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思吟 民一中学·九(4)
“我们之间隔了三十年,隔了个东西文化,我们本可以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但我付出了努力,他也报以同样的努力,我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孩子,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这是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作的序。作为华人文坛有影响力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字针砭时弊,充满力量,而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柔情。她与身在国外的儿子以通信的方式,一步步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
她与儿子谈音乐、谈理想、谈政治、谈文学,一次次跨越时间与国度的思想碰撞让人觉得新奇而又羡慕。因为对话与交流,他们避开了生疏与隔阂。
我于是想到自己,我和妈妈的关系就像甜食里的沙子,尴尬之下藏着淡淡的怨气。我清楚地知道,我爱她,但是爱不等同于理解,爱不等同于包容。爱,有时可以是许多不理解、不包容的借口。书中的一封封信,让我对这种理解与包容突然有了渴望。
于是,我问妈妈,愿意跟我互相写信沟通吗?出乎意料的是,她很快答应了。我模仿起了书中的样子,跟她通起了信,若有时条件不允许,我会跟她直接在网上交流。于是乎,我的歌单里有了张学友,她也会有空跟我分享新的潮流音乐;我向她倾诉学校的烦恼,分享平时的趣事,她向我回忆她的青春;我们共同讨论新闻,各抒己见;我们也谈论爱与理想,诗和远方。
最大的变化,是她在信中对我的称呼,由“亲爱的女儿”到直呼我的名字,又从名字到半开玩笑的“亲爱的H君”。我知道,这是一次次的交流带来的她对我的改观,而我也由此发现了一个与平时不同的妈妈,她热情、正义、活泼、聪慧,我知道她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朋友。
阅读究竟带给我什么?它带给我的,是对于亲情的理解,是两颗心的紧密无间,是一对母女之间最基本也是最难能可贵的东西。
我知道,在我某一天走出考场时,手机里就会传来简讯——
“亲爱的H君,竞赛怎么样?题目是什么?回来跟我讲讲。”