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教堂,圣旨碑,董永墓……这样的地方,对我总是绝好的诱惑。
鼓鼓了很长时间,也下了多次决心,终于决定周末去看看它。
你可能会说,去就去呗,还用费这么大劲?
殊不知,这地方在城市边缘,距离我家10来公里。正是这不远不近的距离,费了我好大思量。
因为:乘车去,太近;步行去,有点远。
而我,要去就是步行。
颈椎痛是最大的动力。一半是身体的无奈,一半是长久的诱惑,决意周日步行去。
从家里开始走,到达村前,看看表,两个半小时。
2
站在村口,瞭望整个村庄,首先被村子所在的地势震撼了一下。
四周小山环绕,中间沃野平川,如果不是爬上山顶,你绝不会想到小山后面别有洞天。
如此地势,进可攻退可守,极具战略位置。所以现在仍驻有军营。真佩服古人当初选择此地的眼光。
站在写有韩家窝村名的村碑旁,左右两条路通向村里。
我的目标是董永墓、老房子、教堂、石碑……这就需要先找人问清楚它们的位置,好按图索骥。
张望左右,东边有农民种地。一问,很热情,指给我道路。
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到了远处灰白色的一溜石碑。原来,石碑和董永墓在村东北。
有了目标,沿着麦地边缘,走到山的后腰,碑共有五尊,一字排列。石碑很高,碑冠刻有“圣旨”字样,碑文已模糊。我慢慢辨认,有明万历和清顺治年间的。后向村民了解,类似的石碑村里以前很多,都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存的这五尊是被用做桥板得以保存。
从石碑顶望去,树木掩映下巨大的土堆,就是董永墓。墓由青砖环绕,墓前立着高大的墓碑,正面镌刻“汉孝子董永之墓”,背面是重修墓记。墓前槐树遮蔽,松柏纵列其后。
董永卖 身葬父,列为二十四孝之一,后人还演绎出七仙女槐荫树下天仙配的故事,虽然是传说,也包含了民族传统中的孝道文化。
我站在墓前,为这位汉代大孝子鞠躬致意。
3
转回村里,村中正在修葺水库。向垒坝的民工询问老房子和教堂的位置,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头更加热情,一直把我领到老房子院门前。并告诉我,村里现存的老房子有两座,这是较大的一处,由老支书的小儿子居住。
我敲敲门,主人出来,是三十多岁的小伙子。我说明来意,主人很大度,邀我进了院子。
老房子是正北屋,砖石结构,高大翘檐,看上去有三层。中间是高高的红色砂石台阶。我拾阶而上,屋内粉墙白壁,装饰一新。只有门口处厚达一尺的墙壁透出古宅与现代建筑的不同。
小伙子介绍,老房子实际是两层,垫高门下的部分是为了让房子显得高大气派。我认同他的观点,这符合古人建房的特点。
我见主人住在一楼,就问楼上能否上去看看?小伙子犹豫一下,说,上面很脏。见我执意要上,就搬开墙角的家具,露出一段木质的楼梯。我摸索着登楼,隐约见到楼梯上有雕花,可见这也是房子的旧物。
刚上去,里面很黑。小伙子打开窗子,屋内一下就亮堂起来。
结构是五间,屋梁粗大,双重椽子,建造精细。地上胡乱堆放一些杂物。我翻翻,有小时候背过的书包,用过的算盘,还有听过的小喇叭。
这些东西倒勾起了我的兴趣。问主人愿意不愿意送给我?他很大方地说,全是破东西,你不嫌脏就拿走吧。
带着主人送我的礼物,来到了教堂旁。灰砖建造的教堂,敦厚而庄重,一看墙砖就知道建筑质量好。据说是德国人建的。
教堂山墙上竖写着天主教三字,其实不用刻字你也会知道这是教堂。因为房子顶上竖立着高大的十字架。
我想进去参观,找到门口,却大门紧锁。我询问附近的居民才知道,教堂只在晚上开放供教徒做弥撒,白天不开门。
看来我与耶稣先生的缘分还没到。
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