨34.60亿
《热辣滚烫》登顶2024年度票房榜,但也成为争议最大的电影。
它的争议,来自于营销的热,与电影本身的冷。
春节期间,几乎每个人的朋友圈都被这部影片刷屏了。
但刷屏的内容,全都是感叹贾玲减肥有多厉害,前后对比照有多惊人,鲜有人关心电影剧情。

很多人走进影院,目的也不是看一部好电影,而是看看贾玲减肥后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
这就有点偏离电影艺术创作的初衷了。
不过,尽管是翻拍电影,尽管噱头盖过了电影本身,但能看出来贾玲还是下了不小功夫,进行了一些本土化的改编,结尾还来了一次《你好,李焕英》式的反转。

只是仔细推敲,还是能看到“削足适履”的地方。
比如原版中的女主被强暴,这是她练拳的重要驱动力。
翻拍版中,删掉了这个情节,女主练拳的动机就弱了很多。
为此她加入了主角跳楼自杀不成的情节,但又有点用力过猛。

为了证明自己,去减肥打一场拳击,总归有点站不住脚。
再比如,一个饭店服务员,为了爱情去报名一小时几百元的私教课,这事儿也经不起推敲。
类似这样的毛刺儿还有很多,《热辣滚烫》是那种看一遍很感动,仔细一想不乏漏洞的电影。

该片下映后,贾玲自己也低调隐身,极少公开露面,但网上的议论并未消停。
必须承认的是,贾玲已经完成了转型,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女性导演,甚至跻身资本领域。

她执导的新作《转念花开》预计不久后就会上映。
这一次她将联手杨紫、张小斐、王骁,估计还会有一些喜剧明星客串,我们拭目以待吧。
NO.7
《第二十条》
7.5分丨24.54亿
张艺谋在经历了《长城》的滑铁卢后,似乎想通了,开启了“大导演拍小片”的模式。
回顾他这些年的作品,几乎全都是这种“小而美”的电影。
这次的《第二十条》也是这种类型。

简单几个来回的场景下,就是围绕几个角色说台词、讲故事。
其中,雷佳音和马丽全程拌嘴,这种话痨风格,像极了《漫长的季节》里探案三人组之间的插科打诨。

赵丽颖演的康村那条线,几乎就是把《狂飙》里的莽村直接移植过来,让李宏伟继续为非作歹。

张艺谋就像个老顽童一样,随手抓起两把菜,放在一个锅里炒,还能炒出一盘美味。
整部电影很完整,笑中带泪,而且没有串味儿,颇见功力。
当然,很多人也看不惯,觉得张艺谋有些不思进取。
当下电影寒冬,你作为中国电影的顶梁柱不冲锋在前,却躲在后面,做这种以小博大的营生,有损大师之名。

不过话说回来,过去10年里,张艺谋是国内电影圈中,产量最高且口碑、票房最稳定的导演。
这种稳定,或许是当下电影市场更需要的。

别逮着一个老人批评了,多鞭策鞭策那些新导演吧。
NO.6
《飞驰人生2》
7.6分丨33.98亿
当年的作家韩寒有多犀利,现在的导演韩寒就有多沉稳。
10年前,韩寒执导处女作《后会无期》,正式进军电影圈。
这些年,他导演的风格一直是“70分万岁”原则。
前三部电影,《后会无期》《乘风破浪》《飞驰人生》,从名字看全都是一个风格,讲的也都是一个故事,小镇少年的梦想与飞驰。

赛车、少女、流浪、叛逆、为梦想孤注一掷,无非就是那点事儿。
搭配一点韩寒式的幽默,就是一部标准的卖座电影。
直到第四部,韩寒体内的理想主义抬头,他想自我表达了。

电影名字原本叫《年轻的故事》,很容易想到周润发《阿郎的故事》。
后来改名叫《四海》,就是在致敬他偶像张国荣的《纵横四海》。
一个电影导演开始有表达欲了,是一件有风险的事。

《四海》就是韩寒的一次冒险。
电影前半段,还是韩寒过往电影的标准模板:临海小镇,黄毛少年,摩托车队,美丽少女。
但后半段,画风突变,生活巨变,时代沧桑,两位主角都经历了各自的生死时刻。

《四海》在春节期间上映,大伙儿冲着沈腾去的,结果看得一脸晦气。
整部影片一泻千里,票房也断崖式下跌,韩寒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代价。
两年后,韩寒在春节档推出了《飞驰人生2》,这是他导演岁月里的一次“拨乱反正”。

《四海》的失败,让他认清了自己的局限性,也号准了观众的脉。
这部新作,就是精准戳中了观众的爽点。
影片笑点很韩寒,赛车场面也很燃,蹩脚的感情戏直接砍掉,干就完事儿了。

整部影片主打一个观众至上,每个角色都恰到好处,就连范丞丞也变得演技到位了。

影片票房口碑双丰收,唯一的遗憾是,韩寒待在舒适区里,不肯出来了。
NO.5
《周处除三害》
8.1分丨6.65亿
《周处除三害》成为了这个春天最大的惊喜。
这部影片并非横空出世,其实台湾电影这些年一直在稳定地输出精品。
《大佛普拉斯》《血观音》《阳光普照》《老狐狸》等,《周处除三害》是这一序列中的代表作。

《周处除三害》是《世说新语》里的一个小故事,台湾导演却把这个正能量的故事,改编成了一部重口味的犯罪电影。
阮经天饰演的主角陈桂林是个通缉犯,他在犯罪排行榜上名列第三。

陈桂林身患癌症,弥留之际决定除掉榜一榜二大哥,独占榜首。
他除的第一害,是香港仔。
典型的黑帮犯罪类型,两人斗智斗勇,追逐厮杀,最终陈桂林手刃香港仔,救下了纯情少女;


他除的第二害,是一个邪教头子。
这又成了一部邪典片。
陈桂林亲身犯险,却意外成为尊者的信徒,目睹了尊者洗脑信徒的全过程。


最后一场教堂屠杀戏,演绎了一场光怪陆离的暴力美学,“曾经我茫然前行”这首歌现在听起来都让人不寒而栗。
陈桂林除掉的第三害,就是他自己。
整部影片,三害相互缠斗,善恶不停翻转。

往浅看,这是一部酣畅淋漓的犯罪片,往深看,又是性本善和性本恶的哲学思辨。
而“史上最水影帝”阮经天,也用这部影片宣告了自己的演技回归,他癫狂的表演让人沉醉。
这部影片引入内地后,几乎一刀未剪,内地观众欣赏到了原汁原味的大 尺度电影。

有些讽刺的是,这样的一部电影,拍摄成本只有1000万。
这让那些成本动辄几个亿的小品电影情何以堪。
NO.4
《年会不能停!》
8.1分丨10.61亿
职场电影很多,但能把握好尺度的却很少。
拍得太写实,就会拍成《逆行人生》,让人看了心里堵得慌;
拍得太跳跃,就会拍成《胜券在握》,喜剧拍成了闹剧。
而《年会不能停!》,在尺度的拿捏上无出其右。

看完这部影片,最大的感受就是,编剧是真的上过班,和打工人的颗粒度对齐了。
前半部分是喜剧,一个老牌打工人在职场狐假虎威,不断升职加薪,本质上也是身份错位造成的喜剧效果。

但笑点非常高级。
“咖啡哪有命苦”、“裁员广进”、“啥叫颗粒度,整得我挺恍惚”、“情况具体什么样,要看具体的情况”。
职场黑话、废话文学、地狱笑话,谐音梗,轮番轰炸,观众在捧腹大笑时,却能咀嚼到笑点背后的苦涩。

这场闹剧的底色其实是悲凉的,职场打工人怎能不懂?
影片后半段,不可避免要向正能量靠拢,导演的处理也很高级。
表面上是理想主义,让几个主角大闹年会,压制了职场的不正之风,迎来一个光明结尾。

其实就是用虚假和癫狂来反衬真实。
这部电影,笑点不俗,引人共情。
结局有些悬浮,但讽刺味道拉满,是近年来难得的喜剧佳作。
NO.3
《出走的决心》
8.8分丨1.24亿
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一位50岁的河南阿姨自驾游的故事。
这个潇洒的故事背后,是一个中国式女人被迫奉献的一生。

18岁憧憬大学,被重男轻女的父母给破坏;
25岁憧憬爱情,用心托付的那个人却成为一生的梦魇;
48岁憧憬远游,却因为做母亲的责任一拖再拖。

直到50岁,她无法忍受,在一个寻常的日子出发了。
这部影片的编剧之前写过《地久天长》,主演是柏林银熊奖影后,叠加在一起,就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

尽管很多观众早就知道了这个阿姨的故事,但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看咏梅的表演也真的是一种享受,眼含热泪,嘴角带笑,人物的坚韧与脆弱演得绝了。
全片大部分篇幅在探讨她为什么要出走,直到结尾才交代她勇敢出走,再配上真实人物影像和BGM,那一刻你的内心很难不暖。

最大的败笔是女儿,角色转变太突兀,立不住。
《出走的决心》当然是一部佳作,但它的评分很有意思。
一开始豆瓣出分8.6分,随后涨到了9.0分,现在又跌回了8.8分,并不符合大多数影片的分数走势。

这说明,它沾了女性题材的光。
但抛去这些外在因素,影片本身品质,依旧值得8.5分。
NO.2
《好东西》
9.1分丨6.61亿
《好东西》是这个冬天绽放的一朵奇葩。
它是《爱情神话》的续作,从叙事和镜头语言来说,相比前作并不进步,甚至有点退步。
但它胜在台词更加密集,触碰的话题更加尖锐,讽刺性更强。

以至于中间有一段剧情略显乏力,但还是靠着台词金句撑过去了。
剧情上虽然割裂感严重,但导演也用一场场乐队演出把缝隙给填满了。
能看出导演是个综艺爱好者,整部电影就是一个《脱口秀大会》+《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乐队的夏天》。

皮哥绝不否认这部电影的优秀。
我依然清晰记得,观影时全场笑翻,笑果甚至超过了《抓娃娃》,它也具备了一部优秀喜剧电影笑中带泪的特质。
作为一部小妞电影,它的创新之处在于,并非是一块入口即化的奶糖,而是一颗怪味豆,嘲讽所有人,甚至连亲妈都敢骂。

作为一部喜剧电影,它突破了开心麻花电影的套路,不需要剧情,全靠台词的机锋就能撑起整场戏,甚至可以开启一个脱口秀电影的新类别。
作为一部女性题材电影,它更是将女性视角贯彻到底。
强如《出走的决心》里,还有姜武饰演的父亲这个男权角色存在。

而《好东西》里,赵又廷和章宇两大型男,全都成了女人的陪衬品,甚至当众替男人谢罪。
这样的电影,评分8.5分,大家不会有任何意见。
偏偏它被抬到了9.1分的位置,就让人忍不住咂摸了。
过去十多年,院线热门影片的口碑天花板是《让子弹飞》和《我不是药神》。

这两部影片的分量无须赘述,但评分也不过9.0分。
《好东西》被抬到9.1分的位置,多少有点捧杀嫌疑,恐怕连导演自己也会觉得高处不胜寒。
与其说它是一个电影评分,不如说它是一场女性观众的狂欢。
好电影值得更多关注,但前提还是让电影回归电影吧。
NO.1
《里斯本丸沉没》
9.3分丨4735万
当年韩寒拍摄《后会无期》时来到东极岛,他们听到了里斯本丸沉没的故事,感慨万千。
韩寒把这个事件写进了歌词:“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谜。”
《后会无期》的制片人方励,当时也在场,他心头一热,决定探寻这个事件的真相。

之后的十年,他走遍世界各地,重拾历史碎片,将其拼凑起来,拍成了这部纪录片。
影片上映后,豆瓣评分9.3分,成为今年院线电影的第一名。
里斯本丸沉没发生在1941年,英军被俘后,被送上里斯本丸,前往遥远的日本。
途经舟山东极岛时,被美军潜艇攻击,里斯本丸在25小时后沉入大海。
日军弃船逃跑,为掩盖罪行,他们将战俘困在船上,将甲板钉死,危难之中,舟山渔民出手相助。

最终384人被救起,823人葬身海底。
这段历史后来渐渐被人忘记,方励要做的就是还原历史背后的故事。
这些战俘,当年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在最好的年纪被迫卷入战争,然后葬身异国他乡。
电影完整还原了里斯本丸沉没的全过程,并讲述了很多发生在战俘身上的故事。

遗憾的是,《里斯本丸沉没》虽然口碑极高,但票房却不高。
它的拍摄成本达到5000万,票房只有4735万。
尽管方励说,自己花了这十年,赚大了。
但我们依然替他唏嘘,为什么好电影配不上好票房。
这事儿其实也并不怪观众,因为纪录片本身就是很小众的门类,想票房大卖不太可能。

而且这段历史也有一些“难言之隐”。
为什么这场发生在香港的“保卫战”里,英军会被俘?
因为英军本身也是侵略者。
于是这个事件就变成了,中国渔民从一群侵略者手里,救下了另一群侵略者。

尽管从国际人道主义的立场看,这样的行为依然可歌可泣。
但参与事件的各个国家都对此讳莫如深,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事件的传播。
另外,《里斯本丸沉没》代表中国角逐第9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国际影片,很多影迷觉得这是中国影片最有希望的一次机会。

没想到,奥斯卡要求,竞选影片的非英语对白比例应当超过50%,这部电影就因为这一点无法参评,实在遗憾。
无论是里斯本丸沉没事件本身,还是这部电影,都像生活在夹缝中,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
好电影不该被埋没,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知晓这个事件。

好了,以上皮哥心中的2024年十佳电影。
这10部影片,包含了喜剧片、犯罪片、灾难片、纪录片等多个门类,算得上百花齐放。
在电影寒冬的时节,它们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人的坚守。
这些电影也用154亿的票房,证明了国产烂片已经没有市场。
冬天终究会过去,我们期待来年的春天。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