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香港电影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达到了一个巅峰期,当时的香港电影业百花齐放,类型丰富,包括武侠、警匪、喜剧、爱情等多种类型。而贺岁片作为其中的一种,以其轻松愉快、合家欢的特质,给观众带来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其次,那些年的香港贺岁片往往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注重影片的视听效果和观众的观影体验。这些影片通常会邀请当红明星出演,通过精彩的演技和搞笑的桥段,为观众带来欢笑。例如成龙的《红番区》、周星驰的《喜剧之王》等,都是典型的香港贺岁片代表作。
此外,香港贺岁片还具有很强的本土特色,反映了香港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价值观念。这些影片中的故事背景、人物设定和情节发展,都与香港这座城市紧密相连,为观众带来了亲切感。同时,香港贺岁片也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往往会在片尾设置彩蛋,与观众共度欢乐时光。
然而,随着香港电影业的衰落和内地电影市场的崛起,近年来的香港贺岁片已经不复往日辉煌。许多观众感叹,现在的贺岁片缺乏创意和诚意,难以再现那些年的精彩。因此,我们更加怀念那些年的香港贺岁片,它们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美好的回忆。
每逢岁末年关,就又到了各大片商使出浑身解数,争夺贺岁档的关键时间节点。2024年的贺岁档,有点淡,似乎没有万众瞩目的必看的大(指投资巨大,大卡司,大制作)电影,目前比较有悬念的只有宁浩导演、刘德华主演的《红毯先生》。
▲ 今年的贺岁档比较引人注目的还有贾玲舍身取肉,减肥成功睽违3年的新作《热辣滚烫》以及老谋子三战贺岁档,群星云集的《第二十条》,谁能想到向来拍严肃大片的张艺谋也进军巨大的搞笑贺岁片市场,真是老当益壮,不错过任何一个时代潮头。
众所周知,贺岁档是一年中最能上演票房奇迹的时间段,看电影是普通人在假期中最习惯的娱乐,在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排行榜位列前十的影片中,光是贺岁片就占据了6个席位。对于电影从业者来说,农历年前后的贺岁档绝对是兵家必争之地。
▲ 近十年贺岁档票房的大爆发,大概与国民生活方式的变迁有很大关系。直到21世纪初,春晚还是大多数中国人春节期间仅有的娱乐节目。随着电影院及越来越丰富的院线电影在全国大范围的普及,过年的时候举家进影院看贺岁片,已经慢慢取代春晚,成为越来越多国人春节期间不可替代的娱乐项目。
内地贺岁片的历史绝对算不上悠久。1997年年末,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上映,成为内地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贺岁片。
▲ 除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等著名爆笑桥段,《甲方乙方》二十多年来最令观众津津乐道的,当属片尾那句“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从1997年开始,曾经冯小刚以每年一部贺岁喜剧的节奏,在内地贺岁片市场上独领风骚,但2024年《非诚勿扰3》已排不进贺岁档,评分和口碑都很低。
其实严格说起来,《甲方乙方》并不算是内地观众第一次在大荧幕上看到的贺岁片。早在1995年春节期间,内地引进香港影片《红番区》,就首次以“贺岁片”的名义进行宣传发行。
然而,随着香港电影产业的衰落和内地电影市场的崛起,香港贺岁片的辉煌逐渐成为了历史。在21世纪初,随着冯小刚等内地导演的崛起,内地贺岁片开始逐渐崭露头角。从《甲方乙方》开始,内地贺岁片以其独特的喜剧风格和贴近观众生活的内容,迅速占领了市场。
在过去的20多年里,内地贺岁片经历了从草根到巅峰的过程。从最初的冯小刚贺岁喜剧,到后来的徐峥、黄渤等新一代喜剧演员的崛起,内地贺岁片在不断变革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然而,在2024年的贺岁档,我们似乎看不到那些熟悉的面孔和作品,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导演和新作品的尝试。
这是否意味着内地贺岁片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或许我们可以从今年的贺岁档影片中寻找答案。在众多影片中,贾玲的《热辣滚烫》和张艺谋的《第二十条》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这两部影片分别代表了贺岁档的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延续贺岁片传统的喜剧作品,另一种则是尝试突破传统、进军新领域的作品。
贾玲的《热辣滚烫》以其独特的喜剧风格和贴近观众生活的内容,让人看到了贺岁片传统的延续。而张艺谋的《第二十条》则以其群星云集的阵容和严肃题材,让人看到了贺岁片在新领域的尝试。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地贺岁片在当前历史阶段的矛盾和纠结:一方面,我们希望贺岁片能够延续传统,继续为观众带来欢笑;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贺岁片能够突破自我,勇敢尝试新的领域和风格。
总的来说,2024年的贺岁档虽然略显平淡,但仍然充满了变数和惊喜。在这个历史阶段,内地贺岁片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观众,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优秀作品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档期中涌现出来,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欢笑和感动。[ 此帖被jjybzxw在2024-02-08 11:2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