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突如其来的生命终结者:猝死
猝死,光是看到这个词,巨大的恐惧感就已经笼罩在心头。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猝死人数高达55万,其中心源性猝死占猝死病因的75%,非心脏疾病占25%。心脏性猝死的年发生率约为41.84/10万,且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
什么是猝死?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特点是骤然发生、快速和无法预见,在出生后6个月和30~50岁之间存在两个高峰期。
值得注意的是,猝死与意外死亡不同,它的出现“有迹可循”。
患有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导致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这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
心脏性猝死(SCD):心脏性猝死是最常见的猝死类型,其病因多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研究表明,大多数患者在经历SCD之前4周已经有明显的报警症状。
运动过激: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也是猝死的一个重要诱因。
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食过量、吸烟和缺乏运动,这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从而导致猝死。
二、 猝死来临前,身体早有警告
猝死,虽然来得猝不及防,但来临前身体其实会有“隐藏信号”,掌握这些症状,关键时刻能救己救人。
1、剧烈头痛
酒精刺激血管和脑神经,大量饮酒可能加重这种刺激,导致剧烈头痛,这可能是猝死的前兆。
2、胸闷气促
酒精过量可能引发心脏损伤,导致心跳加快、呼吸困难,伴随脸色苍白、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
3、上腹剧痛
酒精刺激胃酸分泌增多,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导致上腹剧痛,严重时可能猝死。
4、呼吸困难
酒精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导致气道肌肉反应减弱,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呼吸困难和窒息风险。
5、心律失常
感受到心跳紊乱,心脏快速或缓慢收缩,间期延长,面色苍白、大汗等。
三、 猝死也有预防之道!医生建议: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郑如义副主任医师建议从定期筛查和健康管理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做好定期体检。
这不仅能及早发现心脏病,还能帮助评估心脏健康状况,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对于年过50岁的人来说,以及已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来说,定期开展心脏相关检查更是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从这3方面入手:
首先,保持健康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保证每日摄入多种食物,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类等,确保营养全面。
其次,坚持运动。适度的日常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心力储备,但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另外,保证充足睡眠。长期的睡眠不足可能会提高猝死的概率,每天至少需要7-8小时高质量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