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夏天,雨季的到来也意味着一年一度的菌子季节开始了。云南人对菌子的热爱,从汪曾祺的散文《菌小谱》中就可见一斑:“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一片菌子气味。无论贫富,都能吃到菌子。” 云南的群山赋予了人们这份自然的馈赠,从普洱地区的见手青、大红菇,到玉溪易门的菌子,再到楚雄山林间的野菌飘香,以及香格里拉的松茸和怒江贡山的黑松露,云南的菌子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云南人对菌子的热爱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偏好:昆明人喜欢干巴菌,楚雄人偏好鸡枞,而香格里拉人则钟情于冷菌。 云南的菌子市场,如昆明木水花菌子市场,提供了多达二十多种野生菌,包括价格昂贵的松茸和日常的干巴菌、鲜甜鸡枞等。 在云南,菌子和蘑菇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菌子指的是野生菌,而蘑菇则是人工培育的。
云南的菌子季不仅是品尝美味的时刻,也是对自然恩赐的感恩。云南人对菌子的痴迷,从市场上红着眼、手持手电筒寻找菌子的人群中就能感受到。 然而,菌子虽美味,食用安全也非常重要。云南省疾控中心的专家提醒,食用野生菌时要注意“三熟”:熟悉哪种菌子能吃、烹饪菌子要完全熟透,以及去医院的路要熟。 此外,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的菌子多有毒,尽量不吃;不易识别的菌子不要吃;最好不要吃杂菌;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民间方法”去分辨菌子是否有毒;菌子一定要煮熟炒透;吃菌子最好不饮酒。
云南的菌子季,是自然的馈赠,也是文化的传承。从政府发送的毒菌警示信息,到各大餐馆张贴的毒菌图片,再到市场上人们对菌子的挑选和烹饪,这一切都构成了云南独特的菌子文化。 在这个雨季,云南人与菌子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