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546371
-
- 注册时间2008-09-23
- 最后登录2025-01-19
- 在线时间26396小时
-
- 发帖70781
- 搜Ta的帖子
- 精华76
- 金币34208
- 道行5638
- 原创799
- 奖券5821
- 斑龄3
- 道券183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546371
- 发帖
- 70781
- 金币
- 34208
- 道行
- 5638
- 原创
- 799
- 奖券
- 5821
- 斑龄
- 3
- 道券
- 183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2639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1-19
|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19-11-21)
—
开门见山,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部充满悬疑色彩的美国新片——《卢斯》。十年前,美国中产夫妻艾米和彼得,从非洲战乱国家领养回一个父母双亡、被训练成童子兵的七岁黑人男孩,并替他改名叫卢斯。通过长期的心理治疗与不懈努力,卢斯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高中生,还经常作为学生代表登台演讲。在老师和家长看来,卢斯是个战胜了黑暗经历的成功教育案例;而在同学和朋友眼里,他也是值得钦佩信赖的学习榜样。但就在高三升学的关键时期,一向对卢斯寄予厚望的非裔女教师哈莉特,却突然将他母亲艾米叫来学校谈话。原来,卢斯在一篇以历史人物视角写作的论文里,借由某位革命家之口,表达了对殖民地人民用暴力手段推翻统治者的赞同。考虑到卢斯的出身,哈莉特认为这篇论文暴露了他的暴力思想。于是,她擅自检查了卢斯的储物柜,并从中翻出一袋违禁烟火。然后便把论文及烟火一并交给艾米,希望她去了解下孩子的真实想法。难道说夫妻俩的培育功亏一篑,卢斯的内心仍是个主张暴力的激进分子吗?但还没等艾米想好怎么开聊,卢斯就抢先在家里发现了论文和烟火,并推断出整件事与哈莉特有关。于是,在第二天准备辩论赛时,他故意向哈莉特说起侵犯学生隐私的话题,暗讽她在毫无根据地栽赃自己。等哈莉特找他谈话时,他又故意提起美国独立纪念日的烟火表演,言辞间充满挑衅意味。没成想,这事很快被父亲彼得知道了,他当晚就对儿子进行了严厉质问。而这时我们才知道,原来那包烟火并不是卢斯的,因为他的储物柜离教室近,所以经常有同学混着用。但彼得根本不相信他的解释,卢斯只好再次从系铃人哈莉特那边入手。他发现,哈莉特的妹妹患有精神病,最近刚从疗养院搬回到家里,于是设法制造“巧遇”,想要跟她们搞好关系。但没过多久,哈莉特的妹妹突然病发,还跑到校园里裸奔大闹,引发了围观。这一下,妹妹直接被警察抓回疗养院,哈莉特也受到精神打击,成为全校师生热议的对象。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当卢斯心怀同情地向父母讲述这件事时,他终于取得了父亲的信任,父子关系也恢复了往日和睦。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不容易安顿完妹妹的哈莉特,回到家后发现有人在她门上,用喷漆留下恶意辱骂。正当她将男主当作怀疑对象时,又有位叫斯蒂芬妮的女学生突然找上门,自称曾遭到了卢斯的性侵。原来,前不久校园里就传言,斯蒂芬妮在派对上喝醉后被多名男生性侵,但她却不愿起诉或公开罪犯名单。因为这件事,她还遭到了哈莉特怒其不争的指责。如今一听说她要举报卢斯,哈莉特当即决定新账旧账一块算,第二天就约了校长及卢斯一家对质。但没想到,卢斯一上来就先对哈莉特表达歉意,并拿出不在场证明洗清了喷漆嫌疑。而当哈莉特追问违禁烟火和性侵问题时,卢斯母亲谎称没见过烟火,斯蒂芬妮也突然爽约拒绝出面。更出乎意料的是,那袋本该存放在卢斯家里的烟火,当晚却在哈莉特办公室引发了火灾。如此一来,反倒是哈莉特要接受调查,甚至面临失业的风险。估计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怀疑卢斯与火灾有关。连在学校里为儿子说谎的艾米,也立马赶回家翻箱倒柜,果然发现烟火不见了。于是,她一路驾车尾随卢斯,来到公园木屋,亲眼看到了儿子正在跟“受害者”斯蒂芬妮激情不可描述……没错,这位大家眼中“战胜悲惨过往的黑人男孩”、象征着美国精神的成功典范,就是整件事情的幕后元凶。其实说到种族题材,美国影坛近年来并不缺少这类作品,其中不乏像《逃出绝命镇》《绿皮书》这样的高分佳作。它们有的以惊悚故事隐喻黑人的边缘化地位,有的以温情的方式来解构现实中的种族矛盾……但今天聊到的《卢斯》,却非常与众不同。影片刻意混淆了角色的种族对立身份,藉由黑人学生与黑人老师之间的角色博弈,以及黑人儿子与白人父母名存实亡的家庭关系,来隐喻美国看似处处“政治正确”,实则种族、阶级严重割裂的社会现实。片中讲述的“请家长”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但氛围惊悚十足,通过一次次激化矛盾冲突,让观众看到“角色的对峙”与“真相的反转”。同时,影片刻意制造了大量留白——比如那袋烟火到底是不是卢斯的?他与哈莉特妹妹的病发是否有关系?卢斯如何说服别人闯入哈莉特家里、又如何策划的火灾?……这些细节,片中都没有具体呈现。开场就拍到“有人”将烟火放进储物柜 但正因如此,影片才没有沦为索然无味的说教,而是任由观众根据不同的立场,去解读故事中每个角色的对错与善恶——比如,哈莉特老师身为美籍非裔,深谙美国人“政治正确”背后的双标以及对黑人群体的歧视性刻板印象,却又不得不屈服于这套社会潜规则。她只能一边对黑人学生耳提面命,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加以震慑;一边又随时“大义灭亲”,清理害群之马,以保护像卢斯这样的黑人优等生。再比如片中卢斯的母亲艾米,就是一个典型的虚伪中产形象。她宁愿胁迫丈夫放弃生育,也要把战区孩子当亲儿子培养;但在处处讲究“政治正确”的背后,她又对哈莉特充满不自觉的歧视。明知卢斯纵火却帮忙隐瞒,也不过是为了维护家庭的名誉。而卢斯,作为出身战乱的黑人移民,被有钱的美国父母领养,这本是好事。但他也被迫沦为了身边人标榜美国精神的实验品——要么被改造成完美圣人,要么就做回暴力分子。他背负着所有人的严苛期望,最后只能学会表演,把自己伪装成大家想要的那个完美形象。此外,片中还通过斯蒂芬妮这个角色,讲出了亚裔群体在美国社会的话语权缺失。她身为有色人种,却不受“政治正确”的保护,遭到性侵后也只能逆来顺受,甚至沦为他人口中的“懦弱受害者”。而在这种看似自由平等、实则壁垒林立的社会环境中,不光有色人种受到压迫,身受社会规则庇护的普通白人,也同样要承受扭曲人性带来的苦难。就如同内心厌恶演讲的卢斯,最后也不得不迎合众人的期望,一次又一次描绘那个虚假的美国梦——“我意识到我能成为美国人有多么幸运。因为在这里,我能放下过去重新开始,也能做回真正的自己。哪怕并不完美,人们也依然能接受这样的我。”这样的演讲,再结合片中的故事,无疑形成了一种莫大的讽刺。虽然这部《卢斯》讲的是美国社会下的种族不平等,但却不难引起人们的共鸣。各种刻板印象和地域、性别、职业等歧视现象,在哪里都从不少见。这些存在已久的不平等现象,或许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因此而屈服于种种社会潜规则。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和小事做起,不以身份标签去粗暴地评判别人,现实总会一点点地被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