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又被称之为雏鸡,它的种类非常多,身体的大小和外部羽毛的变化也很大,但是基本的特征都是相同的,野鸡在中国的分布是十分广泛的,它们通常会单独或者小群体的形式觅食。
它在中国还由于外表鲜艳无比的羽毛,被人们称之为“吉祥鸟”,寓意是吉祥如意,和我国的喜鹊一样,特别是在古代明清时期,野鸡的样貌被工匠师傅雕刻于瓷器之上。
实际上在我国的东北常常能够看到野鸡出没,之前的野鸡肉质鲜美,又富有嚼劲,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盘中餐,但现在东诶野鸡“满天飞”,当地居民是任由其飞走。
那么为何野鸡在东北无人敢食用呢?野鸡的生活习性又是什么呢?
野鸡“满天飞”,当地人却不敢吃?
东北有许多的美食,最令人们垂涎欲滴的就属“铁锅炖大鹅”了,其肉质软烂又汤汁浓郁,再加上东北盛产的小蘑菇,简直是美食界的“天花板”。
在东北随处可见的是农家院,这里有许多的山珍野味,都是平常大家吃不到的食物,比如鹌鹑、狍子、飞龙等各种野味,以便满足人们味觉上“挑剔”的口感!
东北还有四宝,它们分别是人参、貂皮、鹿茸和乌拉草,来过东北的人们知道,东北的饭菜不仅十分的便宜,而且分量给的也非常足,使得前来旅游的游客非常多。
再加上东北这里的资源非常丰富,所以也会成为野生动物的“庇佑所”,其中在东北“定居”的野鸡非常多,它也是上山打猎人的必备美食。
并且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面,鸡是一种为人们提供能量的一种食物,并且它的肉质不仅十分鲜美,其味道和汤头也是十分美味的,深受吃货们的“宠幸”。
据数据统计,人们平均每天会吃掉2740只鸡,所以从这不难看出,人们对于鸡肉的需求量是十分大的,这也就造成了大部分人们的家中都会养殖一些鸡,以此来满足日常的需求。
但是东北的野鸡已经泛滥成灾,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将其做成食物,这样的做法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野鸡是一种适应环境极强的一种动物。
不仅能够在32℃左右的温度中来回飞行,还能够在零下几十度的环境下自主觅食,它们会将自己的“魔爪”伸向人们的田地,随后再用极其锋利的爪子在地里刨食物吃。
由于东北的气候温度比较低,所以野鸡会连同冰渣里的水一起喝下,这对于它们来讲简直是家常便饭,要知道庄稼是农民的“命”,所以在看到“偷”东西的野鸡时,人们会上前驱赶。
本以为野鸡会随着人们的驱赶而选择离去,殊不知它们一点也不害怕,而是自顾自的吃着自己刨来的食物,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什么让野鸡如此“嚣张跋扈”呢?
首先就是法律为其披上的“外衣”,原先的人们通常会上山捕食野味,野鸡是人们捕食最多的肉禽动物,再搭配上山头生长极好的野蘑菇,自此东北的新菜系“小鸡炖蘑菇”诞生。
那时的人们常把野鸡作为自己的主要食物,也让无数的中国人吃饱了肚子,也正是因为这样,野鸡对于人们来说,只是一种食物罢了,以至于改革开放后人们对于野鸡的需求量增加。
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以来,便直接盯上了野鸡外表上鲜艳的羽毛,导致一些不良商家开始到处抓捕野鸡,想把它们的羽毛和外皮做成工艺品,再去出高价让人购买。
要知道,人们的贪恋性是无法被满足的,哪怕野鸡被人们滥杀的数量已经减少,人们也没有打算放过野鸡一族,开始去“偷”拿野鸡蛋去售卖,导致野鸡的数量越来越少。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恢复野鸡的家族数量,国家便开始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止,只要是捕杀野鸡的人都会受到惩罚,还会进行一定的罚款,才让野鸡的数量又逐渐恢复。
现如今东北的野鸡已经泛滥成灾,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捕杀,在野鸡吃田地的食物时,人们只能进行无休止的驱赶,也不敢去伤害他们。
不得不说,这样一说只能看到却不能吃到的滋味无比难受,特别是对于一些吃货来说,这简直是肥水流了外人田,在2018年的时候,有位大姐看到自己的田地,被野鸡祸乱的不成样子,忍无可忍的她直接抓起野鸡泄愤。
随后这位大姐将捕捉到的野鸡拉到集上进行售卖,没想到被眼尖的热心市民所举报,不但承担了巨额罚款,还直接罚了5年的有期徒刑,所以就算东北的野鸡再多,人们也不敢动啊!
保护野生动物,从你我做起!
之前的人们食物短缺,根本无法维持个人的生活,所以导致那时的人们开始过着吃糠野菜的日子,恰巧野鸡的出现,让人们又可以饱餐一顿,就算捕杀也不会进行管制。
随着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人们已经有了其他食物物可以代替,所以再去捕杀野鸡实属不妥,为了防止野鸡的数量减少,国家便出台了一些法律政策,才让野鸡活的悠然自在些。
虽然野鸡得到了保护,但仍会有不少的人捕杀野鸡,甚至是野生动物,他们会将野生动物的皮毛做成,冬季御寒恶帽子或者皮衣,全然不把中国的法律放在眼里。
除此之外,人们有的还非法狩猎野生动物,以此让它们成为自己的“掌中玩物”,如鸟类和一些鱼类等,这些都是不被法律所允许的,而等待他们的也将会是无尽的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