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546371
-
- 注册时间2008-09-23
- 最后登录2024-11-18
- 在线时间25529小时
-
- 发帖6970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76
- 金币17136
- 道行5638
- 原创799
- 奖券5621
- 斑龄3
- 道券183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546371
- 发帖
- 69700
- 金币
- 17136
- 道行
- 5638
- 原创
- 799
- 奖券
- 5621
- 斑龄
- 3
- 道券
- 183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2552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4-11-18
|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1-06-07)
—
相对于乌镇、西塘、周庄等水乡来说,南浔似乎要陌生一些,名气也不怎么大。然而,它的历史人文底蕴并不比上述水乡古镇少。轻轻地翻开尘封的历史,南浔距今已有3500余年的历史,有的是故事,有的是荣光,只是并没有被太多的人关注而已。南浔古镇地处杭嘉湖平原北部,太湖之南,东与江苏苏州吴江接壤,西距湖州市区32公里,是湖州市接轨上海的东大门。南浔古镇历史悠久,南宋以来已是“水陆冲要之地”,公元1252年建镇后,取南林、浔溪首字,改称南浔。历史上南浔曾是富可敌国的重镇,单靠两个“粮仓”而造福九州百姓。明万历至清中叶,南浔经济空前繁荣鼎盛,清末民初已成为全国蚕丝贸易中心,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富豪达数百家,民间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都说南浔不单外美,而且内秀,还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我千里迢迢慕名而来,为一睹水乡诗画一般的古镇神韵。历史的脚步如此轻悠,那古老的石拱桥、夹河的小街水巷、依水而筑的民居,蜿蜒逶迤的河道,相连的石桥,依然还是历代文人的水墨画里的清秀模样。乌瓦粉墙,河埠石阶,木柱廊檐,小船来往,蓝天白云,水中倒影,都是那么的清幽雅致,仿佛进了仙境。穿过小巷,踱过古桥,四周的景色尽收眼底,河岸黛瓦粉墙绿柳拂水,与河水中的倒影融在一起。河边洗衣的姑娘,映着俊俏的脸庞,潺潺的河水,在阳光下形成了暖色调。河岸边中西合壁的巨宅宏厦、还有高过墙头的古松翠柏,依然无言的诉说着她千年沧桑的岁月。身为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南浔或许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一个。周庄有陈逸飞画过的方圆双桥,甪直有叶圣陶写过的万盛米行,乌镇有茅盾笔下的林家铺子,南浔呢?默默守望着浓厚的文化积淀,等待着不多的但是真正懂她的游人们,毫无怨怼。沿着南西街徐徐向南,望衡对宇的街衢较之乌镇更为开阔和宁静,游人寥寥无几,连店铺都是懒洋洋的,最为逍遥自在的照旧是溪畔的垂柳和噪蝉。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江南小镇个个都拥有文脉兴盛的背景,无数的进士、秀才诞生于此,南浔亦不例外。镇史馆不仅有南浔镇的历代沿革介绍和丰富的方志文献,还专厅记载了血腥的清代第一宗文字狱----庄氏明史案的来龙去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是其中一典,让人有时代兴衰、沧海一粟的感慨。过广惠桥进入刘氏梯号,走过几进传统的中式建筑,后院竟隐匿了一处红砖大楼:古罗马式台柱,法国琉光玻璃、还有油画和壁炉,无不充满西方哥特式美学况味。红房子仿似嫁到中国的外国媳妇,在金黄的头发上插上一支龙凤簪钗,“养在深闺人未识”,躲在后院闺房,“羞颜尚不开”。再走进求恕里,幽深曲折里弄中的“鹧溪小隐”的牌坊,透露出的是无言的谦逊与收敛。而张石铭故居则保持了中国大户人家的传统建筑风格,考究细腻的布局设计配合精美绝伦的雕花工艺,从正厅到轿厅,从厢房到书房,从议事堂到小陪弄,无不展现出一种大气、一种风格,在传统伦理的无形力量下的臣服与秩序。一直以为“小莲庄”是一个庄园,没想到原来是座私家花园。它始建于1885年,是清光禄大夫刘镛的庄园,因慕元代大书画家赵子昂建湖州“莲花庄”之名,故日“小莲庄”。一颗郁郁葱葱的大树,替“小莲庄”的门楼遮着阳光,历史的余韵在它古老的青灰瓦上,婆娑了一道道年轮,它依然深情的眷守着这片土地,无言地诉说着过往。手指轻轻抚摸着微凉的门石,却意外的触碰了它静默的沧桑美感。西式门楼原本是“小莲庄”的正门,因为江南水乡主要靠水上交通,园前这条河道跟运河相通,当年船只可以直接从这边上河埠头靠岸,从正门进入“小莲庄”,“小莲庄”三个字由郑孝胥所题。百年野生紫藤树是“小莲庄”内少有的自然景观,在“小莲庄”建园前便一直生长与此,主人刘镛一直认为野生紫藤映照着紫气东来,是刘家大富大贵的象征,故令专人精心侍弄,现已成为“小莲庄”内一景。“小莲庄”由家庙、义庄和园林组成。园林分外园、内园,环绕着长廊曲桥、楼亭阁榭,可与苏州园林媲美。内园的主体是一座偌大的太湖石所叠砌而成的假山,东栽青松,西植红枫,山有三重崎岖小路,盘旋曲折,并有洞穴过穿,悬崖间架一桥,山巅筑亭。外园的主体是占地十亩的荷花池,池畔有“东升阁”,中西合璧,美仑美奂。刘氏家庙与园林长廊一墙之隔,是刘氏家族祭祀祖先之所。传说只有被皇帝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说白了这种宗祠文化也就是一种“怀抱祖德”“饮水思源”的孝思表现,无疑这也成了家族炫耀的资本。家庙坐北朝南,门前有两座石牌坊和两只石狮,里面装饰豪华,富丽堂皇,雄伟壮观。从南至北依次为照壁、石牌坊、门厅、过厅、正厅和“馨德堂”等。那高高的门槛实在让人难以跨越,那是声望和地位的象征,刘镛官居二品,他家的门槛自然就高了。家庙门口有两个大石狮子,母狮子怀抱一头小狮子,面容慈爱;雄狮则比较严峻,一副深沉的样子,我想这一定是暗喻刘家的家训——“慈母严父”吧。家庙正厅厅堂高大,气宇轩昂。明间高悬的是宣统皇帝御赐的“承先睦族”九龙金匾一块,由此可见刘家的荣耀非同一般。最具特色的景点要数“嘉业藏书楼”了。南浔文化底蕴深厚,人材辈出,书香飘逸,空气中弥漫着和谐的暗香,相信每一个到过南浔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此楼缘于末代皇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的九龙金匾而得名,整个建筑呈中西合壁风格。进入正门,只见左边是一荷叶形的莲池,沿池环绕着由太湖石堆垒而成形似12生肖的假山。最引人注意的是那3米多高的“啸石”,上前凑近石上小孔,使劲一吹,便如虎啸般声震全园。藏书楼为回廊式的两层楼房,中间的大天井如同一个大球场,四边由7间两进和左右厢房组成,共有书库52间。此楼创始人为刘镛之孙刘承干,历时20年耗费白银30万两所造,藏书60万卷。刘还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刻书200余种。这些藏书和雕版现在已捐给国家,成了国家文化宝库中珍贵藏品。南浔古镇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仅宋、明、清三朝统计,有进士41名、京官56名、州县官57名。近、在全国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有80多名。提到南浔,关键词中肯定有“百间楼”。百间楼因两岸傍河建楼百间,又架长板石桥连接两岸故称为“百间楼”。傍河而筑的百间楼,有的充分利用空间筑骑楼,有的楼前连披檐,故街道行人方便,雨季可避雨,夏季可遮阳。百间楼的封火山墙,有三叠式马头墙;也有琵琶式山墙,高低错落,极富情趣。“百间楼”的建筑即保持明代建筑风格,又具有清代建筑遗韵。嘉庆年间张镇曾有赞美百间楼的诗句(张镇《浔溪渔唱》):“百间楼上倚婵娟,百间楼下水清涟;每到斜阳村色晚,板桥东泊卖花船。”描绘出一幅形象生动如诗如画的秀丽景色和水乡风光。“百间楼”是至今为止保存得最为完整,并留有传统风貌的沿河居民群落,全长400余米,有门面154个,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一路风景走过,亲眼看着这些随历史岁月流逝的痕迹,任凭晓风垂柳拂面,心中不免波澜起伏。我把脚步交给了南浔,把思想交给了南浔空中散出的古老气味。我要让心去徜徉,让它领受一下江南古镇独有的风情。古镇南浔,曾被历史重笔描绘,,如今又被游人的兴致描摹。今天她的古老风韵,又让南浔这棵古木再度绽放出鲜艳的花朵。于是古老离青春很近,青春距南浔咫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