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面对化验单上密密麻麻的20多项检测项目,还有那满满的数字和箭头的高高低低,是不是觉得相当懵圈呢?下面就教大家如何五分钟快速看懂一张血常规报告单。
对于大众来说,需要掌握血常规的核心指标有: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GB)和血小板(PLT)。
首先,看白细胞(WBC),它是我们人体的“保镖”,是我们判断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的最常用指标。
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收到身体发出的信号,继而变形,然后透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病菌入侵的部位,将他们包围、吞噬。由于要参与这场战斗,体内白细胞的数量会增高,可能会高于正常值,身体就有了炎症、发烧。
白细胞是一类细胞的总称,分别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他们各司其职,对付不同的入侵者。
判断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主要看白细胞总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比率(N%)。
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收到身体发出的信号,继而变形,然后透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病菌入侵的部位,将他们包围、吞噬。由于要参与这场战斗,体内白细胞的数量会增高,可能会高于正常值,身体就有了炎症、发烧。
一般来说,当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都明显增高时,判断可能存在细菌感染;当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增加时候,则可能存在病毒感染。
TIPS :
某些特殊病毒或病毒感染综合征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也可能会增高。因此,还需要临床医生根据病情、体检情况作出正确判断,以免发生滥用抗生素的问题。
白细胞↑:常见于细菌感染,也有可能是恶性肿瘤,造血系统疾病。
白细胞↓:病毒感染常见,严重肝病、造血系统疾病衰竭期、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细菌感染: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C-反应蛋白(CRP)值 ↑,出现任一数值 ↑,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数值正常或 ↓,伴有淋巴细胞值 ↑,则提示可能存在病毒感染。
第二,看C反应蛋白(CRP)。
它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组织损伤后会迅速增加,但是CRP 无论在病毒性还是细菌性感染时都会升高,它并不能作为判断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的准确依据。但CRP更敏感一些,它比白细胞出现的时间更早。可以做为早期感染依据。一般认为CRP 高于 20mg/L 以上时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还是要结合白细胞的变化来综合判断。
第三,看血红蛋白(HGB),这是判断贫血的常用指标。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我们血液之所以是鲜红色就是因为红细胞里面含有结合氧的血红蛋白。所以常常用血红蛋白(HGB)跟红细胞数量(RBC)结合来判断贫血的情况。
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参考值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的原因:急、慢性失血;各种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等疾病。需要听从医生建议,做进一步检查。
最后,看血小板(PLT),它是人体的“维修队”,当血管出现破损和伤口,血小板是第一个赶赴的工程兵,他们聚集一起,修补破损,起到凝血止血作用。
血小板的参考范围
血小板增高↑ :于化脓性感染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太高有血栓风险,要及时就医。
血小板降低↓ :分生理状态,如剧烈运动、女性月经期和分娩期和非生理状态,如全身性出血性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报告只是医生诊断病情的依据之一。简单来说,不能单凭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就100%断定是哪种类型的感染。真正靠谱的医生,会综合化验单数据和临床的症状,结合实际的临床经验,做出准确的诊断。
另外,采血时还有几点注意:
①采血前要避免剧烈运动,如跑跳等。激烈的运动后,应该静止15-20分钟再采血。
②发热24小时后的化验数据最有参考价值,因为白细胞增高是在发热一段时间以后才会出现。所以,当生病发烧时,不用急着立马去做血常规的化验。
③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热,出现发烧时尽量避免接种,待病情恢复后再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