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大模型AI、AIGC产品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高冷”的,不是有收费门槛就是对网络条件有需求,相信很多人都听闻过有关AIGC产品“神笔马良”般的奇妙故事,但就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好在,在全球科技行业的努力下,AIGC也逐渐从“高冷”变得亲民,各种免费版本、本土软件的推出让体验AIGC的门槛进一步下降;另一个维度则是,Sora、Suno V3等产品的出现进一步拓宽了AIGC的能力范围,从文字到图片再到音乐和视频,借助AI的力量哪怕是普通人也能创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作品,让全社会创作的自由度得到大幅提升。
近日的一场国际性技术交流活动中,有科技公司提到,AI技术在中外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在应用落地上,中国科技企业更积极地推动AI技术落地到具体场景中,产生真实价值。对于这个观点小雷是同意的,根本原因是在福州举办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小雷的最大感受就是大模型AI在中国的确渗透得非常深入,参会的头部企业们几乎都拿出了自己的AI应用案例,其成果之丰富令人目不暇接。
在这其中,中国移动展出的AI视频彩铃新玩法有着很高的人气,小雷来到展台的时候已经有不少行业人士和观众在了解和体验。其结合AIGC能力提供短视频生成、音乐歌曲生成的能力,尤其得到大众消费者的欢迎。
在小雷看来,“AI视频彩铃”是数字中国现场乃至全行业一系列AIGC产品中颇有特色也很有代表性的产品,而将“AIGC”和“视频彩铃”二者特性结合在一起,更将擦出别样的火花。
技术和落地的“天作之合”
在展会现场,雷科技与中国移动咪咕音乐公司总经理朱泓进行了一场交流,得以进一步了解到AI视频彩铃的一些项目背景、技术细节和产品愿景。在AIGC产品、工具越来越多的当下,存在于行业中最普遍的疑问是“到底什么样的产品才是AIGC最好的载体”,而这次通过体验、了解AI视频彩铃,小雷可能找到了答案。
这次中国移动展出的是AI视频彩铃中两个核心应用的玩法:AI一语成片和AI一语成歌。
简单介绍一下,AI一语成片是国内首个面向C端用户的文生视频彩铃应用,顾名思义可以通过输入简单的关键词描述来生成一段视频,而为了与视频彩铃这一应用场景结合,目前视频长度可选9秒和15秒两种。
AI一语成歌的玩法也差不多,作为国内首个面向C端用户的文生音乐彩铃应用,同样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来生成9秒或者15秒的歌曲作品,进而设置成视频彩铃。在现场小雷上手体验了一下这两个新玩法,基本不需要太多学习成本而且生成速度较快,最终在效果上也和主流的AIGC产品处于同一水准。
值得一提的是,AI视频彩铃功能并非只能在展台现场可以体验,我们此时此刻下载咪咕音乐极速版App,在首页找到“动态”界面,然后点击“AI工具”选项就能找到这两个玩法,相信你的体验感受也会和小雷一样,其生成速度、画面的精美度都处于行业中的上游水准。
我认为AI视频彩铃是一个非常有想象力,也有实际意义的功能,它将AIGC这一技术和视频彩铃这个群众基础非常广泛的功能点结合到一起,把生成式AI能力用到了意想不到的地方,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具体聊到AIGC技术之于彩铃用户的价值,朱泓在现场为我们总结了三点:更丰富的玩法、更低的创作门槛、更活跃的社交分享。
丰富的玩法和更低的创作门槛都可以理解为AIGC能力本身的价值。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我们只需要输入描述词语就能生成对应的短视频或者歌曲,在过去无论是制作短视频还是谱写歌曲,都需要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显然和普通人无缘。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AI视频彩铃的存在能让“人人都是创作者”的愿景变得触手可及,而另一方面彩铃本身的社交和传播属性,也能让创作内容本身的价值得到彰显。
朱泓认为,视频彩铃作为AIGC应用的一种,和市面上其他产品相比最大的差异在于其包含一定的运营商属性,比如说和个人手机号码的紧密相关,“相当于一个自媒体”。只要我们需要用手机号码来通话,那么个人创作的AI视频或者AI歌曲就有相应的展示平台,而且因为手机号码对应着个人的身份,创作者会更花费更多的心思投入到内容创作上,帮助整个生态的良性循环。
除了这些特点,朱泓也强调,他认为视频彩铃和AIGC之间有着天然的契合度,可能是当前最合适的载体。“现在大多数的AI视频长度都是在9到15秒之间,这是由普遍的技术实力决定的,而这个时长特别契合视频彩铃本身的内容时长。”
内容层面的契合度还体现在内容呈现上。视频彩铃这种以竖屏短视频形式应用在手机上的产品,非常适合现阶段AIGC内容的呈现。
小雷换一个说法帮助大家理解:以目前视频生成能力的标杆Sora为例,其AI视频分辨率最高不过1080P,如果放在大尺寸、高分辨率的设备(桌面显示器、电视等)上观看就会稍嫌精细度不足,但对手机来说,视频彩铃就刚刚好。
而从内容传播的维度来讨论,视频彩铃本身也有一些明显的优势。比如说高达4亿的用户基数、每天超7亿次的曝光量,均能为AIGC内容带来流量入口和传播渠道的优势,为内容的创作带来生命力。
我们还谈到了商业模式,AI视频彩铃可能是现阶段商业模式最明确、前景最乐观的AIGC产品之一。除了上文提到的庞大用户基数外,视频彩铃业务本身作为付费订阅服务就有商业化基础,再配合中国移动的一些针对合作伙伴的商业激励动作(比如收入分成等),AI视频彩铃能够率先建立一个正向的、能够自我造血的AIGC商业模式,并给整个AI产品带来生命力。
结合AI体验、用户规模、传播性和商业闭环这四点,小雷认为AI视频彩铃本身很有机会成为行业中比较有代表性的AIGC重点应用——甚至是一个“AIGC全民级应用”。这主要是考虑到当前视频彩铃已超过4亿的庞大用户基数,而且随着AI视频彩铃生态的加速融合开放,未来会有更多的AI功能上线咪咕音乐极速版App,进一步吸引用户成为AI创作者。
无需等待太遥远的将来,就现在的国内AIGC市场环境,AI视频彩铃的出现也将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推动作用。朱泓认为,他希望AI视频彩铃在行业中扮演一个“相辅相成”的角色,既提供AI合作伙伴茁壮成长的土壤,又借助他们的能力促进生态的壮大。
我认为最理想的状态也莫过于如此。
从量变到质变
针对AIGC之外的整个泛AI行业,朱泓表达了自己的愿景:“如果能让亿万的人每天都生成视频,每天都生成新的音乐,那我们的世界将充满着更多的美好。”
行业中会比较少见到这种观点,相反大多数旁观者的情绪可能会比较悲观,比如“AI是不是要取代人类”等等。对此,小雷理解到的是AI对人类社会的价值或许也要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生活中、工作中AI的存在充盈到一定程度,我们的生活或将彻底改变。
在此之前,AI视频彩铃的出现至少会从多个角度发挥其价值,并最终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AI产业变得更加繁荣。
比如说在用户层面,低门槛的创作方式、天然的传播链条是AI视频彩铃所特有的能力。简单来说,我们创作好内容之后中国移动借助视频彩铃这个产品提供合适的分发平台,再加上一些内容算法的推荐规则等,让内容能够被熟人看到、被更多人看到,这会为用户的创作带来自驱力,最终促进内容的大量产生、生态的持续繁荣。
而从产业视角来看,我认为其价值所在还是向行业展示了新的可能性,让他们见到在头部运营商的推动下,AIGC产品在商业闭环上的新成果。个人认为,AI产品虽好但苦于没有找到真正可行的商业模式,这一次AI视频彩铃其实更多的看点在于运营商赋能,最终我们也见到了,和通讯特色产品的结合的确让AIGC迈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个人认为,AI产业当前所需的东西,除了技术、商业外,更是所谓的“AI人口”。这里讨论的其实是一个普及度的问题,大模型AI全面开花也不过两年时间,各种AIGC应用还在不断崭露头角,这意味着AI行业的发展至少还要经历不断渗透的阶段,而只有“AI人口”的数量上去了,有用户基础,行业才有发展的空间、盈利的空间。
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会认为AI视频彩铃的核心价值是和其他的AIGC应用一起培养“AI原住民”,最终让AIGC在中国市场生根发芽、进一步普及;也间接地为行业培养人才,为未来的质变做好准备。
回到眼前,AI视频彩铃作为一款颇具想象力的AIGC应用,也能够为行业提供新的参考,改变固化的思路,找到全新的方向。我们乐于见到的是未来会有更多具备真正实用价值、能够实现平台方、开发者、用户三者皆大欢喜的AI产品出现,共同将这股轰轰烈烈的AI浪潮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