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27269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4-11-30
- 在线时间32151小时
-
- 发帖282551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71520
- 道行36950
- 原创108
- 奖券39
- 斑龄0
- 道券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27269
- 发帖
- 282551
- 金币
- 71520
- 道行
- 36950
- 原创
- 108
- 奖券
- 39
- 斑龄
- 0
- 道券
- 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3215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1-30
|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3-11-22)
—
2023年1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冷空气,甚至还出现了全国性寒潮天气过程,还伴随着多次暴雪天气,导致多地气温明显偏低,甚至让很多网友一度怀疑:今年是不是要来“冷冬”的现象。一、寒潮暴雪预警同步升级然而,这两天冷空气过后温暖平静的氛围又让大家感到困惑,比如黑龙江呼兰,监测数据显示昨晚到今天白天,呼兰竟然夜里都在零上。这种温暖的天气并不会持续太久,因为一股强劲的寒潮正在向我国南下。北极涡旋是推动此次寒潮南下的核心天气系统——超级计算机的预报中指出,北京时间11月23日晚,强大的北极涡旋将来到东西伯利亚地区盘旋。随着北极涡旋搅动西风带形成西风槽,槽底探入我国中东部,顺着西风槽北极涡旋也要将西伯利亚最冷的气团大量输送南下,从而形成一次寒潮过程。北极涡旋指的是北极地区高空的冷性大型涡旋系统,是极区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它的位置、强度和移动不仅对极区,而且对高纬地区的天气都有明显影响。北极涡旋的外围是速度很快的西风气流,它像一条无形的弹力绳,将极寒的冷空气锁定在北极地区。当北极涡旋够强,能够稳定待在北极时,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也基本不会遭受强冷空气的侵袭。但一旦北极涡旋减弱,西风带上出现大的起伏波动,暖空气就会趁机北上抢占极地,极涡一方面可能会分裂出若干个冷中心,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被迫南下寻找出路,这一来也顺便把极寒的冷空气带给了中纬度地区,寒潮天气随之到来。从形势上预测上看,我国西北-西西伯利亚地区一道强盛的暖脊将隆起,同时日本列岛-北太平洋一线也有强盛的暖脊建立,一东一西阻拦北极涡旋,从而导致了冷空气向南倾泻。在寒潮到来前,我国中东部地区暖空气极为强盛,东北平原这两天都已经大范围零上,使得冷空气降温更猛,从而形成全国性寒潮过程,今天,中央气象台已经同时升级暴雪预警和寒潮预警至黄色预警,显示大范围寒潮即将引发大范围的大风降温和暴雪天气!二、东北又暴风雪!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11月21日午后至24日,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气温将先后下降6~10℃,其中,内蒙古、东北地区、华北西部和北部、黄淮中东部等地降温12~16度,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东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超过16度,大风降温主要时段为22日至24日;寒潮影响后,最低气温0度线将位于苏皖中北部至河南中南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等地,内蒙古中东部和黑龙江大部最低气温将降至-20度以下,局地可达-30度以下;上述大部地区伴有4~6级偏北风,阵风7~8级,局地9级;23日至25日,我国东部和南部海区也将先后出现6~8级大风,阵风9~10级。而目前我国中东部极为强烈的回暖意味着,暖湿气流其实也比较强,当寒潮南下时,暖湿气流就要和冷空气正面碰撞,形成锋面,引起气流上升,产生降水。由于寒潮带来的温度低,会使降水的形式以雪为主,而且由于暖湿气流在东北地区的支援充足,会使降雪的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形成暴雪或大暴雪。而且寒潮南下时还伴随着大风,部分地区还会有暴风雪的观感。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11月21日08时至11月23日08时,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中东部、吉林长白山区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累积降雪量将有8~20毫米,局地可达20~30毫米,新增积雪深度6~15厘米,局地可达20厘米左右,主要降雪时段为21日夜间至22日。从这一预报上看,部分地区降雪量可接近特大暴雪标准。三、各种东西除了气温的大幅下降以及寒潮带来部分地区的暴雪,此次寒潮中,暖空气的强势也要推动部分地区的降雪变得复杂——部分地区将接近特大暴雪标准外,超级计算机的预报中指出,东北平原还可能出现冻雨、冰粒、雨夹雪等降水相态,甚至不排除是各种相态的降水同时到来,一会是雨、一会是冻雨、一会又从冰粒转成纯雪,这种复杂相态带来的雨雪冰冻问题,可能比暴雪更加严重。总的来说,随着近期北极涡旋的分裂和减弱,导致东亚地区的冷空气变得更加活跃,而我国东北则将成为近期冷空气暴雪的重点区域,甚至有积雪深度预报指出,此次暴雪过后,黑龙江双鸭山附近积雪深度可达60~70厘米,随着大范围降雪即将开始,暴雪预警升级,东北地区需加强防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