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43阅读
  • 0回复

[数码讨论]青年人与短视频的关系未必是“沉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074
金币
950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75
斑龄
190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1996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1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4-13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锁定操作(2024-05-26) —
当形容年轻人与短视频的关系时,也许不少人会选择“沉迷”一词。

  短视频确已成为互联网的底层应用。《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短视频用户有8.73亿,青年群体是绝对主力军。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一代,青年会被短视频“集体攻陷”并不奇怪:“短”迎合了信息时代消费内容快餐化的需求,而“视觉化”带来的生动直观、即时满足等特点,实现了对年青一代沉浸式体验的“注意力抓取”。

  诚然,当“注意力经济”和“体验经济”成为关键性评价标准时,博关注、赚眼球的低劣内容极易充斥网络,也早有批评指出短视频是青少年过早“成人化”的重要原因。但是,经过数年沉淀,一批在短视频风潮中成长起来的年青人,也逐渐在各自领域深耕创新,以视频之名,吹起一阵清新之风。

  垂类专长+融合创意,打造破圈可能。当下的青年视频创作者往往是某个领域的KOL(意指在特定领域拥有影响力的人),并以此为基础尝试创新。如某视频网站突破千万播放量的短视频作品:《1920—2020百年变迁,我眼中的中国女性真实之美》,以淡雅的色调呈现了中国女性服饰和妆容的百年变迁。4分钟的视频串联起了布拉吉、黄军装、的确良、非主流装扮,还回顾了“五四运动”、抗日战争、上山下乡、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和电影《神女》《街上流行红裙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而在弹幕中被最多提及的,却是UP主在演绎不同历史时期人物时眼神里的光,它不仅是在展现服饰变化,更是在刻画中国女性百年砥砺前行、实现独立自由的精神与气质。

  个体故事+共同情感,实现共情可能。拒绝标签化是“Z世代”的特征,但他们并不排斥表达共同价值,只是要结合得巧妙、自然。视频创作者“哎呀轩大”在用特效技术把妈妈变成《英雄联盟》中的俄洛伊而获得百万播放量后,又响应网友“哪个妈妈不想变漂亮呢”的留言,让早忘记了穿婚纱是什么感觉的妈妈,在电脑里披上了绚烂耀眼的长裙。而真正让网友感动的,不仅是一个“科技宅”儿子为母亲“定制”裙子这件事,而且在于母子两代人在视频制作过程中流露的温馨与爱意。在最终“变装时刻”,弹幕里刷屏的“妈妈好漂亮”,相信不仅是网友的点赞,也是与自己妈妈的共情。

  硬核科学+视觉美学,赋予影像灵魂。视频创作者“亿点点不一样”把一滴水放大1000倍,通过微分干涉显微镜的加持,展现了一个纤毫毕现的浮游生物世界。科普内容虽然与以往视频区别不大,但在影像美学的展示与叙事方式的选择上,却和前辈们大相径庭:年轻的科普视频作者更愿意将每帧画面当作艺术品,而非科教片;更愿意为每个知识点配上小故事和流行梗,而非严肃解读;更愿意利用影像的节奏、光影、细节去营造探寻真知的氛围,而非直接告知观众考点所在。总之,科学的讲述方式正在变得很人文,美学的呈现内容也完全可以很硬核。

  严肃议题+轻松表达,触及更多圈层。让人有些意外的是,年轻人对严肃议题同样非常欢迎,知识类UP主“小约翰可汗”讲述较为冷门的世界国别史,平均播放量在300万以上;自媒体“歪果仁研究协会”在疫情期间制作了一批展现国际关系、文化交流的优质视频;新华社短视频《迪迩秀》以音乐剧和脱口秀的形式助力外宣,单期视频全网播放量超4亿……严肃议题经由短视频传播特质的倒逼,正在焕发新的生命力。

  “X世代看文字、Y世代看图片、Z世代看视频”,表达载体跃迁的背后,不变的是对高质量内容与传播影响力的需求。在娱乐似乎成为“众声喧哗”中分贝最高的一支时,青年群体的短视频实践依然让我们看到了专注与创新的力量。青年向上,国家向前,未来还有多少可能?尚有很多想象。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