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546371
-
- 注册时间2008-09-23
- 最后登录2024-11-28
- 在线时间25640小时
-
- 发帖69875
- 搜Ta的帖子
- 精华76
- 金币899
- 道行5638
- 原创799
- 奖券5791
- 斑龄3
- 道券183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546371
- 发帖
- 69875
- 金币
- 899
- 道行
- 5638
- 原创
- 799
- 奖券
- 5791
- 斑龄
- 3
- 道券
- 183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2564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4-11-28
|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19-11-21)
—
今天开门见山,给大家聊一部特别的国产纪录片——《我的城》。这是一部有关城市的纪录片,记录了北京、成都、上海、深圳、银川五个城市的都市日常。坦白来说,拍一座城市并不容易,因为形成城市独特性的因素有很多,地理环境、发展历史、人口构成、文化变迁……如果都泛泛而谈,一不小心就会拍成通篇官方解说的城市宣传片。但今天聊的这部《我的城》却不同,镜头对准了一批在这些城市出生成长、打拼奋斗的普通人,从他们的第一视角,呈现这些城市的独特之处。所以本质上,《我的城》是一部解读人与城市关系的纪录片。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城市独特的氛围,塑造了他们标签式的性格。比如北京,提到北京人,你可能会想到那句客气中带着热情的“吃了嘛您内”;也可能会想到国安球迷的“跟丫死磕”,感受到北京人身上那种深深的执念和讲究。在北京人自己看来,这种性格与他们的居住环境密不可分。片中提到了几家住在胡同里的北京人日常,平时到了饭点,大家院前院后一喊,就凑在了一起,攒成一个热闹的饭局。对他们来说,居住在这样一种私人和公共边界模糊的区域中,邻居等同于家人。大家在一起生活几十年,彼此形成了无法切断的情谊和默契,人与人之间不再生分,距离越拉越近,这是楼房居民无法理解的一种热情与安全感。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这种居住形式正在慢慢退出北京。条件差的院落和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崭新陌生的高层公寓,居民区的环境音也从日常的鸟语和车铃声,变成了嘈杂的行车鸣笛声。对于亲身经历这种变化的北京人来说,他们会更加怀念跟过去有关的一切,老物件、老式建筑,都能给他们带来回忆过去的满足感。片中提到的一位餐馆老板,就在胡同改造时淘来了一些老门板,作为店里的装饰,一方面是留住自己的儿时记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后人留个直观的历史印记。可以说,正是北京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剧烈的发展变化,塑造了北京人的热情又讲究的性格。但说到城市对人的影响,有一个神奇的地方不得不提——成都。这是一个生活节奏比北京慢几倍的城市,不管你有钱没钱,都能在这里找到“好耍”的生活模式。在外地人眼中,成都是一个遍地都是火锅店、麻将桌、茶馆的休闲城市。每个人来到这里都会不由自主地慢下来,唯一变快的,可能只有体重增长的速度……但实际上,成都慢节奏生活的本质,来源于这个城市极强的包容性,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和非主流生活方式,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所以你会看到,成都的赛车圈,法拉利车主和奥拓车主可以相谈甚欢,因为有钱没钱并不是他们交友的标准;你还会看到,快30岁的人妻一心玩cosplay,不仅能得到家人的支持,还被街坊四邻们由衷称赞漂亮;你甚至会看到一群靓丽白领,在下班后摇身一变,就成为了潇洒的女骑手:不管他们选择什么样的爱好,得到的支持和赞美,永远大于非议和否定。这就是成都最包容的一面——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活成自己的样子。也正是这些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构成了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整体印象。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人与城市的关系,并不仅仅是单向的城市影响人。对于一部分城市来说,是人自身的创造力和影响力,造就了城市的新形象,比如片中提到的深圳。深圳是一座从田埂上建立起来的城市,每天都有南腔北调的人涌入其中,两手空空地登上这个崭新的竞争舞台。而在这里,生存下去的唯一秘籍,就是拿出自己全部的看家本事。正是人们的这种生存和竞争意识,造就了深圳的变化和发展,每个在深圳打拼并留下的人,也渐渐成为最能适应变化的生存强者。所以讲述深圳的这一集,与其他几集有所不同,镜头里的主角多是外乡人。尽管他们的职业不同,但对深圳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只要你肯实实在在地付出,就能成为深圳的一员。而这也恰恰体现出《我的城》这部纪录片的一个特点。它从个体入手,细致地勾勒出人与城市的关系,让观众从一个个平凡的故事中,体会到人与城市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片中提到的那句“每个人心中有一座城”,很大程度上,说的就是个体身上散发出来的城市气质。不管你是留在家乡生根,还是去异乡打拼,总会在生活多年的城市中,找到某种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并由此继续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当然,这部纪录片并没有局限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在最新的一集中,就聚焦了“非主流首府”银川。这一集中的讲述者来自各行各业,有看到贺兰山就挪不动步的海归酿酒师,有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亲自掌勺的羊杂店老板,还有致力于艺术创作的戏剧工作者……同样是一群形色各异的普通人,从事着不同的职业,过着看似截然不同的生活。但他们身上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都在银川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享受着这个城市带给自己的包容性。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酒吧老板姚欣身上。他曾经去北京闯荡,经历过充满压力的快节奏生活之后,决定回到家乡银川,为自己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家里尝试酿啤酒,并带着家人参与其中,这种互动让姚欣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快乐与家庭凝聚感。之后,为了跟更多人交流精酿啤酒的经验,姚欣干脆开了一家小酒吧,生活的节奏变得慢下来,与家人的互动更加频繁,朋友圈里也多了许多志同道合之人。回顾从北京回到家乡开酒吧的整个经历,姚欣把它比喻成“钙流失后回家补钙”的过程。大城市的物欲慢慢压迫人的精神,最终让他变得不堪一击;而恰恰是银川的慢节奏,让他看清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找到了自己心中的那座城。所以别看《我的城》里讲述的城市,未必是你正在生活的城市,但城市里人的故事,总有与你有相似之处。我们从一个地方出生、成长、离开、回归,其实都在做着同一件事,就是找到自己心中最宜居的一片乐土,实现自己的价值。除此之外,这部纪录片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加入了外国人的视角。在北京,有因为迷恋中国传统建筑,而带着全家搬到四合院的比利时建筑师:在成都,有因为喜欢吃辣椒,一住就是十几年的美国人。后来他不仅开了火锅店,还顺带练就了一口流利的成都话。在上海,有致力于传播咏春拳的外国拳师,在深圳,有依靠华强北电子市场,把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电子发明家。就连在很多人没有去过的银川,也有外国人在那里发展自己的事业,甚至找到了似曾相识的故乡气息。所以在我看来,《我的城》并不是一部简单粗暴的城市宣传片。即便片中提到的人与城市的故事,并不能代表这个城市的全部,但却还原了各个城市的魅力与精神,也让人不由自主想起自己心里的那座城。而外国人视角的引入,更是直观地说明了一点——中国的快速发展,不仅让自家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吸引着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旅游、学习和工作,甚至融入其中成为一份子。每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闪光点,一边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们的性格,一边不知不觉地被人们推动着发展。正是这些星星点点,汇聚成中国无与伦比的魅力,让国人自豪,让世界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