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3月,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收到一份突如其来的电文,电文中一手娟秀的小楷清晰地写道:
“毛泽 东同志转中国共 产党中央委员会:
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 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
图为1946年3月4日叶挺将军第二次申请入党写的电报
读罢之后,才知这封电文是一份入党申请。
电文中提到“我已于昨晚出狱”,说明申请人受过牢狱之苦;而下一句“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告诉我们,这位申请人入党心切,早就立下了入党的志愿;至于最后一句“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说明申请人对自己的评价非常客观,或许他对自己过往的经历还不是那么自信,不知自己是否符合一名共 产党员的标准。
态度恳切,决心坚定,又受过牢狱之苦,那么,这位申请人是谁呢?
他就是叶挺,被蒋介石关了5年零两个月的铁血忠魂。
图为叶挺将军
其实,对于叶挺来说,这已是第二次申请入党,至于第一次申请,还要追溯到22年之前的1924年。
1924年秋天,在孙中山身边担任警卫团第二营营长的叶挺,因看不惯国民党部分官僚祸国殃民的行径,毅然决然地辞去了他在国民军中的一切职务,并向孙中山提出要到苏联学习,以期了解苏联的革命情况。
获得孙中山的同意后,叶挺便以国民党的身份前往苏联东方大学学习。
图为孙中山先生
当时,在苏联学习的中国人中,要么是共 产党员,要么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唯独叶挺是第一个留苏的国民党员。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叶挺受到了很大的鼓舞,眼界得到了飞速的提升,思想觉悟同样提高了不少,更重要的是,他不仅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更是结交了一些思想先进、富有蓬勃朝气的中国共 产党员。
1925年初,苏联红军学校特意为远道而来的中国人设立了一个中国班,这个班专门训练中国军事人才,自然少不了中国学员。
根据通知要求,叶挺与聂荣臻、熊雄、颜昌颐等人都抽调到中国班里学习,尤其是他与聂荣臻分在了同一个班,由于他对共产主义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他主动接触聂荣臻、王若飞、王一飞等中共 党员,争取他们对自己的教育帮助。
图为聂荣臻元帅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了解,叶挺认为富有朝气和战斗力的中国共 产党,才是真心为人民着想,于是,他多次向聂荣臻表达加入中国共 产党的志愿,并表示愿意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做革命的先锋。
据聂荣臻元帅会示:“叶挺思想进步,愿意向党靠拢,多次向我表示入党,我向旅莫支部汇报同意后,就和王若飞一起介绍他入了党”。
这是叶挺第一次申请入党。
1925年,叶挺从苏联回国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这是一支由中国共 产党掌握的军队。
不久,叶挺率领战士们北伐。
面对强敌,这支独立团所向披靡,一路高歌打进攸县、荡平醴陵、克取平江、勇夺汀泗、攻取咸宁、占领贺胜、攻陷武昌,简直就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很快就树立了“铁军”的威名,由此,叶挺被誉为“北伐名将”,享誉中外。
用叶挺的话说:“因为有了共 产党,我们才能成为铁军,如果我们团没有这样坚强的共 产党组织,没有共 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果我们不是共 产党的队伍,人家会不会叫我们铁军呢?我想是不会的。”
本以为,凭借自己的才能,叶挺可以为党做出很大的贡献,可以在党内有更好的发展。
可惜,造化弄人,接下来的一件事情,竟然会让他流亡德国10余年,甚至,由此离党。
图为蒋介石先生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蒋介石叛变革命,对中国共 产党员展开了残酷地镇压和屠杀行动。
此值危难之际,在国民军中任职的叶挺带领所属部队,站在了中国共 产党一边,毫不犹豫地支持中国共 产党。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 产党发动南昌起义,叶挺任前敌总指挥;同年12月,在广州起义中,叶挺又担任军事总指挥。
可惜,起义之初就遭到了残酷的镇压。
图为叶挺将军
根据聂帅的会议,在起义后的第二个晚上,关于这支起义队伍何去何从,叶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最好不要再在广州坚持,把队伍拉到海陆丰去。”
在敌强我弱时,把队伍转移出去,本是一种战略性转移,可以避开敌人的锋芒,另找突破口,以图东山再起。
可是,当时的共 产国际代表不但不听取叶挺的建议,还极力主张在广州坚持,最终,导致起义失败。
1928年1月,他们又片面地认为起义领导犯了军事投机和盲目主义的错误,要叶挺负军事指挥责任,不由分说,给予叶挺6个月的留党察看处分。
此后,叶挺前往莫斯科,并在莫斯科写了一份详细的起义报告,可是,共 产国际代表非但不理他,还说他政治动摇。
受了一肚子气的叶挺实在是想不通,共 产国际怎么会如此对待自己,在申诉无门的情况下,他选择出走,流亡德国和法国,这一走就是10年。
在国外,叶挺并没有放弃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拳拳爱国之心,他时刻关注国内的形势变化,尤其,他得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占领了东三省,这让他为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深感焦虑,在国家处于多灾多难之际,他再也坐不住了,他想回国为国家做一些贡献。
于是,他回国了,没想到一回来,他就是各方争夺的人才。
图为周恩来总理
1937年8月,周恩来在上海会见了叶挺,请他出面对红军南方游击队进行改编。
同时,国民党认为他是北伐名将,时刻想拉拢他。
最终,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他为新四军军长。
叶挺的态度很明确,当上新四军军长后,他立即奔赴延安,拜访毛主席等同志。
知道叶挺要来,毛主席在抗大礼堂亲自为他举行了欢迎大会。
在晚会上,叶挺说道:“同志们欢迎我,实在不敢当……十年内战时期,许多好同志倒下了,也有个别叛变了。坚持下来的同志,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真正的英雄……我有一段,是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又跟上来。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在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抗战到底。”
就在叶挺怀揣着雄心壮志,决心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的时候,没想到厄运已经悄悄地接近了他。
1940年10月,蒋介石发出“皓电”,要求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在一个月内要撤到黄河以北,同时,密令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相率领数十万军队相机进攻华中新四军。
1941年1月4日,趁蒋军还没有完全部署就绪的情况下,项英率领新四军9000多人开始迅速北移,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遭到蒋军的突然袭击。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就在新四军大部进入安徽泾县茂林地区时,突然遭到了蒋军的袭击。原来,狡猾的敌人早已在这里设下了埋伏,他们足足有7个师,8万多人的兵力。
新四军与实力强劲的蒋军血战了8个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
新四军除2000余人突出重围以外,大部分或壮烈牺牲,或被俘失散,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出重围后遇难。
眼看这么多战友流血牺牲,叶挺感觉心里不是滋味,他决定深入敌营,与蒋军谈判,给新四军活下来的战士,寻找一条出路。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此番去谈判,危机四伏。
在去谈判之前,叶挺将自己心爱的拐杖,从山顶扔下了深渊,以表自己大无畏的精神。
图为手持拐杖的叶挺将军与周恩来等人的合影
这支拐杖不同寻常,是叶挺流亡欧洲期间,德国友人赠送给他的信物,平时是一根拐杖,在野外训练时,可以当做凳子坐;甚至,在战场上,可以装上子弹,当做长枪使用,非常具有科技感。
叶挺走进敌营后,就被扣押起来;随后,蒋军漫山遍野寻找他那条拐杖,可惜,一直没有找到。
在被俘期间,蒋介石对叶挺威逼利诱,一方面,他声称要将叶挺交由“军法审判”,但是,碍于国内外的各种强烈谴责,未敢真的实施;另一方面,蒋介石借此机会妄想招降叶挺,安排一些所谓的“老熟人”来游说叶挺。
但是,对于叶挺来说,他“不愿苟且偷生,以玷前修,愿保其真情而入地狱”。
此后,叶挺被转押各地,从江西到桂林,从重庆到“中美合作所”再到湖北恩施,换了许多地方,蒋介石也派了许多“老熟人”前去招降他,不过,都是无功而返。
甚至,蒋介石亲自出面“召见”叶挺,厉声呵斥:“你要绝对服从我。”也未能使叶挺有半点儿屈服,相反,叶挺在六面铁壁之中,写下了一首《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啊,给尔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到(道)人的躯体哪(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图为叶挺将军《囚歌》手迹
在叶挺被关押的5年零两个月里,我党一直想方设法营救他,直到1946年春天,我党用被生俘的国民党十一战区司令长官马发武作为交换条件后,蒋介石才答应释放叶挺。
就在叶挺被释放的第二天,准确来说,是出狱后的第10个小时,他亲自动手写了有生以来的第二封入党申请书。
写完后,他便拿着这份申请书,走进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办公室兼卧室,交给邓颖超看。
邓颖超看后,很高兴,她和叶挺一起找到当时主持南方局工作的副书记董必武,请董必武过目。
董必武看后,表示欢迎叶挺的加入,并立即安排机要室“发加急电报”。
这封电报发出的第二天,党中央就以最快的速度,给叶挺回了电报。
图为毛泽 东主席
复电是经过毛主席亲自修改的:
亲爱的叶挺同志:
五日电悉。欣闻出狱,万众欢腾,你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二十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全中国都已熟知你对民族与人民的无限忠诚。兹决定接受你加入中国共 产党为党员,并向你致热烈的慰问与欢迎之忱。中共中央 三月七日。
这封复电是经过毛主席反复修改的,原稿是胡乔木草拟的,首称叶挺为“叶希夷”,毛主席改为“叶挺同志”,然后,又改为“叶将军”,最后,才改为“亲爱的叶挺同志”。
图为叶挺将军与家人
短短几天,叶挺从出狱、与家人团圆到加入中国共 产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决心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找回曾经失去的5年宝贵光阴。
可是,悲惨的命运再次降临。
1946年4月8日,叶挺同王若飞、秦邦宪、邓发等13人乘飞机,从重庆出发赶往延安,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半途中,飞机在山西兴县撞击黑茶山后坠毁,与叶挺一起搭乘飞机的还有他的妻子李秀文、女儿叶扬眉和未来得及起名字的小儿子阿九。
这一年,叶挺才50岁。
图为叶挺将军
叶挺的一生有过许多辉煌的胜利,在1972年的广州起义中,首先打出“红军”的旗号,为此,毛主席曾当面称他为“共 产党第一任总司令”;当然,他也遭受过失败、碰到过挫折,并为此彷徨过、迷茫过,但是,他总能快速地找准方向,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他的忠诚、勇敢、高尚、临危不惧,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