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近日发表《发展智慧农业 建设数字乡村》一文指出,我国农业在经历了人力和畜力为主的传统农业(农业1.0),以广泛应用杂交种和化肥、农药的生物-化学农业(农业2.0),以农业机械为生产工具的机械化农业(农业3.0)之后,正向以信息为生产要素,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智能装备应用为特征的智慧农业(农业4.0)迈进。
赵春江表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谁来种地、怎样把地种好的重大问题,面临着质量效益不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等挑战。围绕农业“保供给、促升级、提效益、可持续”发展理念,“十四五”我国智慧农业应围绕以下三大战略目标进行任务布局。
电脑替代人脑
通过农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涉农人员运用信息与知识水平和管理决策能力。
机器替代人力
通过农业智能装备的创新发展,核心解决农村劳力短缺、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自主安全可控
核心解决卡脖子与短板技术,确保安全自主可控。
重点任务
建设人机协同的天空地一体化数据信息采集体系
在农业全产业链主要环节部署农业物联网、农机车载监控应用终端,与农业遥感、农业无人机和传统人工采集系统结合,实现对农业生产全领域、全过程、全覆盖的实施动态监测。
建设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与应用体系
顶层设计、统一标准、分布存储、集中管控,搭建统一开放的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全局性、区域性、专业性(优先种植业、养殖业、农机、种业、耕地、科教、典型农产品)大数据;建设基于大数据的“一张图”(农业生产要素、环境要素、产业布局等);开展基于农业大数据的创新应用,融合农业一二三产,提高生产调度、决策、管理、服务能力。
加大农业智能装备应用
针对农业产业链中劳动密集的环节,加快发展大田作物精准播种、精准施肥/药、精准收获等智能装备,设施农业育苗移栽、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智能控制等智能化装备,设施养殖中环境控制、精准饲喂、疫病防控等智能化装备,以及农产品加工、冷鲜物流智能化设备。
实施一批智慧农业重大工程
围绕效率型、效益型、效果型三类农业,在农产品优势产区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5G和先进适用智能化农业装备,应用于农业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促进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