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石庙村有庙。直接北行就到。结果,啥庙都没有了。只有一棵老槐树。树下一位老者。
与老人闲聊几句。说,村里自古有庙,有大庙,有小庙。初名“石佛寺”,唐代建石大夫庙,称为“石庙庄”,现称石庙。
虽然未看到真庙,通过与老人的交谈,知道了村庄的来历,还知道了东边的太平村正在重建庙宇。也算不虚此行。
顺路东行,不到十华里,路北太平村。
孝妇河西岸,一片高地。爬上高坡,眼前庙宇,金碧辉煌,走近一看,果然是复兴庵。
大门钟鼓楼,红墙翘檐,风铃高挑,黄色琉璃瓦,金光闪闪。
我隐约知道,当地有复兴庵,前几年说要重建。我原想修修补补,恢复起来就是了。没想到,建筑质量如此之好。
我更好奇,走进大门,见有比丘尼,我也就进一步询问情况。
智成师傅。看起来有60岁左右。青岛人。慈眉善目,很有出家人的样子。
我问她,你怎么知道这里的?她把我领到门外躺着的一块大石碑前,说,是它把我领来的。
石碑断成两截,但字迹清晰。我查看碑文,是大清同治十二年碑,上写“复兴堂上传曹洞宗第十六世自成果公老和尚”等字。
智成师傅说,有个施主梦到神仙让她来修庙,她看见石碑上的“自成”老和尚,就想到了我的法号“智成”,告诉我,我就来了。
智成师傅各方化缘,组织重建起这一片庙宇。院中的老屋是存留的复兴庵。我进屋参拜,见屋梁粗大,梁上隐约残留龙鳞的图像,不知是何来历。
院北侧,正在修建大雄宝殿。基座已打好。不久台阶上将建起雄伟的大雄宝殿。智成师傅打算将同治石碑立于殿前。并建碑林,广邀书法家留下墨宝。
见我拍照,智成师傅说,到钟楼上可拍摄全景,并能看到太极图形。
她陪我登上钟楼。果然,孝妇河经过两次拐弯,形成了反S形的阴阳鱼图案。复兴庵就坐落在太极怀抱里。真是风水宝地。
离别复兴庵和智成师傅,往北不到十里就是大七村。我去看石氏庄园。
石氏庄园,是清末民初年间石氏兄弟三人兴建的。现存大门2个,院落9套,房屋100余间。建国后,成为乡镇粮所。现在基本空闲。
旁边的老人介绍,原来共有十二套院落,一个四合院为一套,每套都相通相连。屋顶上原饰有张嘴兽哈巴狗,在文革中被砸。我转了一圈,青砖建筑仍然坚固。大门上方的砖雕十分精美,动物、花草、人物图案都有。墙上的栓马桩也很完整。
是一片很集中的古建筑,值得保存。大门口立有淄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碑体已离开基座,但愿能好好保护。
继续北行,过济青高速公路,就到邹平县的长山镇。
长山大名鼎鼎。以前附近的淄博市周村区和滨州市邹平县都属长山县。大七、小七村就是因为距离长山县衙七里而得名。
老县衙已不复存在。我要去拜访范文正公。
范仲淹幼年随母改嫁当地朱氏,更名朱说(悦)。在西面白云山醴泉寺读书。范仲淹读书“划粥断齑”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当地。所以后人在附近建有多处范公祠以示纪念。
长山范公祠北宋时期就已有,现属原址重建。宏伟的石牌坊下,仿金水桥模样的石桥穿过,正对范公祠门口。门前一株古老的宋槐沧桑而又翠绿,传为范仲淹手植。
馆内亭堂碑林俱全,但由于是新建筑,我简单一看。我认为,对范仲淹,主要是景仰其品质,学习其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的精神古老却永存。
参拜过范公祠,就得往回走了。
高速路南,第一个村庄是石门村。现代的平房,没有可看的地方。值得记录的是村名的来历。
古代,此处出过一个孝子,为了替母治病,自己剖肝而死。朝廷表彰,划出四十亩地,建了石头大门,故称石门。按惯例,我估计朝廷表彰建的应该是石牌坊。北方把石牌坊叫做石门,也是很形象的。
往东,是十里铺村。有吕氏老屋。与石氏庄园的建筑风格极为相似。估计是同时代的建筑。现只保存三处老屋。规模大大小于石氏庄园。在村头,一小段灰白色建筑堆,村中老人告诉我,是老城墙的遗留。旁边的沟渠是护城河。若果真如此,那当初的规模也很可观。可惜保留下来的太少了。
往南,有西马村和新民村。
西马正在进行旧村改造。村中路口有老槐一株。老树已经枯死,树中新植一棵。号称唐槐。新建小区命名唐槐居。
新民村。原为茔地,后建村,故称为新民村。村中有白衣大士殿。文革前是一处寺庙建筑群,现仅存此大殿一座。内塑文殊、观音、普贤菩萨像。西墙镶嵌乾隆十二年重修新民庄白衣大士碑。
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立于大殿西山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