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38阅读
  • 0回复

[美食做法]口水预警!哪里的五花肉最好吃?[1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沙漠之虎

UID: 953340

精华: 1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116514
金币
8623
道行
5233
原创
76
奖券
1733
斑龄
0
道券
17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74017(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4-11-1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11-05
— 本帖被 chn001 执行加亮操作(2021-11-22) —
近期,在抖音视频上,“脆皮五花肉”又火了。

脆皮五花肉截图。来源/抖音@大白饭

脆皮五花肉。来源/抖音@御见厨师-孟宪斌
两年前它就火过一阵,这次卷土重来,阵势更大,与之相关的点赞数动辄超过百万。点赞数忠诚地表达了吃货们对美食的喜爱。
不过,对五花肉来说,这只是它众多吃法中的一种。
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从东北到南国,再到西南边陲,五花肉化身不同的形态,满足着各地食客挑剔的味蕾。下面,就来说说,哪里的五花肉最好吃。
1
回锅肉
川菜虽然名品颇多,但回锅肉算得上数一数二。
四川当地媒体曾组织过一次最能代表川菜的“巴蜀十二品”评选活动,结果回锅肉以绝对优势称雄。
正宗的回锅肉,取材于四川本地的“成华猪”身上的“二刀肉”,再配上郫县豆瓣、甜酱、德阳酱油和香蒜苗,吃起来软糯滑嫩。所谓“二刀肉”,就是屠户旋掉猪尾巴那圈肉后,靠近后腿的那块肉,因为是第二刀,顾名思义二刀肉。

香气逼人的回锅肉。来源/网络
讲究的好处自然是好吃,缺点则是难以大范围推广,像四川连山回锅肉,一头猪只能炒四盘,虽然凸显选料之精,但对全国的食客来说,则有点残忍,而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与二刀肉“肥四瘦六”的特征最为接近,于是被用来取代了“二刀肉”,回锅肉由此得以流行全国、走向世界。
要做好回锅肉,首先肉片不能太厚,控制在0.3厘米左右;其次,煸炒火候也要掌握好,时间长了瘦肉纤维老化,肉会比较柴;第三,放调料的时机,肉片卷曲时放入豆瓣,辣椒的红色融入油中时再放甜面酱和豆豉,之后加料酒和白糖,最后加蒜苗等,这样炒出来的回锅肉气味鲜香,油汁红亮,颜色鲜艳。
在其他地方人看来,回锅肉不过是川菜众多美食中的一种而已,但对川人而言,回锅肉甚至上升到精神图腾的地步。当地人说,回锅肉是川人的九转仙丹,哪怕一天辛劳后饿得偏偏倒倒来撒不起,只要来上一盘回锅肉加两斗碗白米干饭,肉片和油汤汤一并洗白,顿时神清气爽,元气恢复。著名川籍作家车辐先生,在困难时期把郭沫若寄给他的三封信卖给了成都市文化局,所得费用就是为能吃上几顿回锅肉。

回锅肉配白米饭。来源/网络
不光民间如此,朱德、邓小平、陈毅这些四川人,最喜欢吃的菜也是回锅肉。朱德虽然患了糖尿病,还是挡不住诱惑,会偷偷吃上一两片。邓小平过生日,回锅肉是必备菜。2009年除夕,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映秀镇看望临时板房内的受灾群众,还亲自为乡亲们炒了碗回锅肉,可见回锅肉在川人心头的分量有多重。
2
腊肉
腊肉的“腊”,在古代读作“xi”,是一种肉类加工方法,即将鲜肉以盐或酱腌渍后再行风干,是为“腊肉”。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说的“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就这个意思来说,“腊”与东北烧烤里的“烤”相似,囊括世间万物。但大多数人基本上默认是腊猪肉。

腊肉切片。来源/网络
与回锅肉相比,腊肉有两个特点比较突出,其一:地域上更广泛,在川、云、贵、湘、陕以及重庆等地均可见到,很难说哪一个更正宗;其二,选材上更宽松,没有回锅肉要求那么严格,只要是肉即可。但要真正做到色香味俱全,还得是用猪五花肉做原材料。
用五花肉做出来的腊肉,表面颜色金黄泛光,内里红白层次分明,仅仅看着就令人很有食欲。做熟后切成薄薄一片,肥肉部分亮晶晶地微黄,香而不腻,瘦肉部分,咬劲十足,越嚼越香。
每年冬至前后,是制作腊肉最好的日子。以四川腊肉为例,将腌制好的猪肉挂在烧柴火的灶口,利用柴火燃烧产生的青烟熏制。有条件的人家,还建有专门的熏房,使用木炭、木屑等。熏好后的腊肉,通常还要再经过3-4个月的保藏方能达到食用的最佳风味。这类制作方法,在中华大地已经沿袭了数千年。
据传4600年前,蚩尤与黄帝、炎帝的联军作战失败后,逃回今天的湖南一带,其军队便携带着用盐腌制熏干的腊肉在大山里游走。从此,腊肉的做法便在西南一带流传下来。有明确记载的是《易经》,其中提到:“晞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意思是说将肉放在阳光下晒去水分后放入火中烘烤,就叫作腊肉。

晒腊肉、腊肠。来源/网络
真正意义上与今天腊肉接近的,则要到宋代。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写过一首《吴春卿郎中饷腊猪肉戏作古句》,其中写到:“霜刀削下黄水精,月斧斫出红松明”,说的是腊肉的色与形。
比他时代稍晚的陈元靓在所编《岁时广记·煮腊肉》中写到:“去岁腊月糟豚肉挂灶上,至寒食取以啖之,或蒸或煮,其味甚珍”,讲的则是做法。明清时期,腊肉更为普及。吴敬梓在《儒林外史》第一回写元代才子王冕时提到:“或遇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给他吃。”

腊味煲仔饭。来源/网络
时至今日,腊肉本身已经超出了美食的范畴。就像《舌尖上的中国》评价腊肉时所说的那样:“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漂泊在外的游子,每次返乡后再出发,总要带上一点腊肉,想家的时候或蒸或炒上一块,就能慰藉心中那难解的乡愁了。
3
酸菜白肉
酸菜和五花肉,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但把这两样合在一起做成菜、还成为地域特色的,则是东北人。

酸菜白肉。来源/网络
酸菜的原料,是当地很普通的大白菜。秋末冬初,加水和盐,放入缸里慢慢发酵,二十多天即可。酸菜之所以在东北流行,一定程度上是当地冬天太冷的缘故。过去没有蔬菜大棚,入冬后的几个月里,酸菜是大多数东北人猫冬的主要蔬菜来源。
经过腌制的大白菜,与五花肉形成绝配。本来寡淡的酸菜,借由猪肉的油水滋润起来;而白肉则借着酸菜去油解腻。做法上有点类似回锅肉,五花肉在与酸菜会合之前,先要用白水煮透,捞出来切片,加上酸菜一起炖。有条件的话,还会在上面加上猪血灌制的血肠。
在东北饭桌上,这是一道响当当的硬菜。

酸菜白肉炖血肠。来源/网络
这道菜同样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当年,东北是满族人的天下。满族的头头祭祀喜欢用白肉。祭祀结束后就把这些肉赏赐给大臣们,不过,满族传统的白肉是清水原味,不加盐,吃起来没啥味道。后来人们给它配上酸菜,一下子找到了白肉食用的正确方法。
不妨想象一下,数九寒冬,外面大雪纷飞,一群人坐在桌前,吃上一锅热气腾腾的酸菜白肉锅,整个人一下子就暖和起来。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东北人为什么那么热爱这道菜了。

围坐在一起吃热气腾腾的酸菜白肉。来源/网络
4
红烧肉
如果说,上面三道菜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那么红烧肉可算是流行范围最广的了。肥瘦相间、红白相映的五花肉,似乎天生是为红烧肉准备的。经过制作的五花肉,肥而不腻,瘦肉筋道,色泽红亮诱人,入口酥软,圆满解决了人们吃肉方面肥与瘦的纠结问题。

红烧肉。来源/网络
红烧肉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5世纪。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红烧肉的具体做法,这是目前传世文献中的最早记录。明清时期,红烧肉这道千年美食依然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而且烹饪技法上又有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清代学者、美食家袁牧在《随园食单》一书中介绍了三种红烧肉的做法:“或用甜酱,或用秋油,或竟不用秋油、甜酱。每肉一斤,用盐三钱,纯酒偎之;亦有用水者,但须熬干水气。三种治法皆红如琉泊,不可加糖炒色。”
到了今天,红烧肉在做法上更加丰富。湖南红烧肉喜欢搭配干豆角;江西的喜欢加入当地盛产的竹笋,同时还会加些红辣椒和高度白酒;江浙一带喜欢放梅干菜;无锡的搭配面筋;上海的搭配百叶结。这些配料的加入,往往使得肉的味道更加丰富。
在红烧肉这道菜上,有两个人贡献很大。
一个是苏东坡。作为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曾专门写过一首《烧肉歌》:“慢着火、少着水,柴火罨焰烟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歌中内容是苏东坡的经验总结。1077年,他任徐州知州。当年夏天,黄河决口,徐州城被洪水围困,苏东坡带领全城百姓筑堤保城。老百姓感其行,杀猪宰羊送到他府上。苏东坡推辞不掉,就将送来的猪肉做成红烧肉,回赠给参加抗洪的老百姓。百姓吃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称之为“回赠肉”。而他在杭州任知州时,再次烧肉款待民工。如今,“回赠肉”成为徐州的传统名菜,而他在杭州做的红烧肉,则被后人亲切称之为“东坡肉”,成为一道江南名菜。

苏东坡画像。来源/网络
第二个是毛泽 东。湖南红烧肉又被称作毛氏红烧肉。据毛泽 东的同班同学周世钊回忆,当年他们在湖南第一师范上学时,该校每周六都做红烧肉,用的是湘潭酱油加冰糖、料酒、大茴慢火煨成,肉用带皮的五花三层,八人一桌,足有4斤肉,从这时起就爱上了这个菜。

毛式红烧肉。来源/网络
所以,红烧肉已经不仅仅是一道菜,其本身还承载了珍贵的历史文化!
5
烂肉面、风酱肉
相比于前面几种做法,烂肉面和风酱肉就比较小众了。
烂肉面是老北京名吃。老舍在《茶馆》里这样描写“烂肉面”:那年月,时常有打群架的,但是总会有朋友出头给双方调解;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大茶馆特殊的食品,价钱便宜,做起来快当),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老北京名吃烂肉面。来源/网络
这是个廉价的饮食。所谓“烂”,一是说肉烂;二是说肉本身的不讲究,都是趁肉铺收摊时买人家的碎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烂肉面一度销声匿迹,但很快重出江湖,并出现在不少高级酒店的菜单上,只是碎肉换成了五花肉。
风酱肉是四川羌族的一种特产,选用的原料是猪五花,制作办法是不用烟熏,通过自然风干。制好的风酱肉,少则存放一年,多则三五年,放的时间越长,色、香、味越佳。20世纪初,英国旅行家亨利·威尔逊到瓦屋山采集标本时,品尝了风酱肉后赞不绝口,专门写文章在西方报纸上介绍这款美食。

羌族风酱肉。来源/网络
民以食为天,五花肉能够跨越地域和时空的障碍,持久地受到吃货们的青睐,自然与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不无关系。
至于说五花肉哪里最好吃,只能说,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1条评分金币+14
chn001 金币 +14 鼓励一下 2021-11-2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