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5阅读
  • 2回复

[娱乐八卦]200部你不知道的“李小龙电影”,这部纪录片的事,令人啼笑皆非  [6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79823
金币
39632
道行
36950
原创
103
奖券
39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172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1-17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4-08-26) —
1971年6月,功夫巨星李小龙从美国返港并和嘉禾电影公司签约,其后推出《唐山大兄》、《精武门》和《猛龙过江》三部电影,接连创造票房纪录的同时,也在全世界掀起功夫片热潮。


其后,华纳与嘉禾达成合作,于1973年1月6日开拍《龙争虎斗》,由李小龙、约翰·萨克松领衔主演,这是世界影史上首部由华人担任主演的好莱坞电影。


正当李小龙摩拳擦掌,准备组建自己的拍摄团队前往好莱坞发展时,他却在同年7月20日在香港去世,距离《龙争虎斗》上映只有6天时间。


李小龙的突然离世令整个香港娱乐圈措手不及,当时香港电影仍未能彻底打开国际市场,像邵氏的姜大卫、狄龙、王羽主演的武侠片,在海外销量和票房都不够好。


即使李小龙已经去世了,海外片商仍然需要“李小龙电影”,因此一类被称为“李小龙剥削片”的伪李小龙电影就这样诞生了。


相信许多70后、80后网友童年都看过何宗道《李小龙传奇》,或者吕小龙《长城大决战》。在李小龙去世之后,这一类以模仿李小龙打斗、或讲述李小龙故事的“李小龙剥削片”数量极其庞大,但很少有人留意并加以统计。
直到今年,一部叫《虚龙争假虎斗》的纪录片上线美国网络,才为我们揭开上世纪70-80年代那段尘封的历史——何宗道(黎小龙)、巨龙、吕小龙、梁小龙这些曾经的“李小龙模仿者”,也重新回到资深李小龙影迷们的面前。


一、三位最具代表性的“李小龙模仿者”
70年代的香港电影圈,版权意识还非常薄弱。在李小龙去世后,由于市场的需要,香港众多电影公司都把“李小龙”看作一个充满商机的IP来开发,他们飞到世界各地的武馆和武术学校去发掘人才,寻找形象和身手与李小龙相似的武术家。


事实上,像金泰中(唐龙)、何宗道、成龙、吕小龙、梁小龙、巨龙、仓田保昭、元彪、李修贤、李截等这些动作影星都曾经扮演或模仿过李小龙,但这其中最受观众好评,拍片量最多的,是何宗道、巨龙和吕小龙三人。
1、何宗道(艺名:黎小龙)


何宗道是众多李小龙模仿者中唯一以本名被影迷们记住的影星。他于1950年6月5日出生,自幼习武,幼时家庭富裕,后来家道中落,进入电影圈发展。在李小龙去世前,何宗道已经参演过《铁三角》、《壁虎游龙》、《诡计》等几部动作电影。


1973年李小龙去世后,片商发掘何宗道主演首部李小龙传记电影《一代猛龙》,将李小龙的生平故事搬上银幕。为了全方位“剥削”李小龙,片方为何宗道起了个起艺名叫黎小龙,他的英文名也从“James”换成了与李小龙(Bruce Lee)更接近的“Bruce Li”。


由于当时的台湾商业片在制作水平上与香港电影存在差距,《一代猛龙》偏重文戏,动作场面较少,上映后市场反映并不好,只是一部平庸之作。
但远在香港的吴思远还是因为这部电影看上了何宗道,力邀他出演由嘉禾出品的李小龙传记片《李小龙传奇》。


这是70年代众多“李小龙剥削片”中最好的李小龙传记电影,由吴思远编导。由于嘉禾的授权,片中用了很多李小龙丧礼上的画面,以及他生前的照片。吴思远还请来李小龙生前的好友小麒麟、丁佩、魏平澳等人参演,叶问的长子叶准在片中饰演叶问。


电影的故事基本按照李小龙生平事迹作为发展主线,从美国留学,到回港拍戏,再到他的意外去世都有详尽呈现。吴思远又在真实的故事中插入虚构的人物和大量动作戏,对于“李小龙死亡之谜”,亦添油加醋地加入了很多“戏说”情节,使电影变得十分有趣。


正因如此,虽然《李小龙传奇》并没有还原李小龙真实的一生,却是一部妙趣横生的商业片。不仅在香港本土卖得好,在全世界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80年代引入内地后,更成为当时70后、80后一代人认识李小龙及“李小龙电影”的启蒙作品。


何宗道的身形其实比李小龙本人更高大,且形象英俊、仪表堂堂,有不少影迷都认为如果不是模仿李小龙,他也许能够取得更高的成就。何宗道本人非常崇拜李小龙,他不仅深入模仿李小龙的招牌动作和打法,也研究李小龙的著作,从中理解李小龙的思想。


因此何宗道在70-80年代一直片约不断,除了《李小龙传奇》之外,也主演了《新死亡游戏》《猛龙征东》《咏春大兄》《咏春截拳》《天皇巨星》《精武门续集》等经典动作片。


2、文镜锡(艺名:巨龙(Dragon Lee,Bruce Lei,Bruce Rhee,Moon Kyoung-seok),韩国人)


来自韩国的巨龙,身高比李小龙要矮一些,但肌肉维度相当夸张,是李小龙模仿者中身形最为彪悍的一位。
当时韩国的华川电影公司发掘了巨龙,以很低的片酬与他签约,推出了民国背景的动作片《最后精武门》


这部电影打着“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寻获的李小龙早年电影”的旗号,在片头插入大量李小龙童星时代参演的电影片段,伪装成一部“纪录片”。巨龙参演的部分,虽然他的演技上有所欠缺,但打斗动作刚猛有力,和李小龙确有三分相似,因此上映后迎来空前的成功。


由于巨龙与华川的老板合不来,打响名气之后,他就离开韩国,来到香港发展。为了更深入了解李小龙的生平,巨龙拜访了李小龙的遗孀莲达,学习截拳道技法,并从电影资料中模仿李小龙的打法,这些都对他改进动作起到很大的帮助。


巨龙并不非“一介武夫”,而是“大块头有大智慧”,他并不局限于模仿李小龙,而是在李小龙打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动作特点加以改进。他还创造了很多独特的武器,比如由双截棍改进的一端系着一截棍,另一端像锁匙扣般圈在拇指上的拇指棍。


在民国背景的功夫片《龙拳蛇手》中,他用两块磁铁来破坏反派手中的磁石剑。这些发明创造,都为巨龙的电影增色不少。虽然都是小成本电影,且故事也非常俗套,但在那个时代的观众看来非常有新意。


巨龙是在70年代中后期才到香港的,但仍然趁着李小龙热拍了36部港产功夫片,其中以《快拳怪招》、《一笑一拳》、《勇之忍者》、《龙拳蛇手》、《杂家高手》、《神威三猛龙》等片最为出名。


3、黄健龙(艺名:吕小龙(Bruce Le,Wong Kin Lung),缅甸华裔)


吕小龙原名黄健龙,是出生于缅甸的华裔,十几岁开始学习空手道,后接触不戴拳套的缅甸拳。60年代,吕小龙与家人来到澳门,迫于生计开始在澳门开武馆授徒,且频繁参与擂台实战,逐渐打响名声。


缅甸拳与泰拳颇为相似,都是以凶狠著称的拳种。由于长年累月操练,吕小龙虽长着小眼睛,身高和形象都不如李小龙英俊,但其体脂率和肌肉线条却与李小龙非常接近,因此被罗维导演发掘,邀请他到香港拍戏。


吕小龙接拍的首部电影就是《唐山大兄》的续集《唐山二兄》。由于不是武行出身,又精于实战,一开始吕小龙总是收不住力,这导致与他喂招的武师经常受伤,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电影培训之后,吕小龙才慢慢掌握把握力道的诀窍。


与何宗道、巨龙不同,吕小龙希望能够尽量隐藏自己的个性,竭力模仿李小龙,因此他在电影中的打斗动作与李小龙更为神似。吕小龙也和李小龙一样每天都刻苦训练,从晨跑2个半小时开始,加上器械锻炼,训练时间长达6个小时。


这让他常年都能保持旺盛的状态,加上多年的实战练就的好身手,出拳、踢腿的速度都比一般武师快,招式打出来非常好看。这些都弥补了吕小龙形象上的不足,让他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进入80年代后,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制作团队,并把影片卖到欧洲各地。


虽然在形象和动作上模仿李小龙,但吕小龙只在一部电影中真正扮演过李小龙,就是1980年由他自导自演的《醉蛇小子》
电影讲述李小龙从出生到去美国前的那段经历,和李小龙颇有渊源的石坚也在片中出演反派。


1987年吕小龙趁着内地的功夫热潮,回到内地自导自演《长城大决战》。他力邀“刘三姐”黄婉秋、于海、“体操王子”李宁加盟,大反派是参演过《赌神》的鹿村泰祥,因故事曲折,打斗场面精彩,曾经引起巨大反响,当时很多青少年都把他当作李小龙本尊。


二、欧美国家影迷的“脸盲”,使“李小龙剥削片”拥有广阔的市场
虽然李小龙实际上只拍摄了四部半电影,但那些和他合作过的影星,在电影圈中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其中李小龙的徒弟查克·罗礼士拍过《越战先锋》系列、《独行侠野狼》、《三角洲突击队》系列等50多部电影,还主演了《德州巡警》系列剧集。


田俊、苗可秀、小麒麟、杨斯、罗拔·禾尔等人也是星运亨通,特别是健美先生出身的杨斯,虽参演《龙争虎斗》却未曾在电影中与李小龙交手,为弥补这一遗憾,他成了很多“李小龙剥削片”中的反派,几乎和所有李小龙模仿者都对打过。




除了上面提到的何宗道、巨龙、吕小龙三位之外,比较出名的还有下面几位:
曾参演《龙争虎斗》的李小龙徒弟占·凯利,因同时具备“黑人”和“李小龙功夫”特质,成了黑人版的李小龙,在欧美主演了很多动作片。在电影中他成了007占士邦和李小龙的混合体,喜欢模仿李小龙穿运动衣,也使用双截棍,深受欧美观众的欢迎。


同样参演《龙争虎斗》的茅瑛,也成了“女版李小龙”。
她是合气道黑带三段高手,功夫扎实,动作戏从不需要替身,代表作包括《天龙八将》《铁掌旋风腿》《破戒》《合气道》等,因对欧美观众影响极大,还成了经典街机游戏《街头霸王Ⅱ》中春丽的原型。


李小龙的好友仓田保昭也曾以“卢小龙”的艺名,成了“日版李小龙”,主演过《大追踪》《神拳飞龙》《金三角》等片。仓田保昭至今仍活跃于电影圈,参演的电影极多,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和李连杰合作的《精武英雄》。


“黑龙”罗范恩是最强的李小龙模仿者,他学过咏春拳、刚柔流空手道、冲绳古武道、菲律宾拳术等多种格斗技,曾主演以“调查李小龙之死”为主线的动作片《龙争虎斗精武魂》
1994年罗范恩还曾以51岁高龄出战UFC,在八角笼中被罗伊·格雷西用背后裸绞降服。


梁小龙其实也是以模仿李小龙出道的,在电影《李三脚威震地狱门》中,他饰演去世后来到地狱的李小龙,并和阎罗王、007占士邦、吸血鬼德古拉打斗。片中甚至还有大力水手、木乃伊、钟馗、荒野大镖客、独臂刀王、座头市、杨贵妃等,是一部相当炸裂头脑的片子。


除此之外,还有留着小胡子的韩国“老年版李小龙”甘胜龙(Bronson Lee),其形象看起来有50岁。他曾和罗烈合作过《王龙》,也曾拍过韩国版的《死亡游戏》,还有《黒龙豹》《大敌手》《毒蛇》等片,但知名度不高,现在网上也很难再找到这些电影了。


其实欧观众又何尝不知道真正由李小龙主演的电影只有那“四部半”,其中知名度最高的还是嘉禾与华纳合作并全球公映的《龙争虎斗》。但市场需要更多的李小龙电影,而且欧美国家影迷都有“脸盲症”,只要长相像李小龙,打斗动作像李小龙就能接受。


因此虽然那些“李小龙剥削片”骗不了国人,在海外却拥有广阔的市场。在巅峰时期,工作狂吕小龙经常是同时要主演三部电影;何宗道也试过近一周时间没能好好休息,只要一坐下就睡着,超负荷的工作量令他们苦不堪言,表演上的敷衍就不可避免了。


由于需要抢占市场,每部电影的拍摄周期都很短,根本没时间好好创作剧本,台词是在现场配的,打斗动作也是在现场套招,这就造成创作上的粗制滥造。
吕小龙就曾坦言他有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拍什么,何宗道也觉得他拍的很多电影都是烂片。


比如:有一部电影叫《神威三猛龙》,讲李小龙去世后,有个叫卢卡斯的科学家提取了他的DNA,制造了三个李小龙,分别由巨龙、吕小龙和张一道饰演。电影还有杨斯陈惠敏加盟,但故事无厘头,打斗也缺乏创新,虽然有噱头,却只是一部平庸的作品。


根据官方的统计数字,从李小龙去世到80年代末,全球发行的冒牌李小龙电影共计约80多部,但实际数字更多,至少达到近200部


三、《死亡游戏》的推出,使影迷们真正接受了李小龙的去世
在1973年1月份《龙争虎斗》开拍前,李小龙其实一直在拍摄他自导自演的第2部影片《死亡的游戏》。但《龙争虎斗》的开机迫使他停下手上的工作,等到电影杀青,本欲继续拍摄《死亡的游戏》,他却突然去世了,只留下长达2小时的拍摄素材。


虽然电影未能完成,李小龙身穿黄色运动服打斗的剧照却不胫而走,出现在报纸杂志上,让那些无孔不入的电影公司嗅到了商机。


何宗道率先在1975年推出《新死亡游戏》,吕小龙也推出了《死亡魔塔》,这两部电影的出现,让嘉禾决定补拍李小龙的这部遗作。


嘉禾找来《龙争虎斗》的导演罗伯特·高洛斯编导,罗伯特将李小龙留下的素材大刀阔斧剪得只剩下十几分钟,又从韩国找到金泰中“假扮”李小龙。在片中金泰中出现的镜头大都只是侧脸,仅有的几个正脸镜头还戴着大墨镜,让观众看不清他的脸。


罗伯特又从李小龙主演的那些电影中剪下李小龙的正脸镜头插入电影中,其中一个主角在照镜子的镜头,他甚至剪下李小龙的脸直接贴在镜子上。


这些“技术手段”企图误导观众他们看到的是李小龙演的电影,而实际上真正有李小龙的“精华”片段只有十几分钟。


最终这部定名为《死亡游戏》(对比李小龙原片名《死亡的游戏》少了一个“的”字)的动作片于1978年3月23日上映,以344万港元的票房成绩位列全年票房榜第7位。由于李小龙生前和嘉禾签下的片约还剩下2部,嘉禾又拿他的拍摄素材在1981年剪出一部《死亡塔》


因此嘉禾出品的李小龙电影实际上有6部,但其中《死亡游戏》和《死亡塔》都是在他去世之后才上映的“伪作品”。《死亡游戏》的推出,也使影迷真正接受了李小龙的去世,随着成龙、洪金宝功夫喜剧类型片的崛起,“李小龙剥削片”开始慢慢淡出市场。


四、成龙电影的成功,将香港功夫片带进“功夫喜剧”时代
成龙原名陈港生,原艺名元楼,进入电影圈时改叫元龙,1976年罗维认他做干儿子,给他起艺名“成龙”,并给他量身定做《新精武门》,本意是希望他“成为李小龙2.0”。
但成龙当时单眼皮的形象实在有些呆,模仿李小龙的打斗动作又死板,导致电影没能取得成功。


其后成龙又主演了多部武侠片和功夫片,全都如“泥牛入海”,没能激起一点水花,罗维也接近放弃。这时候袁和平向罗维借将,找成龙主演由他执导的《蛇形刁手》和《醉拳》,竟然一炮而红。此后成龙签约嘉禾,与洪金宝一起开启了功夫喜剧电影的时代。


关于功夫喜剧类型是谁开创的,一直以来影迷们都在洪金宝和成龙两人之间吵得不可开交,但两人的风格其实也有很大差异。
洪金宝的动作偏重硬桥硬马,打斗动作华丽且技术性高,喜剧元素一般放在故事情节上,也会尝试鬼片、僵尸片等带着恐怖元素的类型片。


成龙则将喜剧元素融入到打斗中,设计动作时常会加入模仿巴斯特·基顿的动作元素,这些都提高了打斗的观赏性。进入80年代后,成龙学习了李小龙的拍摄手法,增加电影投资,到世界各地取景拍摄,这些也使电影更具商业大片气质。


与这两位的电影比较,那些“李小龙剥削片”就显得落伍和过时了,因此一个时代也最终走向消亡。何宗道最终离开电影圈回到台湾,由于常年拍片留下一身旧伤,他开始学习整骨按摩,如今在开了一家按摩店,也收徒弟教授武艺。


巨龙则回到韩国,他退居幕后,将更多时间用来陪伴家人,现为韩国电影演员协会的理事长。虽然已经不复当年,但年轻时候的好身板还在,如今巨龙还会经常跑到山上去操练身体,练破板和截拳道。


吕小龙于80年代末来到内地发展,他做起了导演,曾尝试拍过恐怖片《聊斋之鬼狐》,也曾拍摄抗日题材电影《黑色走廊》《黎明之眼》《杨靖宇》,带着满满的爱国情感。


纪录片的最后何志强导演带着主创团队参观了嘉禾、邵氏、中影的片场,由于香港电影的减产,如今那些片场早已沦为一片废墟,它们曾经热闹辉煌,也如同功夫片的没落一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热血丹心)
1条评分金币+36
huozm32831 金币 +36 - 08-2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smen
京师四门提督神爷

UID: 309051

精华: 39
级别: 天外仙宗

发帖
385999
金币
786
道行
12539
原创
906
奖券
1369
斑龄
0
道券
1233
获奖
0
座驾
C200L
设备
 摄影级
高级认证
在线时间: 25992(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7
最后登录: 2024-11-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8-26
现在这类片不吃香了
1条评分金币+4
huozm32831 金币 +4 - 08-2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01391
金币
1080090
道行
1951
原创
2155
奖券
2124
斑龄
28
道券
5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413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11-1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8-26
  关于上文提到的“200部你不知道的‘李小龙电影’”这部纪录片,它实际上是一部关于李小龙去世后市场上出现的伪李小龙电影的纪录片。这些电影是在李小龙去世后,由于市场需求,由香港、韩国和缅甸的电影公司制作的。这些电影通常由模仿李小龙的演员主演,试图利用李小龙的影响力来吸引观众。

  这部纪录片名为《虚龙争假虎斗》(Enter the Clones of Bruce),它详细介绍了李小龙去世后出现的这种类型的电影,以及当时市场上对于这类电影的巨大需求。这些电影数量庞大,但质量参差不齐,其中许多都是由李小龙的模仿者主演,如何宗道、巨龙、吕小龙等。

  纪录片还探讨了这些电影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欢迎,尤其是在欧洲和亚洲以外的地区。由于当时许多观众无法区分真正的李小龙和模仿者,这些电影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这些电影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尤其是欧洲电影院,他们认为这些电影欺骗了观众。

  总的来说,《虚龙争假虎斗》是一部关于李小龙去世后电影市场变化的纪录片,它揭示了当时电影工业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和背后的商业策略。

  1971年6月,李小龙与嘉禾电影公司签约后推出了几部创造票房纪录的电影,如《唐山大兄》、《精武门》和《猛龙过江》,并在全世界掀起了功夫片的热潮。但在他准备进一步发展其事业时,不幸于1973年去世。李小龙的去世让香港电影圈措手不及,同时也让海外片商对“李小龙电影”的需求依然存在。因此,出现了一种被称为“李小龙剥削片”的伪李小龙电影,这些电影通常由李小龙的模仿者主演,用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这些模仿者包括何宗道(艺名:黎小龙)、巨龙、吕小龙、梁小龙等。他们在70年代的香港电影圈中非常活跃,虽然他们的电影质量参差不齐,但仍然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例如,何宗道在《李小龙传奇》中的表现受到了观众的欢迎。这类电影的数量极其庞大,但直到近年来才有人开始关注并统计这些电影。

  “李小龙剥削片”是一个专门术语,指的是利用李小龙的影响力制作的粗制滥造的电影。这些电影通常由来自香港、台湾和韩国的制片人在李小龙去世后拍摄,目的是利用他的国际知名度。这种类型的电影在其他媒体中也很常见,如动画、漫画、漫画和视频游戏。



1条评分金币+16
huozm32831 金币 +16 - 08-2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