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67阅读
  • 0回复

[红楼梦]红楼梦深度解读:贾母为何犹豫不决,迟迟不定下宝黛的亲事?[1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79393
金币
32574
道行
36950
原创
101
奖券
39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165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1-1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7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0-11-27) —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是《红楼梦》的故事主线,因此他们的爱情悲剧其实可以串联起《红楼梦》中很多人物关系,比如“金玉良缘”、“木石姻缘”的站队情况,哪些人赞成金玉良缘,哪些人赞成木石姻缘,这些人为何会有不同的立场等等。
作为贾府最高领导人的贾母,一直被认为是木石姻缘的坚定支持者,也正是因为贾母的支持,贾府内部宝玉、黛玉将来会结为姻缘的舆论,一直远远高于所谓的“金玉良缘”,至少单看前80回一直是这样的(不考虑高鹗续写的后40回)。
比如第55回,王熙凤和平儿曾一起计算贾府未来几年的重大花销时,完全将宝玉、黛玉的婚事放在一起计算了,且看原文:
平儿道:“可不是这话!将来还有三四位姑娘,还有两三个小爷,一位老太太,这几件大事未完呢。”凤姐儿笑道:“我也虑到这里,倒也够了: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第55回
在王熙凤看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是板上钉钉的事,所以才会这般计算花销;另有第66回,小厮兴儿在跟尤二姐、尤三姐汇报贾府内部情况时,尤二姐开玩笑要将尤三姐嫁与宝玉,结果兴儿明确表示未来宝二奶奶的位置应该就是林黛玉无疑了:
兴儿笑道:“若论模样儿,行事为人,倒是一对儿好的。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口,那是再无不准的了。”——第66回
可见在贾府,从上级到底层,大家都认为贾母认定了林黛玉做宝玉未来的妻子,第25回,王熙凤借着吃茶之机打趣黛玉“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时,脂批亦云: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其不然?叹叹!
整个贾府人,敢这般笃定地认为林黛玉是未来的宝二奶奶,其核心论据便是:贾母是林黛玉的直接监护人!
林黛玉不是一个物件,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古代封建社会婚姻是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换句话说,林黛玉要成亲,是需要父母做主的。
贾敏、林如海还没有去世的时候,林黛玉的监护人是他们俩,林黛玉嫁给谁,怎么嫁,嫁妆多少等等,都是需要贾敏、林如海来为女儿谋划的。可问题是这两个人都去世了,然后林黛玉被贾母接到了荣国府生活,也就是说,在不知不觉中,林黛玉的监护人由自己亲生父母,变为了贾母。
这一点贾府中人从上到下都看得很清楚,林黛玉原来在姑苏居住,是贾母将其接过来的,你既然主动将人接过来,那么便要对林黛玉的未来负责,这个未来,就包括林黛玉的婚嫁问题。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贾母对林黛玉婚姻所承担的责任,远远重于对贾宝玉的责任。因为贾宝玉还有贾政、王夫人这一对儿父母为他筹谋,林黛玉却只有贾母这么一个“监护人”,这也是为何紫鹃一直规劝林黛玉趁着老太太身体还好,赶紧作定了大事要紧:
紫鹃笑道:“到不是白嚼蛆。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上无父母,下无兄弟,谁是知疼着热的人?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称心如意呢!”——第57回
紫鹃这番话透彻至极,老太太作为林黛玉的监护人,对她的未来负有责任,万一哪一天老太太去世了,或许贾政、王夫人等人也会碍于亲戚脸面,给林黛玉寻一门亲事,可他们能像老太太那样用心吗?林黛玉进贾府,本就不是贾政、王夫人要求的,人家用心帮你嫁个好人家是情分,随便帮你找个人家嫁了也正常。
大家先理清这个前提,才能继续分析“贾母为何不定下宝黛亲事”这个问题。
贾母对林黛玉的婚事负有绝对责任,而贾宝玉和林黛玉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人也彼此相互喜欢,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贾母也的确有促成宝黛婚姻的意愿,可问题在于,林黛玉的婚事贾母能拍板,可贾宝玉的婚事,贾母就没这么大权力了。
我们客观论来,对贾宝玉的婚娶起到决定作用的人共有四个,分别是:贾政、王夫人、贾母、元妃。
贾政、王夫人是贾宝玉的亲生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婚嫁拥有绝对话语权;贾母是荣国府的老祖宗,贾宝玉从小跟着她长大,贾母对其溺爱非常,所以贾母的意见也有相当的分量;元妃是贾宝玉的姐姐,又是宫里的贤德妃,她撑起了贾府的政治脸面,虽然四人之中,她年纪最幼,但她的政治地位决定了她的话语分量。
那么问题就简单了,这四个人对贾宝玉的婚姻人选是如何看待的呢?


贾政对宝玉婚姻的考量

先来说说贾政,单就《红楼梦》文本而言,贾政对“金玉良缘”、“木石姻缘”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态度倾向,他总觉得贾宝玉年纪还小,现在应该好好念书,娶亲的事过几年再说,譬如第72回,赵姨娘为儿子贾环谋求彩霞做姨娘人选时,贾政就是这般回答的:
是晚,(赵姨娘)得空便先求了贾政。贾政因说道:“且忙什么?等他们再念一二年书,再放人不迟,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年纪还小,又怕他们误了书,所以再等一二年。”赵姨娘道:“宝玉已有了二年了,老爷还不知道呢?”贾政听了,忙问道:“谁给的?”——第72回
贾府向来有爷们娶亲之前,先在屋里放几个通房丫环的规矩,眼下贾政连通房丫环都觉得太早,更别提为宝玉娶亲了。
当然,如果硬要分析贾政更欣赏林黛玉,还是薛宝钗做自己的儿媳妇,笔者更倾向于林黛玉(笔者主观猜测,诸君自行判断相信与否)。
贾政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喜欢书香门第,他不喜欢俗气太重的家庭,比如他的大儿子贾珠,娶的就是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女儿李纨;再有第79回“贾迎春误嫁中山狼”,贾政反对与孙家联姻,就是因为孙家不是书礼簪缨之族:
贾政又深恶孙家,虽是世交,当年不过是彼祖希慕荣、宁之势,又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门下的。又非诗书名族之裔,因此倒劝谏过两次。无奈贾赦不听,也只得罢了。——第79回
所以相比较林家和薛家,贾政无疑更喜欢林家多一点,林家书香门第,薛家皇商之家,前者游弋于文墨之间,后者徘徊在世俗之中。
另外,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与贾政私交甚厚,意气相投,第3回林如海给贾雨村写介绍信时,曾提起荣国府的两位内兄,即贾赦、贾政,其中对贾赦一句话带过,唯独对贾政夸赞不已:
如海笑道:“若论舍亲,与尊兄犹系同谱,乃荣公之孙。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之职,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情操,亦弟亦不屑为矣。”——第3回
由此观之,贾政与林如海亦当有知己之交,甚至笔者怀疑,林如海临去世前,曾跟内兄贾政叮嘱过帮忙照顾女儿黛玉的相关事宜。
当然,会有读者提出:薛家乃是四大家族之一,林黛玉只不过是一个孤女,贾家和薛家联姻属于强强联合,贾政身为荣国府的男主人,必须为家族利益考虑。
但这个说法很自作多情,为何?因为纵观四大家族,数薛家没落得最厉害,其他三大家族(贾、王、史)至少还能维持表面繁华,可薛家已经携家带口开始抱大腿了。
薛家自从薛父去世后,薛姨妈慈祥有余,能力不足,根本撑不起薛家这么大个烂摊子;儿子薛蟠则是个不学无术,花天酒地之徒,能力还不如贾珍、贾琏、贾蓉这些人,甚至书中记: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识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
虽然有个既博学,又聪明的薛宝钗,但到底是个女眷,将来是要嫁人的,她能起到多少作用?薛家一家三口,来到京都,自家明明有田地房屋,但却一直住在贾家,其本质就是依赖贾家的馀荫。
当然,笔者并不是说薛家脸皮厚,死赖在贾家不走,笔者甚至认为有可能是贾政、王夫人等人主动让薛姨妈一家住在贾府,以便照顾他们一家三口。
可这也从侧面说明,薛家早已是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矣,跟薛家联姻能有什么政治好处?薛家是薛蟠有潜力,还是薛姨妈能光耀门楣?
贾家与薛家联姻,并不能得到所谓的政治利益,反而要成为保护薛家的大腿,第80回夏金桂扰乱薛家,大骂一通时,亦曾骂道:谁不知道你薛家有钱,行动就拿钱垫人。又有好亲戚辖制着别人。你不趁早施为,还等什么?这话虽骂得难听,颇有泼妇骂街的嫌疑,但疯话中到底还有几分真实。
还是那句话,贾家也已经是贵族圈边缘的家族了,否则薛宝钗、林黛玉都不在贾家的联姻范围之内,贾家大可以找个更高门楣的贵族之家联姻,去抱别人家的大腿,以挽回自家的衰颓之势。
贾宝玉娶薛宝钗,不是强强联合,最多算是个抱团取暖而已,对所谓的家族利益并不能产生重大冲击。


王夫人为何选择薛宝钗?

我们再来说王夫人,她是明确站在金玉良缘这一边的。王夫人出身权宦之家的王家,心中颇有权术,她对宝玉的婚姻有着更加现实的考量——谁是宝二奶奶,谁就能接管荣国府的管家权。
王熙凤管家,是王夫人不得已的下下之策,虽然王熙凤是自己的亲侄女,但她却嫁给了贾琏,所以严格说来,阿凤是荣国府大房那边的人,到底不是自己人,可荣国府上下女眷中,又只有王熙凤有这个实力管家,加上亲侄女这一层关系,王夫人这才松口,将管家权暂交给宝钗。
所以王夫人需要一个帮手,一个能帮助自己管家的宝二奶奶,这样就可以将管家权从王熙凤手中收回来。薛宝钗和林黛玉,显然是宝钗更符合王夫人的期许。
宝钗是王夫人的亲外甥女,两人是有血缘关系的,而且宝钗为人稳重,能力也不错,她如果嫁给宝玉,荣国府二房这边将如虎添翼,彻底收回管家权。
反观林黛玉,一方面跟王夫人的亲戚关系没宝钗近,另一方面,黛玉自小便有不足之症,长年多病,不适合管家,如果林黛玉成为了宝二奶奶,贾母基于对黛玉身体的考虑,必然不会让她负责管家,也就是说,管家权还在王熙凤手中,一年两年还可以,几十年呢,恐怕到时候管家权在不知不觉之中就转移到大房那边去了。
另外,王夫人选择宝钗,还有个人喜好因素在作祟。林黛玉风流婉转,个性极强,不符合王夫人的审美,王夫人更欣赏宝钗这种温柔敦厚,踏踏实实做事,毫不张扬的女子。
其实放在今天,也明显是宝钗这种性格的女子更受欢迎,这是几千年来的审美底蕴,一时半会儿改不了的。很多言之凿凿称喜欢黛玉的读者,可能现实中遇到性格张扬,爱显摆才华的女子,反而会觉得这个女人“不正经”,叶公好龙的现象今天比比皆是。


贾母并不是铁了心支持木石姻缘

对于贾母,她对林黛玉的未来负有绝对责任,我们也相信,贾母肯定会为林黛玉择一门好亲事,但对象却不一定是贾宝玉!
林黛玉确实是贾母心中宝玉婚姻的一个人选,可这个人选是待定的,换句话说:贾母也没想好,是不是一定要将林黛玉嫁给宝玉。
第50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贾母看见宝琴雪中捧梅的景象,一时间看迷了,下来就开始询问薛姨妈宝琴的生辰八字,似有求配宝玉的意思:
贾母因又说及宝琴雪下折梅比画儿还好,因又细问她的年庚八字并家内境况。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要与宝玉求配。薛姨妈心中固也遂意,只是已经许过梅家了。因贾母尚未明说,自己也不好拟定。——第50回
有不少论者认为,此处贾母是在敲打薛家,意为暗示“我不考虑金玉良缘”,实则是自我主观臆想。《红楼梦》全书,要说贾母敲打贾家,只有第29回的清虚观打醮,而且自打醮之后,金玉良缘便已偃旗息鼓,再也没有传播的兆头,贾母没理由又敲打薛姨妈。
而且清虚观打醮之敲打,前有“元妃赐礼”相照应,可谓有头有尾;第50回的所谓“敲打”,前没有情节对照,后没有结果伏笔,俨然是诸多论者臆想出来的。
因此,此处贾母是真的想要为宝玉求配宝琴。黛玉虽然是贾母心中宝二奶奶的人选之一,但一旦遇到更优秀、更合适的女子,贾母也是会心动的。
很有意思的是,看透这一切的第一人居然是局中人林黛玉,真配得上“心较比干多一窍”这一称誉。
且看第32回,贾宝玉和史湘云、袭人论“国贼禄蠹”,林黛玉刚好从窗外听到宝玉那句“林妹妹何曾说过这种混账话,若是她也说这种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黛玉心中沸然,一时间思绪万千,她的心理很有意思:
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刻骨铭心之言,无人为我做主;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第32回
林黛玉那句“无人为我做主”,可谓疼煞读者心。其实此时贾府内部已经盛传贾母支持宝黛爱情的消息了,比如第25回王熙凤的吃茶打趣,可林黛玉却不能完全相信这种传闻。
于是到了第34回,贾宝玉被贾政笞挞,林黛玉午间偷偷探望宝玉,哭得梨花带雨,贾宝玉令晴雯给黛玉送去两块旧手帕子以表心意,林黛玉收到手帕子后,她的心理是这样的:
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意思,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手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手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于我,又令我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第34回
黛玉之感慨“我这番意思,不知将来如何”,由此观之,林黛玉本人对自己的未来始终抱有悲观态度,尽管周围的人都说贾母赞同木石姻缘,将来肯定要将你许配给宝二爷,可黛玉始终不相信这种传闻,亦或者说,她并没有百分百相信贾母。
贾母并没有向林黛玉流露出过她的支持,这种态度让黛玉感到不安,都说老太太溺爱黛玉,可这份溺爱,也不过是多给点零花钱、多在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上给予帮助,老太太始终没有跟黛玉有过交心之举,所以第45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时,林黛玉面对宝钗的言语关心,感动得几乎掉泪,并且说了这一段真心话: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还不受用。”——第45回
林黛玉在贾府生活多年,从未受到过长辈的交心教诲,贾母也在其中,这也是林黛玉心理上不拿自己当“贾家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面对宝钗的关心照顾,又是劝她少看杂书,又是分析病情,送燕窝给她保养身体,全都是站在她的角度,为她考虑的好话,林黛玉立刻就被感动了——黛玉本就是“情情”之人!
林黛玉身为局中之人,加上她的敏锐洞察力,导致她能感受到贾府众人,乃至读者所感受不到的贾母的微妙态度,她始终没有放下戒备之心,亦或者说,林黛玉早已料到自己的悲剧未来。
而总揽全书,贾母对林黛玉婚事的态度,并没有我们期望的那般热烈,贾母始终是理性的,她不会顶着王夫人乃至其他人的反对,强硬地拍板定下宝黛的亲事。
贾母的心态用四个字形容就是“顺其自然”,就这么耗着,反正事情到了该解决的时候,总是会解决的,眼下宝玉还没长大,等宝玉、黛玉到了年纪,水到渠成两人成亲了,固然是好的;若是中途出现了更优秀的女子,将其许配给宝玉,那就再给黛玉另择一门好亲事,家世不在我们贾家之下,反正我亏待不了黛玉。
宝玉、黛玉的爱情,在这些领导心中,远没有那么重要。
就好比第57回“紫鹃试玉”,堪称宝玉向整个贾府领导层发出的宣告:我这辈子非黛玉不娶!木石姻缘俨然成了贾府主旋律,如果一直顺着这个趋势,自然是宝黛成亲,皆大欢喜。可谁又能料到,其后黛玉泪尽而逝,宝玉迎娶了宝钗呢?
我更希望大家用一种坦然的心态看待贾母,这位老人家没那么阴谋城府,今天暗示这个,明天敲打那个,贾府内部贾宝玉的婚姻问题,属于阳谋,大家都看得见,摸的着,情势就这么坦然地摆着,而非很多论者臆想的各种阴谋论。


元妃:金玉良缘的过客

最后,笔者想谈谈元妃,《红楼梦》中元妃唯一一次展现自己对宝玉婚姻的态度就是第28回的元妃赐礼,贾宝玉的礼物分量和薛宝钗一致,貌似元妃在暗示自己支持金玉良缘。
诚然,元妃的这个举动,确实有一定的暗示意义,可问题在于,就在这次赐礼之后,元妃再也没有任何明确表示支持宝钗这个“弟媳”的其他举动。
这个现象很有趣,因为如果元妃真的铁了心支持宝钗,按照封建君臣之道,贾府内任何人也拦不住,包括贾母、贾政、王夫人,可元妃却虎头蛇尾,一次赐礼之后,再也没有任何后手。所以笔者更倾向于:元妃对宝钗的支持,并非主观认定,而是因为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红楼梦》第16回,贾琏在向赵嬷嬷叙述省亲的由来时,曾提到这么一个信息:
贾琏道:“如今当今体贴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不是贵贱上分别的。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因见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以致抛离父母音容,岂有不思想之理?......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第16回
皇帝给嫔妃的福利就是每月的二六日期,家里人可以进宫看视,那么是否存在这种可能:王夫人在进宫看视元妃的时候,对贵妃表达了对宝钗的称誉,并怂恿元妃支持“金玉良缘”,甚至王夫人可能“欺骗”元妃,称贾母也支持金玉良缘,意图借此机会先斩后奏,直接促成此事,所以元妃才这般放心地赐礼。
可在赐礼后,贾母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第29回,一向不去清虚观打醮的贾母,主动向王熙凤提出要去打醮,并借此机会明示了自己对“金玉良缘”的反对,至此之后,元妃再也没有任何站队的举动,想必元妃也自知贾母、王夫人在为宝玉择姻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从小跟着长大的外祖母,她只能抽身退步,不再过问此事。

[ 此帖被zhdf在2020-11-27 09:25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16
zhdf 金币 +16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0-11-2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