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81阅读
  • 1回复

[数码讨论]数字技术应用助力影视产业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217
金币
583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75
斑龄
190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05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2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4-07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3-05-12) —
从地球表面到9万公里高空,一架太空电梯直冲霄汉,升空细节逼真,宇宙背景瑰丽。春节期间,电影《流浪地球2》里这组特效镜头给观众带来视觉震撼,引发人们热议。不只太空电梯,电视剧《三体》中皑皑雪山上的大科学装置、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中灵动可爱的毛绒玩偶……这些生动而富有质感的数字特效应用,为丰富影视作品视觉效果、提升影视艺术水平提供了更多可能。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进程加快,数字特效技术的“用武之地”不断扩大。无论是展现宏大场景,还是刻画精微细节,数字特效都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其迭代升级和深度应用,正让影视创作绽放视听华彩,助推中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只要想得出,就能看得见

  数字特效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CG)等实现的视觉效果。一段时间以来,影视制作主要依靠实景拍摄,这很真实可信,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作者想象力的发挥。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有人甚至说,有了数字特效,“只要导演想得出,观众就能看得见”。

  大到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小到一盏茶杯上闪过的微微光晕,不管是高拟真度的场景人物,还是抽象夸张的动画演绎,都能通过数字特效实现。目前,数字特效不仅应用于后期剪辑,而且贯穿于影视项目策划、剧本创作、场景布置、道具制作、现场拍摄等各个环节。当下创作播映的大部分影视作品,都或多或少地用到了数字特效技术。

  数字特效是一项需求驱动型的影视制作技术,它的技术突破始终围绕“作品要达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展开。作品体裁不同,对数字特效的需求就不一样。一部科幻电影的特效时长往往要在90分钟以上,场景变换多、视觉元素数不胜数,需要稳定高效的特效技术以保证作品质量与制作效率。类似于精美工艺品的制作,数字特效也需要一道道工序进行“打磨”。观众看到的那些震撼的特效镜头,往往需经过前期策划、中期制作、后期合成3个主要步骤。首先由导演、特效部门、摄影部门等主创人员共同确定特效制作方案、美术置景方案等。其次围绕特效制作,完成模型建构、纹理贴图绘制、材质与灯光设定、效果设定等工作,这个步骤会用到大量先进技术,如现场扫描、动作捕捉等。最后进行画面合成,添加特殊视觉效果,并对作品的整体艺术风格和画面质量进行优化。只有这些功夫都做到位,才能给观众真实可信的视觉观感。

  只有认识深,才能做得真

  数字特效软件、动作捕捉设备等是特效制作的得力工具,用好这些特效利器实现理想艺术效果,要求创作者实实在在深入生活、研究生活,在对事物的认知上实现突破,可以说“只有认识深,才能做得真”。

  每部影视作品都具有独特性,所运用的技术方案并不相同。即便是表现相同场景,一部作品的特效素材也不能完全移植到另一部作品中。这就需要针对具体作品定制特效方案,做到量体裁衣。作品需要数字技术实现哪种效果,设计师就要投身相关领域系统研究学习、各个击破,制作出符合科学原理、剧情设定和作品艺术风格的特效,这就凸显了特效制作跨学科、综合性的行业特点。

  制作电影《独行月球》中赤大袋鼠“刚子”的过程,对我们来说就是一次宝贵探索。《独行月球》是一部喜剧与科幻融合的作品,袋鼠角色既要看上去真实,又要举手投足间充满喜感,这就对数字特效提出了很高要求。为此,制作团队遍查袋鼠相关资料和论文,到动物园近距离探访,研究袋鼠骨骼标本,熟悉袋鼠外观特征、生活习性和动作规律等。

  随后,团队花费8个月的时间,结合剧本中的角色设定完成特效方案设计,又用11个月时间完成数字化制作。其中,毛发效果是个难点。一只袋鼠全身约有5000万根毛发,制作团队从毛发走向、光泽、疏密分布、软硬程度等各种维度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袋鼠的毛发效果。类似的还有骨骼系统、肌肉系统、脂肪分布等,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参数,如果没有扎实的科学认知支撑,视觉呈现就会失真,以致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只有把这些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充分吸收和转化,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数字特效。

  技术进步依靠实践积累。这些年人们明显感到,国产影视作品特效水平大幅提升,涌现出《悟空传》《流浪地球》《外太空的莫扎特》《独行月球》等一批让观众“眼前一亮”的视效佳作。国内数字特效制作团队从创意到细节、从方案制定到执行落实都进步明显,在场景类、气氛类等特效制作上已经较为成熟,并且不断向新的领域掘进。比如,在难度很高的人物特效领域,国内从业者们已将目光投向写实级数字角色。相信随着影视行业整体发展和数字技术迭代升级,我国数字特效有望比肩世界领先水平。

  只有用得好,才算真本事

  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特效制作效率,更改变着影视工业流程。通过大量数字特效制作实践,创作者们认识到,制作流程管理的探索与创新至关重要。虚拟拍摄就是数字特效技术与影视制作流程融合创新的产物。

  通过不断探索,影视创作者们发现,如果将后期制作流程前置到前期拍摄中,不仅可以帮助解决特效问题,还可以降低制作成本,提高制作效率,提升视效水平。在正式拍摄前,虚拟拍摄将作品需要的道具、场景、视觉元素数字化地生成于电脑软件中,演员虽在没有实物的空间中表演,但导演可以通过计算机实时渲染,在监视器上实时看到有道具、有背景的场面。这样,创作团队就有了许多预演、试错的机会。电影《流浪地球2》几乎全片使用了虚拟拍摄技术,3000多个视效镜头中,虚拟拍摄镜头有2000多个。位于青岛的影棚中,虚拟化制作平台融合了动作捕捉、面部捕捉、虚拟拍摄、三维扫描等制作设备。通过这一平台,剧组对影片拍摄计划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虚拟化预演,不仅保障了表演效果和特效质量,还激发了主创团队新的灵感。

  虚拟拍摄的探索,是数字特效技术助力中国影视工业化、数字化快速发展的缩影。“只有用得好,才算真本事”,以特效制作模式为例,我们没有照搬国外影视工业模式,而是更注重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作品完成后通过“复盘”总结经验。难题的突破有助于技术水平的提升,也会推动艺术创新。比如,观众会发现《流浪地球2》中的行星发动机,相较于前作就更精细、更美观,这就是我们数字特效实践积累的成果。通过这些数字特效“实战”“苦战”,我国影视创作者正在借助数字技术创作具有中国风格的全新作品,正在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影视数字化发展道路。

  瞩目未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将深度应用到特效制作领域,给影视工业化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很多繁琐、重复的特效工作有可能通过智能化设备来完成。与此同时,影视创作者也要不断掌握驾驭数字技术的新本领,提高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思想穿透力。数字特效为艺术表达而生。在技术与艺术融合发展的道路上,期待更多创作者回归艺术本身,给艺术创意和思想表达插上数字技术的翅膀,助力中国影视攀登艺术高峰。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925208

UID: 193721

发帖
2219
金币
430
道行
300
原创
0
奖券
16
斑龄
0
道券
18
获奖
0
座驾
TANK
设备
P40
摄影级
初级
在线时间: 203(小时)
注册时间: 2007-05-03
最后登录: 2024-11-2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04-10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