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磁村,是因为滴水泉和华严寺。
滴水泉,是一个小山村;
华严寺,是一处古建筑。
滴水泉,在磁村南,约五六里,再往南,有村马棚,是椿芽基地。
两村一路相连,所以顺路游览。
从磁村下车,步行十华里,就到马棚。
马棚村,列于小河两岸,河中架桥,连接民居,也成为风景。
村南,有卧虎山。山势东高西低,如虎侧卧,漫山柏树,状如虎皮,偶露岩石,正如虎面,看来以山形而名,也算十分准确。
卧虎山对面,有古柏一株,单人搂抱不及,估计有千年之久。树下,山洞就简,覆面成墙,称志公洞,旁边一碑,刻重修志公洞记,乾隆四十八年款。
村北头,古槐一棵,立于桥边。对面,石阶之上,古柏数株,有王勇纪念馆。
王勇,马棚村人,1986年9岁,山林发生大火,救火牺牲,被追认为烈士。现在,已经不允许小学生参与救火了。这是时代的进步。但纪念馆内破烂不堪,令人伤感。
在烈士塑像旁,我还是默祷,小英雄安息吧!
从马棚往回走,四五里,就到滴水泉。
泉在村头石崖下。真得是太美了!
巨大的哈巴嵌里,从石顶上垂下一根石钟乳,清泉从钟乳石上滴下,落到下面的水池中,溅起玉珠点点,正是大珠小珠落玉盘。
因了常年的滴水,钟乳石布满了青苔,严冬时节,亦然碧绿,表现的正是生命的活力!而积攒的泉水,清澈成绿色,映着反射的阳光,仿佛生命在跳跃。也因了这一汪清泉,养活了一辈辈山村的居民。村庄以此命名,由此可见,应是先有泉而后有村。如此想来,这泉就更赋有了神圣的意义。
有了这生命之泉,别的风景也就不能称为风景了。
于是,去华严寺。
华严寺在磁村正南。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明嘉靖年间重修。传说最初一印度高僧,为建寺庙走遍大江南北,发现两处宝地最为适宜,一处是山西大同,一处就是现在的磁村。于是,建起了华严寺。
寺院靠山傍河,山叫凤凰岭,河属范阳河。符合宗教依山面水的风水理念。远远望去,楼阁高耸,古木森然,气势非凡。
解放后,华严寺先后被用作学校、医院、企业等。如今闲置,又新建了部分寺庙。但我最钟情残存的古建筑和古树。
院内现存青石混砖木建筑三座。从南往北,依次是魁星楼、文昌阁和玉皇阁。皆由青石和青砖构成。石条巨大,錾刻精细;砖木雕刻,华丽精美。都是难得的建筑艺术品。
寺内,三株古木。银杏,植于宋代。最著名的是两棵古柏,在新建的大雄宝殿前面。一株桧柏,树干笔直;一株侧柏,主干遒劲。称为龙凤柏。民间说一公一母。据说植于唐代建寺之初。
此外,多方碑刻和琉璃构建被镶嵌在石墙之中。其中一块石碑上刻有“唐玄宗”字样,另一方“大雄宝殿”石刻方正大气,“笔花还研”石刻则精美秀气。
看管寺庙的一位年轻人给我做了介绍。在他的指点下,我从华严寺出来,沿着寺前公路,东行两三里,到张李村。村中一片古建筑,称为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始建于清末民初,部分毁弃,部分保存尚好。以青砖和石头为主,覆盖青色小瓦。
最高一座是二层小楼。我推开院门,一位老人倚墙在晒太阳。说明来意,老人热情地给我开门,还让我上楼参观。登上二楼,俯瞰村庄,一幅毛主席画像立在路口。看来老百姓仍然不忘他老人家。
回到院中,一个中年人向我招手比划。从他的手势看,应该是位聋哑人。我看懂了他的意思,跟他到旁边废弃的一道砖墙旁,他掀开一捆玉米秸,露出了一个洞口。
原来,沿着墙角,还有地道。他又指指墙上,我看到了射击口。可见当时修建王家大院,还有战备功能。这更增添了王家大院的神秘和重要。
紧邻王家大院,我看到还有一处古建筑,大门紧锁。咨询村民,正碰到村书记,姓庞,让人打开大门,我自己进门参观。
原来是白衣阁。主建筑是一座二层小楼,与王家大院相似,也是砖石结构,一看就是老建筑,很是喜欢,算是意外之喜了。
看完白衣阁,我锁上大门,正要离去。不远处一位老者,邀请我到他家看看。一进院门,到处是石槽和古物,原来是收藏爱好者。
他家两处院落,房屋内外,全摆满了各种民俗物件,可见收藏甚丰。他告诉我,自己干着企业,喜欢业余收藏,已有二十年了。正与当地文化部门联系,打算筹建民俗博物馆。
对他的做法,我深表赞同。他给我留下了联系方式,邀请我以后再去参观他的收藏。这也算意外之喜吧。
若算上在磁村村中一户院内我看到的一棵碗口粗的黄杨。连主人也说不清它的树龄。黄杨木雕十分名贵。黄杨的生长十分缓慢。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黄杨树。这也算磁村之行的又一意外之喜吧。
网上说,华严寺、王家大院和牛记庵,是磁村三景。牛记庵是古村落,我去过也写过。确实幽静安宁,毕竟早已废弃。倒不如滴水泉的活水,仍然养活着村民。所以要我说,若论磁村三景,应该是滴水泉、华严寺和王家大院。
磁村三景,我看到了;意外三喜,又遇到了。如此看来,磁村之行,真是物有超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