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来得早,刚到初夏,天就很热了。
连续高温,酷暑难耐。周末,朋友约去个凉爽的地方。于是,再次造访了樵岭前。
对于樵岭前,我并不陌生。樵岭溶洞最早开发于1984年,我在1985年就去过。当时,樵岭前溶洞是淄博地区最早的溶洞。刚刚开发了700米。现在已经到了1600米。据说还有600米尚未开发。
20年了,总想再去看看。但我的心目中,樵岭前最美的景致不是溶洞。是天界,那片溶洞外的风景。
站在山下,山脚路边立一石碑,上书“北国第一洞天”,费新我的左笔书法,遒劲潇洒。眼光顺着碑顶望过去,一片绿色苍茫中,悬崖突兀而出。两端峭壁巍峨,中间荡然断开,形成三处断崖,高低错落着。单看成一景,综观是幅画。中间断层巨岩上,刻有“天界”二字,阴文朱色,清晰可见。圆润工整,不用看落款,就知道是舒同体。
向着悬崖攀登,穿越密林,有石级台阶。行至右侧石壁脚下,忽现一山洞,洞口浑圆,乌黑幽深。稍微向前弯曲探望,竟能透过光亮。甚感好奇,从洞中钻出,不曾想豁然开朗。无意来到后山,仿佛进入了桃源仙境,实属意外之喜。马上想到桃花源记。但见山谷两侧,树木夹峙,其间喜鹊喳喳,布谷声声,斑鸠咕咕。三种鸟鸣,你唱我和,此起彼伏。层层梯田,星罗棋布,田间人影晃动,老农正在收割小麦。黄色的麦茬间,套种的玉米泛着浅绿,而春田地里,谷雨时节播种的谷子已是深青。
得此意外之景后,沿山后细长的小路,返回山顶,就来到天界崖下。岩石巍峨,如削如劈。人立于崖下,顿觉渺小。山风呼啸耳畔,虽感稍热,已与山下大有不同。回头一望,俯瞰山色,又是一番景象。整个山势拨地而起,气势雄伟,绝壁百丈,崖穴密布。悬崖自成一列,透视状排列开去,极为壮观。悬崖下方就是大片树木,翠绿抢眼。中间一棵芙蓉,尤其艳丽,花色纯正,娇艳无比。
沿石路下山,山腰就是溶洞。洞口向东,经人工改造,用巨石积垒,甚是壮观。从侧旁而入,渐觉寒气逼人,穿半袖衫,胳膊发凉,与外面的炎热截然迥异。容易使人联想到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古话。顺着洞内潮湿曲折的小路前行,越来越深,渐行渐远,或宽敞,或逼仄,变幻莫测。洞内最宽处20余米,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方行。洞高一般30米左右,最高处达50米,最低处须匍匐通过。洞中景色各异,遍布石笋、石柱、石林、石幔等,皆犬牙交错,玲珑剔透,千奇百怪。钟乳、石笋似雕似塑,奇幻迷离,气象万千。其中“十八罗汉朝南海”、“仙人亭”等奇妙景观,叹为观止。尤其是“西天金塔”奇景,仿佛佛祖五柱悬空,上托佛塔数座,高低密布,一派西天佛象,令人叫绝,成为溶洞的标志性景点。且整个洞内支洞交错,洞中有洞,曲折幽邃,结构奇特,鬼斧神工,在北方地区十分罕见,被誉为地下艺术宫殿。
据介绍,溶洞形成于1200万年前,洞中钟乳产生于20-30万年之间。即使微小的一粒,也历经千年。人在它面前,不由得肃然起敬。
从溶洞出来,再去王母池。王母池位于樵岭前村南,两山相交形成一峡谷口处,飞流叠瀑,一波三折。瀑布上方七块巨石叠立,高达10余米,恰似一仙女俯首凝思,人称“王母石”。相传远古时候,瑶池王母下界巡行,见此地岩石光洁,飞瀑流湍,便停下祥云,入潭沐浴,故称“王母池”。王母池为十里长溪,夏时飞瀑,冬时涓流,峰回路转,步移景异,满眼皆美。沿河而上,谷内峰秀岩峭,茅舍错落,小桥流水。绿树掩映下,谷底怪石嶙峋,溪流淙淙,鱼虾游弋,一派山野风光。兼之“王母庙”、“黑龙潭”等景点,点缀其间,山奇、水碧、林幽、景秀,有“鲁中山水画廊”之称。
淋漓湖,为人工湖泊,建于高山峡谷之间,镶嵌于群峰叠峦之中。长年湖水满溢,四周山峦迭翠,游人可环湖漫步,可依岸垂钓,亦可荡舟泛湖,皆妙趣横生。站在堤坝上,览高山平湖景色,只见湖山掩映,相映成趣。湖水烟波浩淼,波澜不惊,山如璧螺,倒映其中,正是“澄湖如镜碧参差,一一青山倒影垂”,恰似一幅酣畅淋漓的泼墨山水画。乘兴荡浆,舟泛涟漪,身入画图,优游适意。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影变幻,几致忘我……
欣赏了湖光山色,樵岭前风景已近尾声。一路走来,不由惊叹,壮哉,樵岭洞!美哉,王母池!秀哉,淋漓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